——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利用实验促进课堂教学的延展
杨宜群 高德全 聂 萍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二中 4412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要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主动地接受、消化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些,单独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及课堂表述是不易做到的。只有强化数学实验教学,搭建数学实验平台,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精彩纷呈。
关键词:实验兴趣 探索延展 思维创新
一、激发数学实验兴趣,参与探索延展过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集中了,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延展和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小学生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学习事半功倍。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实验最高效。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到学校或者镇上的新华书店里买学习书籍,请同学们帮助推荐喜爱的图书,调查其他学生喜欢教学辅导用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利用学习兴趣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画“小鸭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或者扇形统计图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感知各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各种统计图的相互关系及不同点。这样,辅助多媒体课件对各种统计图进行演示,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既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会数据整理收集方法的目的,又解决了选择各种统计图的取舍难题。
二、加强实验互动创新,注重效能延展提升
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参与、延展,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和实验中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数学实验教学就是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思考、总结的结论,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收获,教师都要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够更加积极的调动他们实验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9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两种图形的外观区别很大,学生使用的材质也五花八门:有的是用废弃的硬纸板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但都尽量做到了新颖、精致、美观。这可不是美术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验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学习的中心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因此引导和监督环节是实验的关键。我引导学生:两种图形的外观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它们的面积相同吗?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我引导学生得出了上述问题的结论,总结印证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区别;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形演变到平行四边形的过程——长和宽怎样变成了底和高,使学生经历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了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方法。 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都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协作分组实验,扩大实验延展空间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探索精神是教育创新延展的智慧源泉,在数学课堂上能否把实验过程、结论有效地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人之功很渺小,必须把实验变成集体的智慧和产物。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在实验中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如积木、棋子、西瓜模型等等,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负责演示,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我注重引导学生:两个相同的西瓜一个分三块,一个分四块,哪种分法切得块大一些?相同的西瓜三个人吃与四个人吃,哪种吃法每个人吃得多?在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团结意识得到体现,积极竞争的实验激情也得到了释放。教师进行宏观调控、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实验氛围,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延展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延展能力。
四、拓展学生思维创新,提高综合延展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提倡教师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展示、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了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 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延展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情的实验教学思路,提高实验的潜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丽珊 《小学实验教学实效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红霞 《数学实验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杨宜群 高德全 聂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就会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操作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