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科技事业的措施及其成就探析
万立明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山东抗日根据地努力发展必要的科技事业。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延揽和优待技术人才、奖励发明,创办科技教育,培养技术人才,成立专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科技普及工作。这些做法及取得的成就对于解决山东抗日根据地军需民用的困难,为坚持抗战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根据地缺乏设备、资料和原料的艰难环境下取得的这些成果,尤为令人称颂。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科技事业;措施;成就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有许多相关论述和指示。1940年2月,毛泽东就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①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1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3年,第5页,第62页。 1941年6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连续发表《奖励自由研究》、《欢迎科学艺术人才》、《提倡自然科学》等社论,明确提出:“要发展抗日的经济建设,进一步巩固边区,保护长期抗战的物质供给,相当提高人民物质生活的水平,就必须提倡自然科学”。②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1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3年,第5页,第62页。 因此,根据党中央的相关指示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山东抗日根据地努力发展必要的科技事业,并取得了重要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界对此略有论及,但尚无专文研究③ 近年主要有邱若宏的《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与实践研究——从建党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和万立明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事业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等著作略有论述。 ,笔者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科技事业的主要措施
(一)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设立主管机构,有些还给予经费资助。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决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得组织经建委员会。委员由各级政府聘请当地热心生产建设人士及富有研究和专门技术人材组织之。其中农林组研究农林生产技术,改良生产工具,增加农业生产及提倡造林等。工矿组研究、计划牧畜工业并提倡发展农林工业,开发矿产等事。④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6页。 东海专署对东海工业研究室,自成立起就从多方面给以扶持,不仅及时派来干部与技术人员,而且及时给予经费支持,对重大科研项目则不惜投以巨资。1941年-1944年底,经费全由东海专署拨给。⑤ 烟台文史资料编辑部、烟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烟台文史资料》(第21辑),第77页。
去时魏昌龙不在,电话里告诉迟恒:已安排办公室孙主任配合记者采访。孙主任从文件堆里找出几份文件、简报朝他一递:“尾砂库治理的立项、设计建造都在这里,中午就请迟记者在食堂吃个便饭再走吧。”
同时在诸多相关文件中还涉及农业和工业方面的科技发展计划、政策。1941年7月,山东省战工会发布《关于响应中共山东分局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十项建设运动号召的决定》,其中对科技工作提出:“县以上政府得开农业实验场,专门研究与实施改善农具、选种、使用肥料及防除害虫等办法”,“大量发展工业生产,解决日常必需品的需要,……首先以全力进行纺织业,做到纺纱织布能自给自足;其次为制造印刷用纸及日常用纸;……其他如制革、肥皂、兵工生产、油墨等都急待提倡”。①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5-6页,第14-15页,第35-36页,第5-6页,第71页。 1943年8月,中共山东分局通过《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又提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耕种面积,提高和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农产,造林开荒,开发水利,研究肥料农具,提倡选种育种,提倡农业副产。发展各种日用必需品之工业生产。”②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5-6页,第14-15页,第35-36页,第5-6页,第71页。 1944年1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3年9月由战工会改称)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生产保证军民衣食供给的布告》,再次要求“提高农业技术,增加生产量。多凿井开渠,实行灌溉,选种育种,以减莠苗,除害虫,……求得每官亩增产5斤至7斤”,“开荒导渠,修滩筑坝,以增加耕地面积、推广植棉”,“普遍纺纱织布,号召快纺快织,精纺精织”,“创立农具、肥皂、纸张及其他日用品制造厂”。③ 山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档案馆合编:《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料选编》第二辑综合类(二),1985年(内部资料),第4页。 1945年3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仍然要求:“在无打井浇地经验地区,政府应从其他地区吸收有经验的农民来任技术指导,并广设特约农场试验打井浇地,来向农民示范。同时提倡选种浸种,除虫捕蝗,防止灾害”,“大量发展扎花弹花工业,……开展造纸工业,争取文化纸的半自给。试验制造颜料,解决军民部分需要。制造肥皂、牙刷、毛巾、鞋袜等类日常用品。发展化学工业,试制各种药品及硝磺等类军工原料,开办铁木工厂,大量制造各种工具农具”。④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5-6页,第14-15页,第35-36页,第5-6页,第71页。
(二)延揽和优待技术人才、奖励发明
发展科技事业,关键在于能否延揽一批技术人才以及营造优待技术人才和奖励技术发明的氛围。1941年3月,山东省战工会发布《关于优待参加抗战工作之士绅名宿及特殊技术人才的通知》,提出,对参加敌后抗战的士绅名宿及特殊技术人才应予以生活优待,因而决议:“每人每日菜金二角”,“每人每月津贴费可由5元至15元(如确需要特殊提高待遇者,由各该工作机关拟具体办法呈报上级核准)”,“粮食尽可能筹给细粮”,“年高或身体孱弱行动困难者,得供给代步之工具”。⑤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8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1页,第503页。 7月,山东省战工会明确要求“政府要从各方面以重资延聘各种生产建设的专门技术人材”。⑥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5-6页,第14-15页,第35-36页,第5-6页,第71页。 1942年9月,山东省战工会发布《关于公营企业技术人员待遇之决定》,对于特殊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依其技术之表现,根据实际情形酌量提高其待遇”,“为提高工作热忱与增加生产计,其工作成绩优良者,每年酌给奖金,并按年工加薪办法逐渐增加,其工作年限多者,应多予奖励之”,“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确特殊发明与创造者,其奖励办法另定之”。⑦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4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第75页,第38页。 《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中提出:“欢迎敌占区学者、专家及技术工人到根据地参加建设工作,并予以优待”,“优待技术人才,奖励发明”。⑧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8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1页,第503页。 1943年10月,山东胶东行政公署发出《胶东行政公署关于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并改津贴费为粮食制的指示》,要求“对工业、农业确专门研究,或特殊技术及工作有显著成绩者,每月粮食90斤至150斤,从敌区迁出,不能维持生活者,还可请政府适当补足或救济”,“对技术人员除提高物质待遇外,同时还应提高其政治待遇,加强其学习领导与帮助”。⑨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5-6页,第14-15页,第35-36页,第5-6页,第71页。 1944年4月,中共渤海区党委作出《关于大量吸收团结知识分子的决定》,提出:“必须广泛的吸收科学的教育的文化的……各色各样的人才,培养使用,才能适应今后建设工作的要求。”⑩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4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第75页,第38页。 6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发布《关于延揽人才训令》,首先要求“争取与团结旧有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使之参加根据地建设工作,以迎接行将到来的新形势,应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除一般的提高其待遇、解决其困难外,更应按其才力之大小给以适当位置,其有特殊工作能力和特殊技术须要重用者,下级政权应逐渐推荐至上级机关,不得自行延留,以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之目地”。①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4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第73-74页。 1945年1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黎玉主任在《在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凡工具、化学、医药、一切对生产有利的发明,统应予以奖励。”②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33页,第208页,第5-6页。 3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仍然提出“吸收技术人员,奖励技术发明”。③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8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59页。
(三)创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1941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大众日报》社论指出:“最感到困难和缺乏的是技术人材,由此我们必须设法搜罗培养”,“有计划的创办学校,训练班,大批的培养各种技术人材”。④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33页,第208页,第5-6页。 该报成立的大众印书馆打算创办青年工艺学校,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社论号召各地党政军民多多动员学生前来受训,同时在可能范围以内,各地区亦应创办这样的学校和训练班。7月,山东省战工会明确要求“以主任区为范围,开办各种专门职业学校,有农林、工艺、纺织、造纸等专私学校或训练班、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材”。⑤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33页,第208页,第5-6页。 《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中提出:“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立中等学校及各种专门学校,提倡文化学术团体,奖励创造与各种专门研究。”⑥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7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03页。
当时正式建了多所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1942年2月,胶东蚕丝学校成立,着重培养会养蚕制种的经济建设干部,促进蚕丝业发展。该校是以胶东蚕丝良种场为基础成立的,有教员4人,学员30多人。⑦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教育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47页。 1943年春,山东纵队卫生教导队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医务训练队合并,成立了山东军区卫生学校。学员由各支队选送,一年毕业后返回部队。他们都是当时卫生系统的主要骨干,返回部队后,又组织培训初级卫生人员,建立健全了卫生制度,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⑧ 李金陵主编:《山东革命老区口述史》(下册),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年,第517页,第517页。 1945年1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决定成立山东省抗战建国学院,原山东省建国学校停办。该学院为山东政权中最高的干部学校,“培植生产中专门人才”,“提高生产的智能和创造,以便进行经济建设,推动大规模生产运动”是其主要目的。各地行署并应尽量保送生产中各种专门技术人员(如纺织、合作、农林、化学工业等)来校学习,尤其要求胶东区更多保送。⑨ 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十四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页。
另外,还采取在职训练、短期训练班及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训技术人员。1939年初,山东纵队卫生教导队创办了第一期医生班,当时邓太山任教导队长,刘子正任专职教师,卫生部长白备伍以及各科科长任兼职教师。1940年上半年至1941年10月又办了四期。⑩ 李金陵主编:《山东革命老区口述史》(下册),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年,第517页,第517页。 1943 年8月经东海专署批准,东海工业研究室从根据地内东海中学、文登中学、二牟联中及农村小学教师中招考了30多名学员。经一年的学习,学员都能独自担任某项科学试验项目,后来在实际工作中都成长为技术骨干。⑪ 烟台文史资料编辑部、烟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烟台文史资料》(第21辑),第77页。 因此,举办短期培训班成为当时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一个有效办法。
(四)成立专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
山东抗日根据地优待技术人才,奖励技术发明,同时还创办了各类科技教育,因而凝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这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的重要条件。
1943年8月,东海工业研究室招收了50多名学员学习科学技术。学员都被称为“研究生”,分别配合研究员进行科学试验,同时组织他们系统的学习,一年中便学完了大学化学课与有关的物理知识。④ 烟台文史资料编辑部、烟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烟台文史资料》(第21辑),第77页,第75页。 1942-1944年间,东海工业研究室一共办过三期训练班:第一期训练班(肥皂训练班),共有男女学员33名,学期一个月,学习制造肥皂的理论和技术。训练班结束后,东海地区的肥皂制造业有很大发展,全地区肥皂厂发展到八十余家;第二期训练班(农具训练班),学习新式农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和农业的施肥知识。这期训练班对新式农具的推广应用起了一定的作用;第三期训练班(化工训练班,现尚未结业,截至1944年7月),学员28人,大部分都具有初中二年级以上的文化程度。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培养具备化工知识的技术人才。⑤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93页,第193页。
此外,有些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科技团体。1944年3月,海阳五区以各村农救会为中心成立生产研究委员会。在研究方面,是整理农民的生产经验,以科学知识说明之。如矮槐树村生产委员会研究攒粪问题,郭城村研究苞米光长稭(同“秸”)子不长棒。③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113页,第237页,第238页。 蓬莱金果山区为开展社会卫生运动,特于1945年1月召开该区医生座谈会,座谈“怎样把医务工作人员组织起来。”主席提出成立医药研究会,以便经常交换治疗经验,到会人都齐声赞同,当场都自动报名参加。④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113页,第237页,第238页。
(五)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科技普及工作
首先,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示范农户与特约农户,以便宣传推动其他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成果。1944年10月,山东胶东区行政公署发布的《农场的示范农户与特约农户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示范农户要按照农场的指导,种植试验成功之新品种,及采用进步的精种方法,宣传推动其他农户种植”,“特约农户除备有示范作用外,并须代农场作一部种植试验与农村经济调查”,同时,示范农户和特约农户也享有“可向农场免息贷取肥料种子及借用各种农具”,“得参加农场有关精种技术之各种会议,并享有农场所出刊物之赠阅权”,“精种与试种完全根据农场的指导,成绩优良者得受政府之奖励。若连受损失即由农场赔之”等权利。⑤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山东省科学技术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946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意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举办生产展览会展示根据地的工农业科技成就,让更多人了解,以便进一步推广。山东省战工会决定在1941年10月间举办盛大的生产展览会,并颁发了“生产展览会工作提纲”,要求:(1)各县成立生产展览会管理委员会,下设宣传组等;(2)生产展览会的种类,分为农业生产品,工业生产品,矿业生产品,家庭副业生产品和特种生产品等;(3)各县展览会应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并要各机关团体扩大宣传,动员老百姓去参观;(4)各种生产品于征求观众意见后,由评判组评判甲乙丙等级,各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⑥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321页。
第三,部队和地方还先后办了一些报纸或简易卫生刊物,向大众传播了医药卫生知识。如《山东卫生》、《胶东医刊》、《大众卫生》、《社会卫生》和防疫专刊、卫生传单等。《大众日报》也经常刊登有关卫生防病的文章。⑦ 侯克济:《山东省预防医学历史经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第7页。 创办于1944年4月的《胶东医刊》,由胶东医学研究会主编。《胶东医刊》主要刊载中央卫生工作方针、指示、防病治病经验介绍、医疗卫生技术指导及卫生常识等,共出刊十几期,这是胶东有史以来最早的医学期刊,在战争年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① 烟台卫生志编委会:《烟台卫生志》,烟台市卫生局1987年,第392页。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科技事业的主要成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根据当时的需要与可能,山东抗日根据地尽最大能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科技队伍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凝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并做出巨大科技贡献
工业方面先后设立了东海工业研究室和胶东工业研究室。1942年是胶东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为配合武装斗争和人民生活的急需服务,胶东区党委调集技术人才,加强组织力量成立了东海工业研究室(即在东海、西海两区建立了化学实验室,故也称为胶东化学实验室)。1944年12月,八路军胶东军区和胶东行署以东海工业研究室为基地,组建胶东工业研究室,为生产建设和军事斗争服务。作为一个兵工科研机构,东海工业研究室在日用化学工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胶东的化学工业发展尤为迅速。东海、西海两化学实验室,曾从松木里提炼出木焦油。每日制造硫磺数百斤。其他如方铅、硅素、硫酸、火碱、无烟火药、硝化棉等均试制成功。甘油、药布、药棉、蒸馏水等的制造,解决了解放区医药的困难。此外尚能制造电池、自来水升杆等。大众钢笔厂制造了赛璐璐自来水笔,笔尖为钢铝合金,尖端焊以硬钢,坚固耐用。自东海化学试验室自制火碱后,肥皂业大量发展,现仅东海区即有500余家(战前不过二三十家),出品不仅够自己用,且可部分出口。鲁中及滨海所出香皂、药皂品质均佳。此外如蜡烛、油墨、枪油及各种日常化学用品均能自制自足。⑥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3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4年,第120页。
到1944年11月,山东胶东各公营铁厂已经能仿造各种机器,包括炼铁炉、机器磨、利民犁、水车、纺纱机、弹花机、织布机、石印机、织袜、织毛巾机等20余种。自制熔铁炉每小时能熔铁200斤。机器磨每天能磨小麦六七百斤。织布、纺纱、倒线等机,均为兴业机械厂满书阁技师苦心研究模仿制成的。利民犁比普通犁耕地又深又快,现正研究如何更切实用。为供给民间需要,各工厂正大量制造水车,已能月产225架。该水车用一个马拉,每天能浇地40余亩。达十多家公私铁厂,都是1942年底才开始创办的,但发展甚快,现共有资金(北海币)六百余万元,这将是新山东工业化的基础。⑤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328页。
很多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被评为劳动英雄或劳动模范。例如,胶东军工劳动英雄于德水、丁振芳,积极钻研技术,研究成功了九二迫击炮和“开花”、“穿甲”弹。劳动英雄刘齐卿和李士英带领职工研制成功了手提式机枪和双筒可换式机枪。鲁中军区劳动英雄曹日岚,连续发明和创造了5部军工生产大机器,并带领工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将缴获的日本山炮改造成了具有较大威力的大炮。④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山东编年史》(第四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496页。
东海工业研究室逐渐凝聚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研究室成立之初,由倪志新任主任。从1941年的10余人,发展到1944年的60余人。改组为胶东工业研究室后,由王旭九任技术主任,后改为主任。秦有斋(即秦仲达)为副主任。主要技术骨干有路一、徇培萱、张宏、冷自身等人。1945年日寇投降后,研究室人数已达150余名。③ 政协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芝罘文史资料》(第4辑),1989年,第3页。 倪志新、王旭九和秦有斋是无线电通讯、化学工业和军事工业等方面的技术专家。
农业方面的科研机构主要是胶东农业实验场(也称为胶东农场)。1943年1月,解放区胶东行署成立胶东农业实验场,设在乳山县兴山。胶东农业实验场的工作方针:一是根据现有条件,研究改进生产方式,努力做到试验与群众要求相一致;二是吸收农民生产经验,以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创造新的生产经验,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特别是主要的农作物的试验与水利的开发;三是实行精种,深耕细作,起示范作用,并组织特约农户,共同研究试验;四是干部亲自动手,……在生产中研究生产知识。①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7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第56页。 胶东农场设研究指导股,并设技术教员与助理员。研究指导股下,分普通作物、特用作物、土壤肥料、病虫害、园艺、农产制造、森林、气象、畜牧等九个研究小组。农场划分实验区与经济栽培区两部。实验区是供各研究小组做各种作物之实验;经济区是采用精种地区的经验,种植各种作物,一方面示范,一方面作为场内生产。②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113页,第237页,第238页。
很多科技人员做出了杰出贡献,根据地政府或相关机构对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例如,王旭九是东海工业研究室研究员、胶东工业研究室主任兼化学总厂的厂长(胶东),在胶东从事军工科研与生产,从1941年迄今,创造、发明、改进、改制了数十种化学原料或成品与生产方法。虽然有位外地技术专家说:“胶东既无白金,又无纯铅,无法制造”,但王旭九费了20天工夫,足足一周没有睡眠,用了4500元试验费,便试验成功了硫酸。另如自制硝酸,在他主持下,经过前后二年数十次的改进了硝化棉的制造法。⑥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93页,第193页。 王旭九被同志们称赞为“我们的爱迪生”,1944年,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曾给予他5万元北海币巨奖,而他为体念国家困难却不肯领取。他还曾先后被授予“胶东军区后勤部模范”、“胶东军区军工部模范技术干部”等光荣称号。⑦ 烟台文史资料编辑部、烟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烟台文史资料》(第21辑),第77页,第75页。 又如,胶东新华制药厂的董水芳被选为制药英雄。他创制了单那尔平、葡茶酒、硝酸银、碘化钾、硝酸银棒、阿拉伯树粉、麦苏糠、苏达、阿尔土林等药品。经他研究后,以豆汁代替制造单那尔平原料之一的鸡蛋黄,节省了原料成本三分之一。原先一斤漂白粉只能漂白7斤棉花,现在可以漂白16斤。他最令人钦佩的是自我牺牲精神,如制造泻剂、前子膏、收敛剂、单那尔平等,都是亲自喝进肚里去试验。①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4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第124页。
A series of laboratory devices for sulfonation by sulphur trioxide 10 46
另外,鲁中大众印书馆经理部生产股张荣、刘来厚两同志积极钻研,发现了自制油墨的办法。该馆已经大批制造,对于这两位创造英雄,准备予以奖励。②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5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6年,第119页。 1941年8月,大众印书馆印刷厂的王汝泉同志,跟另外几个工人同志埋头研究了一个多月,发明了用木头制造的石印机。因而特请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人朱瑞同志命名为“大众印刷机”,同时省文协因这种发明对于出版事业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将请战工会予以奖励。③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179页。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微课教学不能仅仅针对某一节课进行,而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风采的进一步巩固。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优秀教师的价值,而对一些经验尚不丰富的教师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微课主要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主题有一个规划,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把握最新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微课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业方面的科技成果丰硕
对于上述问题,仍用“3个0.5相加”来解释显然是不对的.传统的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于小数乘法意义的多方面理解.用单一模型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会使学生陷入误区,同时对后续小数乘小数的意义理解形成影响.确切地说,学生不明白这种模型下为什么要用乘法,即3×0.5为什么表示“3的一半”!这一点在[4]中有较为详细的研究.
山东纵队卫生教导队通过创办几期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医务人员。1939年初,山东纵队卫生教导队创办了第一期医生班,学员10名。1940年上半年办了第二期,学员30名;同年9月办了第三期,学员20名。1941年5月第四期开学,学员40名;同年10月办了第五期,学员60名。五期共培养学员160名,学制都是一年。② 李金陵主编:《山东革命老区口述史》(下册),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年,第517页。
据1945年2月4日的《解放日报》报道,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业制造方面有了新进展。例如,动力机(即菜油机)的创造,不仅生产率提高,并能节约将近一半的人力;肥皂生产不仅已达自给自足,并已争取出口。最上等的香皂,现已销至上海、青岛、大连等地,其质量仅次于力士香皂。此种肥皂生产,现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副业,较大的村庄,均有群众自办的肥皂作坊。此外自制的牙刷、牙粉等已能供给市场需要的一半。⑦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6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第166-167页。
胶东的无线电工业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1945年5月,《大众报》报道:我们“改造与创造了广播机、收报机、收音机、发报机、扩大机、波长表、振荡器、蜂声器、马达(发电机)、摇线机、电铃线、电话、小型电话、电镀、电键、变压器、整流器、滤波器、有线电报、高脚绝缘纸,用废铜、银子抽成铜丝,作成纱包线、丝包线等30多种机器与原料。在反扫荡的困难条件下,又能用铅笔划线代耗阻,胶木板划度盘,纸划度盘,没有焊锡则用板凳、钉子代之,使电池连起通电,用收报的耳机子当电话机。电池从45块减少到25块半,天线也打破旧规,由高而低,由低而檐底,而屋里,而洞里的逐渐减缩。使各种机器都能适合于战争的动荡环境。除从敌人手里夺的一部分外,并能达到全部自给。①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226页。
另外,胶东的军事工业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尤其令人瞩目,详见下表:
制造活动的经济成本包括其制造活动运行中的工时成本以及制造活动运行的资源消耗成本两部分。制造活动MAi的经济成本
表1:胶东解放区的兵工科研生产成就一览表
(三)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棉花栽培技术研究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荣成农场1944年上半年选择值得提倡发展的农作物,以及防除虫害、肥料生产、牛驴羊配种和良种兔的繁育,作为中心任务,取得了很多试验研究成果。
在历次生产展览会中也展出了诸多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例如,1941年10月山东产品展览会中,最出色者为农产园艺品中,沂蒙区48斤的大南瓜,40斤的大冬瓜,9斤的连生地瓜及2尺长的白地瓜,7斤的球茎甘蓝,能造人造丝的大亚麻,1斤的大高粱穗子,1尺半长硕头的大谷穗,苏联种的绿豆,美国种的大米等。②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322页,第327页。 1944年,滨海区举行生产展览会,农业展览室中陈列之蔬菜,谷类等品种甚多。劳动英雄王殿信的大地瓜,每亩产量达万余斤。某部队所种植之46斤大冬瓜(最大者52斤),已慰劳了攻克赣榆城的英雄。③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322页,第327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提倡浸种、选种,免除虫害,实行精耕细作,同时奖励劳动英雄和对农业技术有所发明的人员。另外,还组织掘井、开渠,利用河流筑堤、修闸,采用水车增加灌溉。这些无疑成为推动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1944年山东全省扩大耕地面积346860亩,植树造林6358679株;山东抗日根据地打井13031眼,疏通河流1199里,开渠20条(长63里),筑堤17处;1944年统计,山东植棉154032亩。① 孙占元,杨明清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4页。
3.原装置采用酒精灯点燃红磷的方式,一来耗时,二来把燃烧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会有一部分热空气外逸,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四)医疗器械和医药的生产方面有重大成果
1943年山东胶东军区卫生部材料股筹建的医疗器械厂,能以轨道钢为原料研究制造止血钳等医疗器械。②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8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9年,第286页。 1943年初冬,山东军区卫生部从战地各卫生单位抽调了18名同志,在牟平县垂柳村成立了制药小组(新华制药厂的雏形)。他们以原始的生产方式,利用盐滩的卤水和纯碱,熬成碳酸镁;用石灰和纯碱做出烧碱水;用纯碱和油类制成肥皂;用山上的五倍子和蛋白(后用豆腐汁)制成鞣酸蛋白;用棉花、白布脱脂消毒后制成药棉、纱布,这就是第一批送往前线的产品。③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4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第369页,第371-372页。 胶东新华制药厂自1943年冬天成立以来,已制药品30余种,除供给军用外,并廉价出售。1944年4月,新华药厂由垂柳迁至井口,这时人员已由最初的18人逐步增至30余人,购买了小驴,开始以畜力代替人力轧药。由于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组织也有了相应的分工,药厂划分为制药、丸药、烧酒、器械4组和一个对外营业的中药房。产品除原有的简单的几种药品外,又增加了远志、复方大黄、龙胆等酊剂和止咳露、当归流浸膏、鸦片散、柳酸钠、一片丹、红色人丹、硫酸亚铁丸、芦荟丸、调经丸、酒精、黄酒以及医疗器械镊子等产品。到了1945年,又试验出乙醚、小苏打、鱼肝油、甘油、麻黄素、盐酸吗啡等新药品。在医疗器械方面,这时已从单纯的制药镊子提高到能制造手术剪、手术刀、有勾镊子、探针、药匙和消毒器等医疗器械。④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4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第369页,第371-372页。
(五)有力促进了技术推广和科学知识普及
其一,示范农户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其他农户采用新品种、新方法。胶东农业实验场技术人员经常到农村指导群众植棉并进行其他一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其二,为了推广工业品的制造技术,胶东工业研究室下,专门成立工业训练班,召集热心工业的人才免费受训,给以理论指导与技术指导。如胶东新发展起来普遍于各地的肥皂业等,就是在工业研究室的指导下,公家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⑤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解放区科技史料选编》,1987年,第219页。
张洁等[3]利用鱼骨图从环节、护士、患者、环境四个方面找出导致患者液体出入量记录不正确的多种原因,并采取要因论证的方法,最终确定与护士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估算标准不统一:(1)记录方法不统一;(2)液体出入量记录流程不规范;(3)上级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测量工具的问题:(1)测量工具不准确;(2)量具不清洁;(3)量具消毒不规范;(4)测量时光线不足致看不清。上述研究与刘世美等[4]调查结果一致,考虑到此次调查对象为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自理能力较差,患者自身对出入量记录的影响较小,结合调查中出入量记录时存在的具体错误情况,主要为护士自身、测量工具及管理制度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其三,通过举办各类生产展览会,让群众不仅了解了相关科学知识,也有利于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山东生产物品展览会于1941年10月28日胜利闭幕。大会连接进行了三天,由各地赶来参观者达万余人,其中有远自百里以外赶来者。会中陈列物品共达百种之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纺织品中有滨海区自制的木棉毛袜,质量比舶来品好,而价格却比舶来品便宜百分之三十左右,且能大量生产,现在各地区已派人到该区学习制法,准备大量制造,以供给根据地内军民的全部需要。……大会胜利结束后,各方评语极为赞扬。国际友人作家希伯特的评语:“这种展览会对抗战中山东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余对此伟大而有价值的工作致贺”。⑥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322页。 山东曾于1944年8月举行第一届工业展览会。展览会历时5日,观众万人,他们对解放区以短促时间能有如此成绩,无不称赞。⑦ 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3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4年,第118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举办的大型生产展览会共有6次之多,对于根据地军民了解和学习相关工农业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其四,各类报刊发表了许多关于群众性革新创造成果的宣传报道,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例如,《胶东医刊》的发刊词就把“普及与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知识”作为该刊任务之一。《胶东医刊》创刊号刊载了多篇文章:包括吐酒石对黑热病的疗效、病、病人和医务工作者、对中医的认识、由药理学上去观察毛地黄叶末与其制剂之差异点、鼻腔粘膜炎(即鼻子不透气)、对于弥漫性表层角膜炎之临床研究和怎样处理黑热病等;还有一些经验介绍:包括阴囊积水诊断与治疗、对于自然疗法的一点经验、患黄疸病的治疗经过、各种经验良方等。《胶东医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而在当时应用极为广泛。① 张文阁:《<胶东医刊>创刊号》,《烟台晚报》2008年9月7日第18版。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期间,山东的党组织和政府极为重视科学技术,优待科技人员,奖励技术发明,并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进行发明创造、革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里,山东抗日根据地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于解决山东抗日根据地军需民用的困难,为坚持抗战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当时许多科技成果早已普遍应用,或已被新的技术所取代,但却是在根据地缺乏设备、资料和原料的艰难环境下取得的成果,不得不令人称颂。
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据收集和信息传播以及共享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大数据的曙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提供了一个契机,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资源共享的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规模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网络直播课堂等新兴教育模式的兴起,使得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实现共享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互动,讨论问题,学生在线测试、分组讨论等也能顺利实现。
The Measures of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and Their Achievements in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
WAN Li-ming
(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own specific situation, the necessa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ndertakings were developed in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cruit an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echnology talented person, the invention award, set u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set up a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s,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hese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olution of the military needs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the resistance to the war. Thes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particularly commendable in the difficult environment of base areas lack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and raw materials.
Key words: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easures; Their Achievements
中图分类号: K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217(2019)03-0001-09
收稿日期: 2019-03-19
作者简介: 万立明(1973-),男,江西鄱阳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山阳]
标签:山东抗日根据地论文; 科技事业论文; 措施论文; 成就论文;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