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俞星作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研究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其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创伤性较小,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比较

四肢骨折主要是因交通事故、严重撞击及高空坠落导致的骨折,肢体骨折后会直接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1]。为此,本次我院将临床常用的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做了进一步的比较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6例、23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0.5±3.2)岁,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5例、24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0.0±3.1)岁。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上肢骨不连患者行颈丛阻滞麻醉,下肢骨不连患者行气管插管下全麻,取仰卧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消毒及清理,在患者骨折部位行10-15 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分离筋膜和肌肉软组织,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后,进行骨折复位,在骨折受张力位置进行钻孔打钉,用合适长度动力钢板对骨折两端进行固定,并进行相应的植骨操作,留置引流管,进行切口缝合;研究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麻醉方法、手术入路及筋膜剥离等前期操作与对照组一致,随后采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扩髓后要比髓内钉直径长1-2mm,在骨不连端植入合适骨块,采用髓内钉进行内固定,并安装锁钉再次固定[2]。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判定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则为“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存在轻微疼痛则为“良”;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差,存在严重疼痛则为“差”。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组间计量资料均采用(x±s)和(%)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对比情况(n,x士s)

3讨论

四肢骨折后骨不连主要是指骨折后人体的骨骼组织未能自我修复及生长,这主要因患者骨折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骨骼愈合功能异常,使骨折位置出现假关节现象,一般通过CT检查可明显发现骨折两端分离,并且出现骨端硬化及髓腔封闭现象[3]。临床以往针对该病症主要采取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和经济性好等优点,而且该手术无需附加其它外固定措施,使患者术后能够尽早开展康复锻炼。但治疗过程中发现动力加压钢板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并且在固定效果方面并不理想[4];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其能够有效控制患处的轴向力线,降低动力加压钢板手术对骨膜及血供造成的破坏,并且内固定后的生理应力性良好,从而促进患者骨痂形成,减少了骨折断端移位和旋转等现象发生。同时带锁髓内钉技术属于微创操作,创伤性较小,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速度[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以上结果表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手术创伤性较小,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速度,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洪祥.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5(3):84-85.

[2]韩中伟,孟双全,朱贤友.带锁髓内钉对创伤性漂浮膝的疗效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5(6):411-412.

[3]徐勃兴,张力.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7):123-126.

[4]宋财,梁西俊,刘向阳.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9(3):63-68.

[5]杨军琪.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及对缺血时TrKA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6(4):86-87.

论文作者:俞星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俞星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