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体制论文,网点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个体、私营、股份、外商等非公有制商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各种商业企业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已形成市场繁荣的大好局面。然而,我国时至今日尚未构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完善的商品流通体系,特别是城市商业网点的设置,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笔者以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商业经济成份多元化发展趋势将更加迅猛,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无论在人员数量、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等方面都将居于重要地位,这就为相对滞后的城市商业网点设置及规划提出了新的课题。
任何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都离不开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设置及规划问题。
一、商贸活动同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发展虽然受政治、军事、资源、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决定其兴衰的主要因素还是商贸活动。人类剩余产品产生了“商贸”,从而产生了城市。工业的发展曾一度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但这并未削弱商贸对城市发展的根本作用。工业产品本身就是商品,有了工业产品就要有商品交换,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就成其必然;同时,工业崛起又带来前所未有的人口聚居。正是商业架起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工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接的桥梁。工业发展又必然带来服务业的发展,这就使城市商贸向更高层次发展。没有市场为工业提供原料,没有市场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变,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工业将无法生存,也不会有高度的现代文明。
商业活动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为商业网点及其服务对象,商业网点在城市发展初期总是集中在城市中心,并形成商业中心。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这种单一商业中心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于是随着城市的外延,在原中心的周围形成几个次中心,分别满足其周围消费者的需求。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次中心又派生出子中心,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又有从集中在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地区发展的趋势。城市商业网点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最终具有等级结构的商业网点体系,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
首先,由于城市商业网点的设置与城市发展形态、人口分布有关,城市规划可以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安排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没有城市规划的指导,必然造成商业网点建设的无序化;而建设成本的无效益扩大,又必然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城市的拓展总是在市民居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开始,而商业网点的建设因基本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滞后于其他城市功能。商业网点发展的时滞性决定了预见商业网点的位置、性质、规模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点在城市总体规划时可以预留足够的用地。
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对照,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功能类型及其内涵上均已无法比拟。但是,现代城市仍要担负起流通和交换这一基本职能却日趋重要。商品流通规律、商业网点发展规律依然是城市规划所要遵循的,这一点却恰恰被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忽视了。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并非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片面地将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自发性、盲目性作为构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回避并排斥“商品”这一概念,理性地变“商品”为“产品”,变“商品流通”为“产品福利分配”,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地健康发展。但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也无法否认商业和商业网点存在的客观事实。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始终贯穿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过程、环节和层次上,而商业网点承担着商品分配的职责,它无疑在计划机制运行下履行起计划行为的作用。计划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一方面它通过市、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等各级行政部门对产品的价格、经营范围与供应对象实行“三固定”的办法,凭票、定点、定量供应生活消费品;另一方面,它对商品网点的选址、规模也都实行行政确定,划地经商。其计划操作和产品配给体系见下图。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网点设置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是指令性。商业网点不是根据市场活动规律设置,而是由各级政府指令设置。
第二是固定性。商业网点、经营地域、价格、经营范围、供应对象都是固定的,商店没有自主权。
第三是配给性。商店主要担负产品配给任务,没有或少有经营功能,不是独立的利益实体。
这三个特征说明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谓商业网点实际上完全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而成为了政府的附属物,因而对其设置的规划也谈不上科学合理了。所以在当时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对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商业网点规划特征
市场经济简单地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价值规律将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的经济运行体制。城市商业网点做为市场的构成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选址、规模、经营方式),无疑是市场经济对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客观需要。
与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不同的利益实体。这些实体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自我生存,摆脱了政府的非法干预。而就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而言,最大的区别则在于商业网点的职能由产品福利分配型转化为商品经营型,经济效益作为其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和目标导向。因此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独立性。它指市场活动中商业网点的主体和客观体相对独立,商店完全自主经营,自行选择区位,规模与核心商品,不再受计划指令和操纵。顾客完全自由地选择商品购买所需商品,不再受户口管辖等行政区划限制(批发商品和集团购买亦如此)。
二是公平性。不论是国有、集体、私营,还是合资与私有商店都是公平竞争,他们所要遵循的唯一原则就是等价交换,顾客与商店之间也要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
三是统一性与自发性相结合。商店的选址、规模和性质都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进行,而商业网点的经营、价格、服务对象都具有自发性。
四、对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具体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今城市商业网点的选址、规模、结构都由计划经济体制承袭而来,它们不可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流通的职能要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调整,以其实现商品流通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未经过工业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就已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从而形成了我国低层次流通手段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高层次流通手段共存的局面。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提高其科学性和预见性,预测并通过规划促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的城市商品流通手段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形式为:城市—城市分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与之相对应的城市规划编制的每个阶段都应把商业设施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目前实际运作时,现行的城市规划设计规范又明显地显露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在宏观层面缺乏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部于1990年正式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因资料不全、制定条件不成熟未对包括城市商业网点在内的公共设施用地定额指标作明确规定。在微观层面又面面俱到,事无巨细,1993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居住区级、小区级、居住组团级的商业服务项目罗列有30项之多,毫无可行性而言,因而实践中依此规划实施者很少。这些弊端已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许多城市大型网点过滥,某种功能网点过多,第三产业间分配不均衡,环境考虑不周等造成企业效益低下、消费者生活不便和不可挽回的资源巨大浪费,反映出城市规划不科学和规划失控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划思想观念要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发了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系列变化;多极参与的开放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以政府控制为中心的封闭体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介入城市建设,利益集团(开发商)对城市建设的发言权逐步扩大,谁开发谁受益这种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现实,城市规划不能以不变对万变,以僵化的规范来应对众多各异的开发投资者,而必须在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规划。要彻底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划相配套的网点设置思想,树立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规划的指导思想。打破行政区划、经济成份的区别对待思想,加速商业网点建设步伐。
2.对城市规划设计规范应重新认识。对应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商业网点可分为市级、分区级、居住区有、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然而每级商业网点的规模和构成内容、设计规范,没有也不可能做出明确规定,这就要求规划师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做规划设计。在这方面应对城市的市场发展走向和消费结构变化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以避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规划出现。
3.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设计深度应具有超前性。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的经验,充分考虑城市拓展、乡村城市化、网点布局趋势、商业经营方式演变、居民素质提高等中远期因素。就宏观层面而言,首先要构筑城市商业网点体系,确定市级及分区级商业网点中心;其次,在分区规划中确定市级及分区商业中心的用地控制范围。就微观层面而言,应指导性地安排市级及分区级商业中心的构成内容,对居住区及其以下各级商业网点应不再深入具体去考虑。
4.各级商业网点的构成应区别对待。市级商业中心应以服务于全市的专业性商场为取向;分区级商业中心应建成以大中型超市为龙头的购物中心或步行商业街;居住区级商业网点规划则应以综合农贸市场为主,辅以临街底层商业用房,这即可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这里要处理好综合服务性网点与商业性网点、商场与仓库运动、现代化经营与回归自然服务、发展商业与保护环境、建设的时代性与城市的人文特征等关系,使商业网点建设与城市的总体功能和风格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