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双语校本课程构建-以闽西旅游文化双语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双语校本课程构建-以闽西旅游文化双语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双语校本课程构建
——以闽西旅游文化双语课程为例

陈维红,曾淑玲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摘 要: 特色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将闽西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引入旅游文化课程,构建地方文化特色的双语校本课程,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探讨课程构建的创新和实现路径,促进旅游文化课程创新,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双语校本课程;特色文化;闽西

引言

闽西拥有丰富的红土地文化和客家文化资源,近年来借着海西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契机,闽西开始大力发展以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化旅游。同时随着永定土楼申遗成功、长汀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等一系列闽西旅游大事记,闽西文化旅游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更为迫切地需要向世界推介闽西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既有扎实的外语语言技能又掌握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人才成为市场的现实需求。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应此需求而生,课程将闽西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引入旅游文化课程,将校本课程开发和双语教学的优点融合,促进旅游文化课程创新,提升旅游人才培养量,力图借助地方特色双语校本课程这一“通道”提升应用型地方高校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和应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又被称为“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或“学校课程”,指的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1]。校本课程允许学校在课程开发上享有自主权,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办学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通过校内外个人和团体的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活动,以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的需求,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2]

教育部高教司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高校双语课程进行了界定:“高校双语课程指的是教学中采用外语教材并且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高校双语课程通常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汉语和一门外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双语课程的建设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是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双语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从院校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校的办学优势,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向应用型发展。

德公公找到了一双新鞋,无奈却又走上老路。位高权重遭人嫉,不遭人嫉是庸才。他固执地认定,是官场上的仇家瞄上了自己。这一回,醍醐灌顶之后,他发现杀人利器是火药,不过,他怀疑的目标却是——火器营。他的想法也不无道理:试想,既然是官场上的仇家,能耐自然不小,既然能耐很大,自然能买通火器营里的贪财者。

二、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创新教材建设,实现教材的“本土化”过程,是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应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教材的自编和研发,教材开发要以科学性为前提,注重专业性和实效性。教材建设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将旅游学科知识和地方文化知识进行整合,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能够有效衔接。此外,教材虽然是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应多元开发,如与教材辅助的多模态学习资料、实训平台建设、在线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最终形成多元教学资源体系以支持课程教学。

在四川的家政服务企业中,提起“家道家政”的创始人明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创业初期凭着对家政行业的一腔热情与热爱一直坚守到现在,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家政行业属于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且细分起来应该归属于不同的服务板块,从家庭保洁、维修等单次服务,到居家的小孩陪护、老人陪护等长期服务,甚至还有产品供应等,涉及家庭消费庞大的市场空间。而明宏和家政服务结缘,源自他当年无意中的一次尝试。

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地方旅游要在旅游竞争中占据优势,其关键之处在于要减少旅游的同质性,彰显自身的特色,而旅游的特色就是文化[3]。闽西近年来通过挖掘红土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特色文化资源,在旅游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闽西进一步将文化和旅游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与福建省“清新福建”的旅游品牌效应形成呼应,倾力打造闽西旅游特色,优化旅游服务,推动旅游产品升级,营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因此,未来闽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催生旅游人才的需求。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类双语课程建设,有助于满足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深化学生学业指导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需要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实践中,尤其需要体现在高校学业指导工作中。无论是专门展开学业指导的任职教师,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亦或是专业课老师,都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为学生提供好学业指导工作,有效建立学业引导的平台和渠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丰富学业指导内容,优化学业指导形式,健全学业指导体系。从而多维度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缺乏统一调控机制。不同投资主体运营的管道相对孤立,输送能力分散、利用率低,无法统筹平衡和优化调度运行;各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不一致,统一调控的协调难度大。

2.有利于创新课程体系,凝练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可以作为拓展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课程旨在对闽西特色旅游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和传达,提升学生对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的认知,并通过双语学习夯实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在对外交流中能够胜任文化使者的角色,彰显中国特色旅游文化的魅力。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应主要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创新,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4.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双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全新的课程建设活动,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活动的主体之一,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技能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评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同时还需对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如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进行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从而促使自身课程建设能力、教学能力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升级。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价值诉求。《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融入整体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文化表达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能力发展提供空间和支持。

3种方法对高程误差均在20cm以下、平面误差均在40cm以下,而我国相关规定中要求高程误差40cm及以下、平面误差50cm及以下,可见足以满足数字航空摄影规范中的精度要求。

课程同样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能够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对文化的理性认知,从而自觉承担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特色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藉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继而拓展至对整个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于进一步继承、丰富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现实意义。

三、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的创新和实现路径

首先,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将外语、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规划,并投入到新的课程建设中。新建课程是原有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创新。其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要想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应当理清发展思路,凝炼办学特色,实现个性化办学。地方特色文化双语校本课程构建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为教育发展助力,在彰显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突出学校的办学优势,体现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1.创新教材建设,多元开发教学资源

1.服务地方旅游经济的客观需要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成长

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但重症哮喘常表现为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出现激素抵抗及激素依赖。吸烟可使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激素抵抗或反应性降低,还可以影响茶碱类药物的代谢,国外已有研究发现戒烟可帮助吸烟哮喘患者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5]。国内也有研究发现,戒烟能够减轻小气道功能的损害[6]。

课程教学是构建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的中心内容。鉴于“闽西旅游文化”的课程性质,建议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发挥教学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合作教学(Co-teaching)指的是两个学科(及以上)的教师以协作的方式共同合作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4]。合作教学可以发挥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专业课教师和外语教师通过合作教学(Pair Teaching)的形式共同备课,对课程教学共同计划和具体实施,并互相反思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打造更为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在注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兼顾语言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教师共同体,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优质的教学团队是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前所述,闽西旅游文化双语校本课程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那么建立一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各有专能和所长的稳定教学团队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创设课程的教师共同体,吸纳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形成具有专业分布合理、学缘结构多样、双师特色明显的优质教学团队,并通过教师共同体建设,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团队建设发挥自身特长,借由优势互补、共同学习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提升教学团队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从而反哺教学,提高整体的课程教学水平。

4.完善教学保障,构建良好课程生态

完善的教学保障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程生态,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由于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多方主体、各个环节和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的教学保障制度必不可少。课程建设关涉的各级管理部门要建立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1)为课程的规划明确导向;(2)为课程建设提供软、硬件环境支持和经费保障;(3)为课程的规范运行和实施建立审核和评价机制;(4)为课程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为课程建设注入活力。

结束语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凸显应用型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双语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进而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9.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3]陈红玲,陈文捷,潘兆光.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高教论坛,2007(15):95—97.

[4]FLUIJT D, BAKKER C, STRUYF E. Team-reflection: the missing link in co-teaching teams[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2016(2):1—15.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Based on Local Distinctive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Tourism Culture of Western Fujian

CHEN Wei-hong, ZENG Shu-l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featured bilingu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applied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ed and compound talen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Western Fujian into the tourism culture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 the bilingu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ith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team and teaching guarantee in order to promote curriculum innov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istinctive culture; Western Fujian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6714(2019)12-0087-03

doi: 10.3969/j.issn.1008-6714.2019.12.027

收稿日期: 2019- 06- 06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重点课题)“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FJJKCGZ17-061)

作者简介: 陈维红(1978—),女,福建龙岩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曾淑玲(1975—),女,福建漳平人,讲师,硕士,从事旅游英语、外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钱晓玲〕

标签:;  ;  ;  ;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双语校本课程构建-以闽西旅游文化双语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