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因素与中俄关系的未来_中俄关系论文

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因素与中俄关系的未来_中俄关系论文

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因素及中俄关系的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俄关系论文,俄罗斯论文,因素论文,政治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751.2

2008年2月25-29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统一基金会”在莫斯科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俄罗斯与中国发展前景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未来”的研讨会。会议分为5个讨论单元:“中俄两国的发展模式”、“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中俄两国的政治发展”、“中俄两国对外政策和中俄关系”、“中俄文化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俄方“统一俄罗斯基金会”主席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Вячеслав Никонов)、“有效政策基金会”主席格列布·帕甫洛夫斯基(Глеб Павловский)、《政治阶层》(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класо)杂志主编维塔利·特列季亚科夫(Виталий Третъяков)、《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Россия глобалъиой полике)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Фелор Лукъянов)等俄罗斯著名学者,先后就俄罗斯内政外交及中俄关系的前景作了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及相关专家参加了讨论。

一、关于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俄罗斯学者认为,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自我认同、文明属性、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国家的作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1.从人口构成的角度诠释自我认同问题 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俄罗斯是谁”的问题。因为在苏联时期,俄罗斯族是苏联人数最多的民族,约占苏联总人口的50%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的是以民族为主体的联邦制度,俄罗斯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俄罗斯族在苏联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还是相对少数的民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俄罗斯族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最大民族,也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主体民族,人口超过一亿,占俄罗斯联邦人口的82%。这种人口结构对于刚刚成为主权独立国家的俄罗斯联邦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俄罗斯需要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也就是俄罗斯的自我认同问题。普京总统在2007年国情咨文中也指出,对于俄罗斯的发展而言,只有达到人民精神上的团结以及道德准则的一致才能明确国家正确的发展方向,俄罗斯才能走向成功。俄罗斯学者认为,自我认同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就原则性问题而言已经得到回答。自我认同问题非常重要,这涉及普京时期垂直权力体系的建立、联邦主体的合并、车臣问题等一系列俄罗斯政治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文明的属性 俄罗斯独特的“结合部文明”可能是发展的根源所在,是俄罗斯真正走出属于自己道路的客观条件之一。苏联解体后,始终困扰俄罗斯政治转轨的问题是俄罗斯文明的归属问题。俄罗斯处于历史性大变革时期,俄国国内关于“俄罗斯向何处去”的争论一直存在。俄罗斯到底应该回归欧洲,纳入西方文明,还是将国家属性归于东方文明?俄罗斯如何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文明传统?归根结底,俄罗斯究竟走向何方?俄罗斯学者认为,可能走出一条独立文明的道路。历史证明,俄罗斯每次急于倒向西方的时候,俄罗斯的发展就会出现波折。普京执政8年致力于建立一种立足于俄罗斯自身特色,同时结合东西方文化特点的独立文明。这可能是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

3.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对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性组织存有幻想,反而受到压制,现在俄罗斯对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已不抱幻想。俄罗斯视自己为世界的一个主要力量中心。一方面,俄罗斯的国力近年来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的GDP已达1.07亿美元),而美国却陷入了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全球困境。这导致俄罗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生了变化。2007年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明确指出:“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彻底破灭了。越来越需要客观上对国际事务承担特殊责任的主要国家一起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俄罗斯要想在自己目前的边界范围内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作为一个有活力的世界大国,必须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就迫切的国际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采取主动政策。”另一方面,当前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整体取向已经明确,就是要采用实用的、非意识形态的、协同合作的方式解决俄罗斯面临的迫切问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指的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文化,不强迫他人采用不适合的发展模式,加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进程。国际生活的民主化问题、国家和人民之间交流的新道德标准,以及扩大国家之间经济与人道协同合作的问题都具有特殊的作用。

4.强化国家的作用对于转型国家的意义 国家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国家应当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俄罗斯经济还处于过渡时期,希望所有的发展问题都能通过强化纯市场机制加以解决是不现实的,国家在任何系统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它是规则公认的制订者,所有经济因素都无一例外地必须遵守它所制订的规则。

5.俄罗斯学者对政治体制的现状及前景的分歧 (1)有学者认为:俄罗斯是总统制国家,并且只能保持总统制。关于“梅普配”,主要是由民主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的,其职权划分符合宪法规定。(2)有学者认为:从戈尔巴乔夫时期起,俄罗斯主要采用一种领袖性民主机制。现在普京想超越这种机制,俄罗斯会逐渐出现一个新的体制模式,总统权力会被分开。因为普京意识到,领袖性民主的缺陷在于领袖必须依靠一个利益集团,而形成某种利益集团显然不利于长期战略的发展。俄罗斯政权发展的趋势是:从领袖性民主过渡到权力制衡的制度,从解决实际问题和短期问题过渡到长期发展战略。(3)有学者认为,很难说“梅普配”就代表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发展将发生变化,而且很难回答俄罗斯政治体制发展的问题。“梅普配”是一种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关系。“梅普配”在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两人之间不会有问题,两位政治家肯定都已经协商好了未来的权力机制问题。但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各自团队的精英可能会发生冲突,这才是难以控制的。

6.意识形态 俄罗斯当前流行的是以“主权民主”思想为核心的保守主义。俄罗斯学者认为,按照西方政治学的标准,俄罗斯当前的意识形态是保守主义。加强国家政权、法制与秩序是俄罗斯强国的首要保证,也是俄罗斯民众的普遍要求。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已是全社会的精神支柱。在有集权传统的国家都是保守主义思想占上风。例如,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想和路线在战后的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都占上风。当前,以“主权民主”思想为意识形态基础的“普京计划”是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理念。有学者认为,普京在发展战略上具备务实主义特点,而且战略明晰;也有学者认为,普京没有战略,是一种“没有目标的转变”。

7.俄罗斯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俄罗斯坚持多极化思想,谋求在国际格局中成为一个大“极”。调节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多边外交,其不可替代性正在得到广泛认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认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现实,多极化思想将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基础。正如普京2007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指出的,俄罗斯不能允许这样一种国际秩序的存在,即一个力量中心企图称霸世界,把以军事优势和经济优势为基础的游戏规则强加给其他所有国家。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后果,是形成了单一权力中心、单一军事中心、单一决策中心。这是只有一个征服者、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与民主毫无共同之处。国际关系中对一种实力,即军事实力的几乎无节制的过度使用,使政治解决变得不可能。主权原则受到威胁。

二、关于“主权民主”思想

俄罗斯学者认为,“主权民主”与西方其他民主概念,如社会民主、自由民主、直接民主等都有区别。主权民主更是一种政治制度。“主权民主”具有普世性价值,同时又是有条件的,即目前只适合于大国。普京于2007年9月14日与“瓦尔代”国际俱乐部成员会面时也提到了这一点。普京表示:世界上目前并没有很多国家能够满足且幸福地表示它是一个主权国家,这样的国家屈指可数,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其余国家都处于一定程度或是非常明显的彼此依赖中,或是听命于集团领导。在目前看来,主权是非常珍贵甚至是排他性的东西,但俄罗斯不是一个能够在不维护本国主权情况下存在的国家。它要么是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要么就根本不存在。

“主权民主”思想主要就是针对西方模式而言的。它对于俄罗斯的意义在于,克服了西方模式是人类唯一正确的发展模式的狭隘观点。每个国家都可能走出属于本国的发展道路。民主主要原则的表现形式不应强求一致。俄罗斯不会拼凑特殊的俄罗斯式的民主,俄罗斯会继续遵循民主的普遍原则,但是在不同国家,民主的主要原则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比如在选举法方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就不同。尽管在这种主要民主机构的运行方式上有差别,但是民主的主要基本原则都是以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出来的民主形态加以贯彻。当前“主权民主”思想还不完善,还是处于这种主导思想的过渡期。

俄罗斯学者的上述论断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理解。民主的俄罗斯政治体制应当服从于维护和加强主权的要求。俄罗斯首先要维护自己的主权,这既是来自于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内在要求,也是俄罗斯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所迫。俄罗斯避开西方式自由的民主化,而以建立符合俄罗斯民族特性和实际情况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实现强国目标,至少目前看来是可行的。在普京政权看来,这就要求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具备稳定的权力更迭机制。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围绕“主权民主”思想展开的争论,不仅表明俄罗斯与西方在政治价值观上出现裂痕,更使得关于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认识与评价问题具有实质性的国际政治意义。可以认为,围绕“主权民主”思想展开的争论不仅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结构性矛盾,而且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重要因素。

三、关于中俄关系

俄罗斯学者认为,需要从国际体系的变化中看待中俄关系,即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体将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中俄双方需要对此做好准备。中俄关系具备全球、地区与双边三个层面的利益基础,而且三个方面的因素都对中俄关系有影响,即历史与传统、现实利益以及短期因素。中俄关系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的环保问题。此外,中俄双方需要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民族问题。

俄罗斯学者尤其强调,中俄非常缺乏文化交流。而且,俄罗斯的知华派少,导致不信任和不理解的因素依然存在。

中国学者强调,“普京计划”不仅是俄罗斯未来需要坚持的治国理念,同时也是俄罗斯发展的战略规划。“普京计划”表明,俄罗斯在未来15-20年内的主要战略任务是致力于国内的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这个战略重心和发展道路的确定,对于同样坚持科学发展观及和谐世界理论的中国而言,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积极因素。“普京计划”使得中俄关系有可能将战略关系的着眼点深化为共同的合作双赢,以求共谋发展。因此,“普京计划”对于中俄关系的影响将是一个积极的和有益的因素。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是军事同盟关系以外的最高层次的双边合作关系,今后中俄关系面临的问题将是如何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在下一个10年进一步提高两国关系的水平。“普京计划”为今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调整的契机。总之,促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致力于解决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消减西方民主压力将成为未来俄中关系良性互动的基础;同时,中俄双方不仅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还将对这一进程施加影响。因此,中俄关系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总之,中俄两国学者至少在以下问题上有共识:(1)关于双方发展模式的问题,双方都认为不同国情的国家应因地制宜,选择独立自主的、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2)虽然双方坦诚地指出了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但都认为中俄关系不是普通的双边关系,而是两个相邻的同时又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间的关系。(3)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区分战略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而且中俄关系既然是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双边关系,那就是在中俄双方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因此,中俄关系应继续发展,而且要致力于共同发展。

标签:;  ;  ;  

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因素与中俄关系的未来_中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