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中的预决算工作包括投资资金和工程造价,其能够保证工程的资金进行正确的投资,保证工程整体能够顺利进行并且最终确认工程造价。本文对工程中预算和决算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管理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审计;问题思考;管理对策
现阶段,工程在进行预决算的过程中存在中一定的问题,一些工程项目的投资较大,但是其各环节并不能进行妥善的接洽,对资金的管理也并不合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虚报项目、对接不程度、资金投入被夸大、使用费用不明以及挪用资金等。为了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避免,必须做好对预决算的审计,有效控制项目的投资管理,促进建筑资金的利用率,方便进行合理的造价预算。
一、预算中的问题
有意漏项:在建筑工程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为能够更接近标底,在进行预算时有意漏项,等到进行结算时在进行补项,实际的表现就是在投标时进行低报价,而结算时要价颇高。如某建筑工程标底金额为480万元,施工单位对材料、结构进行模糊而有意漏项,使中标价为468万元,中标后将工期短作为理由进行项目增设,向建设单位索要15万元的赶工费,合同价最终高于标底。在进行结算时,该单位再次增设项目向建设方索取55万元,远超过标底价的480万元。
高估冒算:工程的决算审核工作是施工方递交给建设方进行,施工方为了多得工程款,往往会对工程造价高估冒算,其主要就是对工作量进行多计,对材料的价格进行高估,对费项目费用进行高套等。比如某建筑工程的标底价格为950万元,中标的价格为1070万元,多出的120万元基本都是土石方到垂直运输的费用,有将近10个项目都存在多计工作量的现象。对材料价格进行高估,就是施工方为了提升工程造价而虚增的内容,其中主要的就是材料,施工方通常是在材料方面进行虚假报价,对工程造价进行多计,谋求更高的利润。特别是装饰材料和水电材料,其种类复杂,不易掌握价格,施工方时常对价格进行隐瞒和虚报。施工单位通常会通过专业优势选用新品牌的不通用材料,以此进行价格的虚报。除此之外,在调整价格时不调跌,只是对高于定额的价格进行调整,以此来进行虚假造价。
图一 工程职能部门结构组成
二、决算中的问题
偷工减料:尽管在定额中规定了材料的价格,但主要材料的价格要根据实际的价格进行调整,这也是组成工程的一部分。工程施工方通常会采用以下手段进行:其一,使用的材料以次充好,而进行材料调差时按照高质量的价格进行调整,比如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水管材料和铝材会用低质量的材料充好,虚增工程造价,还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二,对减少或取消的项目进行隐瞒,项目减少了而不减少价格,比如建筑的卫生间隔断等项目被削减,而施工方并没有上报且造价也没有降低;其三,偷工减料,施工方在材料的规格方面进行削减,以此来降低投资,而不改变工程的预算造价。
定额不套:施工方通常对有定额的工程如土石方工程不套用定额,采用议价的形式进行,根据统计和调查,某工程施工方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其中有定额项目76项,议价项目32项,通过审计发现其议价项目的定额仅为原定额费用的四分之一。
抬高价:其一,赶工费,施工方通常会利用项目要加快进度的特点,增设赶工费来索取高价,如某建筑工程标底金额为480万元,施工单位对材料、结构进行模糊而有意漏项,使中标价为468万元,中标后将工期短作为理由进行项目增设,向建设单位索要15万元的赶工费,合同价最终高于标底。其二,变更设计,变更设计通常是因为设计本身存在问题或是考虑不充分,但是不排除施工方和设计方共同商讨,在设计变更的过程中,增设的项目多增,建设的项目不减。
现场签证:现场签证就是建设方的施工现场代表进行签证,由于施工方可以通过特殊手段收买现场代表人,以此来虚报工程项目,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管理对策
(一)强化职能部门的沟通
建筑工程的周期较长,且具有单件性,管理部门较多,其审计的过程不仅包含了建设方,还涉及了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现阶段,在对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监理和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相关的体系并不健全,其手段和法规并不完善。在进行取证的过程中,涉及部门由于受到部分因素的限制,难以对收集数据进行完整性和充分性的保证,导致在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审计部门应当与相关的职能部门等进行协调和合作,尤其是与定额管理机构的配合。当前拥有较多的定额种类,如国家定额、行业定额和地方定额等,一些定额并没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各种新的施工工艺和材料也不断增加,所以审计部门必须与定额管理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对审计的质量进行提升。
(二)收集资料,实地查看
建筑项目预决算的审查业务通常情况下涉及各个部门,在审计的实际过程中,需要将有关经济业务的相关部门切实联系起来,因此,在内部审计中将会出现一些业务需要外调的情况,以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材料作为审计依据,只有这样,审计结果才能够具有说服依据。首先,需要收集审计所需要的各类文件和资料,为建筑项目的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其次,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施跟踪调查,以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最后,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切实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应该负责的人员当中,掌握到技术人员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对施工进度的确认。
(三)提高综合素质
审计建筑工程的预决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对工程的预决算进行审查还应当将国家的相关规定作为标准,进行公正和科学的审计,不能抱有偏见和私人感情,以细致和耐心的态度进行审计。除此之外,人员还要对自身的业务水平进行提升,不仅要了解定额等,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知识,能够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所以,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审查工作的质量。
结语
由此可见,审计工作对于工程的预决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的审计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工程预决算的实效和准确。
参考文献:
[1]邱亲材.工程预决算高估冒算的表现形式及审计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张晓东.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1).
论文作者:徐文超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施工方论文; 定额论文; 万元论文; 预决算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材料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