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贵阳清凉一“夏”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张恒
贵阳用十余年时间打造出的“爽爽的贵阳 · 避暑的天堂”休闲避暑品牌,已经成为整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一个个“清爽镜头”怡心悦目:各类公园星罗棋布,连片绿地流青溢翠,休闲活动异彩纷呈……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每一处都透着清新爽朗,这是夏日贵阳给人的第一印象。
(87)多毛裂片苔 Temnoma setigerum (Lindenb.)R.M.Schust. 姚发兴等(2003);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洪文(2008)
作为中国避暑之都,贵阳用十余年时间打造出的“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这一休闲避暑品牌,已经成为整座城市的金字招牌。而随着“山地公园省”和“百山千园”之城的打造,贵阳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外地游客增多,酒店入住率高,生意火爆,经济收入加速增长。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高钠血症后的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极高,在Leblanc M等[5]的报道中,死亡率达80%,所以积极预防高钠血症,休克期进行补液,预防感染事件,及时处理创面,可以预防高钠血症。
从“林城”到“避暑之都”
“从广州到贵阳,就像从桑拿房来到了空调房。”从广州来贵阳避暑的林红,对于贵阳的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赞不绝口,“抬头都是蓝天,走在街上,凉风习习,晚上还得盖上薄被”。
“没有严寒和酷暑,也没有沙尘暴和雾霾,生态环境良好,海拔高度适宜,大地常绿、空气常新,降水丰富、四季气候宜人,贵阳俨然是常年适宜旅游、休闲避暑的绝佳之地。”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袁云龙说。
事实上,贵阳不光夏季气候凉爽,而且空气质量连年保持高优良率。2017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7天,优良率95.1%;2018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7天,优良率97.8%;2019年上半年,贵阳市仅出现一天轻度污染,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达到99.4%,1至5月在全国168个大气环境整治重点城市中排第11名,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4位。
而长达70多公里的环城林带,419万亩的城市森林覆盖城区,一道道绿色屏障,使贵阳“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里”,处处绿意盎然,也收获了“森林之城”的美誉。为此,国家林业局曾将贵阳定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
当避暑遇见旅游,贵阳夏季“爽爽游”被引爆。图为贵阳市青岩古镇游客如织。(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自夏至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发出高温信号,然而爽爽的贵阳却与众不同。入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35℃以上高温,贵阳的气温却持续凉爽。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贵阳每年6至8月的月平均气温,从来没有高于24℃。据贵阳气象站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7月,贵阳平均气温只有22.7℃。
术后1周内患者均进行CT及X线检查,依据术后CT平扫资料,应用Mobbs-Raley简易分级标准[11]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 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 2 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 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椎弓根骨折、突破椎体前壁压迫血管/神经、突破椎弓根内/外壁出现神经并发症)。螺钉位置0和1级为优良,2级为可,3级为不良,需要翻修。螺钉位置由2位脊柱外科医师独立评估并达成一致。患者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行X线检查,视病情需要进一步行CT和/或MRI检查。
“林城”与“避暑”之间的这份天然关联和贵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奠定了贵阳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自2008年以来,贵阳市以“避暑季”为载体,持续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并出台避暑度假酒店奖励政策,扶持避暑产业发展。
如今,“爽爽的贵阳”品牌逐渐深入人心,避暑旅游经济连续10余年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
作为贵阳的一张城市名片,中国避暑之都已经成为贵阳的城市传播符号,这不仅是旅游传播的雄厚资本,更是城市品牌的物质基石。它为受众认知贵阳、亲近贵阳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接触点,“爽爽的贵阳”已经不仅是一个旅游号召,也是一种城市功能,一个城市魅力所在。
品牌带动避暑经济
“体验是最好的感知,不愧是避暑之都,的确让人倍感清凉。”7月20日,在贵阳市青岩古镇,来自江苏南京的游客李明一家五口说道。
“贵州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特别是凉爽的贵阳,主城区内就有公园,是一个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美丽城市。”早在7年前,内蒙古的牟先生到贵州旅游便看中了贵阳的天气,与妻子商量后在观山湖区购买了一套房,一家人每到夏季就到贵阳避暑,“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好好享受贵阳的凉爽”。
相约蓝天白云,尽享夏日清凉。随着“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来筑避暑的游客越来越多。而外地游客来贵阳避暑,买房租房的也不少。
近几个月来,随着贵阳市旅游推介活动在北京、陕西、重庆等地开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避暑,各大景区客流持续走高。据青岩古镇景区市场部负责人刘家益介绍,随着暑期游的到来,青岩古镇游客接待量进一步攀升,古镇里的客栈开始一房难求。
当避暑遇见旅游,贵阳夏季“爽爽游”被引爆。大量海内外游客涌入“爽爽的贵阳”觅清凉,各大景区景点客流持续攀升;乡村民宿迎来“候鸟游客”,全市各类型酒店入住率超80%,部分经济型酒店甚至一房难求;旅游客运公司订单火爆,车辆提前1个月全部订满……
与云浮人普遍的鹰鼻深目不同,中州人的五官更加圆润一些,皮肤也更加白皙,初见之下觉得怪怪的,但细细打量,便会觉得十分耐看,带着一种温和的美感。
当前的民俗学研究领域,不少学术作品以民俗事象为主要研究和表述对象,从生活实践和交流实践角度将民俗视为生活事件的研究作品还不多见。生活事件的视角可以帮助研究者将民俗事象从研究客体中拯救出来并将之还原为民众的实践行为。民众通过言语表达和肢体行动来开展和完成这些事件,在此过程中,生活实践本身被赋予意义,这些意义可能是具体的可见或可感的生活诉求,也可能是关乎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世俗关系或人与神之间的神圣关系)的建构。在此意义上,转向实践研究的民俗学需要引入“过程-实践”的分析视角。
据统计,2008年至2018年,贵阳每年5月至10月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8亿人次、同比增长26.68%,实现旅游总收入2456.56亿元,同比增长31.23%。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064.17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12万人次,实现住宿业营业额76.65亿元,同比增长12.6%。
城市综合吸引力持续提升
得益于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贵阳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避暑之都。连续多年获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殊荣,上榜2018年全球避暑名城榜单第九位,荣获“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优质旅游城市”称号,“中国·贵阳避暑季”荣膺“2018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称号。今年6月,贵阳入围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最受欢迎避暑目的地”前十,在2019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又获得“2019避暑旅游十佳城市”殊荣。“爽爽的贵阳”城市品牌得到广泛认可。
“避暑游,是贵阳旅游发展打出的一张巧牌。”袁云龙说,贵阳旅游要以全域化、国际化、品质化、智慧化为导向,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以避暑游为带动,贵阳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多彩”“冬温泉”的四季旅游主题,使游客任何时候来,都能享受到特色独具、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现在,以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也正逐步形成。在推动全省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中,贵阳的“发动机”“火车头”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8年,贵阳市共有32个旅游景区纳入全省旅游“1+5个100工程”;全市5A级旅游景区1个,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化创意园景区、黔贵六广温泉旅游景区、清镇乡愁贵州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9个;新推出泉湖公园、南山驿站、方舟戏台、振华万象温泉、南江水上欢乐谷、多彩贵州城节庆街、枫叶谷温泉、东方科幻谷、乡愁贵州、四季贵州等新景区、新项目。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lectrical System in More Electric Civil Aircraft Considering Faults
火热的旅游,推动了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乡村游扶持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智慧旅游助推了大数据的技术研发、创新运用,绿色低碳的产业特色又为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提供了科学路径。做大做强旅游长板,2018年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4.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120.8万人,全域旅游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
“这个夏天,贵阳旅游再次如约开启火爆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爽爽贵阳’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等有利条件,倚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再掀高潮,推动旅游业持续‘井喷’增长。”对于未来,袁云龙信心坚定。
(责任编辑 / 袁燕)
标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