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明建设和谐社会_文明创建论文

推进文明建设和谐社会_文明创建论文

提升文明创建 建设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明创建论文,建设和谐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近期召开的江苏省海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把“加快小康进程,构建和谐海门”确定为海门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了当前共同致力研究的现实课题。海门市文明办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应把“文明创建提升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战略。

一、更新理念,提升文明创建

社会和谐,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审视是构成社会的各元素间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相得益彰的状态。从人本的角度来看,和谐主要地是指人与外在于人的一切的关系的和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智力支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致力于深化文明创建,拓展文明创建,提升文明创建,使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随着文明创建的不断推进逐步成为现实。

二、丰富内涵,提升文明创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明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加强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对全民的文明教育之中,贯穿于文明创建的全过程。海门市今年着力精心组织“投身五感一创,携手跨进小康”主题系列活动,激励全体人民共同积极投身“小康社会”、“和谐海门”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五感一创”:感知荣辱、感动海门、感怀巨变、感受和谐、感恩社会,创建和谐新海门。还结合喜迎奥运、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三、把握原则,提升文明创建

实践和经验表明,文明创建要取得成效,还要遵循文明创建工作的规律。具体提出把握六大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遵循不同人群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二是注重过程性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不断发展着的工程,应夯实基础,注重过程,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三是全面系统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是继承创新原则。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文明创建工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此,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已有的经验,发扬优秀的传统,另一方面,我们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五是活动推进原则。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本质上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进行改造和自我改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人的活动而展开。六是引领互动原则。当代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需要党和政府的主导,需要建设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在引领互动中建设、创新与发展。

四、创新机制,提升文明创建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我国社会结构中城乡倒挂,农村面广人多,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审视文明创建,我们以为离开了农村的文明和谐,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当前党和国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在抓,我们文明创建的重心也应着力在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上。为此,应大力实施联创共建机制,切实把城乡、镇村、农企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创建的动力和资源,广泛开展联创共建活动,从而在联创共建中实现信息对流、文化互动、资源共享、精神共长、文明共创的生动局面。海门市联创共建主要形式有城乡联创、农企合创、家社齐创三种。城乡联创,是指发挥城市辐射功能,带动乡村文明提升。我们通过在市直机关与乡村牵线搭桥开展“五星文明机关惠农民”活动;在文明单位与乡村之间结对帮扶,组织开展“文明单位进村入户大行动”;在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开展“城乡手拉手,携手创和谐”活动。农企联创,是指实行企业反哺农村,带动乡村文明提升。可以在国有骨干企业、乡镇民营企业与乡村之间开展助农致富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金、信息、资源、技术等优势,提升农村文明建设。家社齐创,是指把和谐文明家庭创建与社会文明和谐创建结合起来,通过“五星文明和谐家庭”、“和谐小康农户”的创评,激发社会基础单位家庭的创建活性,从而形成个人、家庭、单位与全社会文明创建的联动共振。实践表明,联创共建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创建工作相对封闭的状态,盘活了创建资源,激活了创建工作,使用创建工作走向开放、互动。

标签:;  ;  

推进文明建设和谐社会_文明创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