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的新目标_双星论文

王海的新目标_双星论文

汪海的新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目标论文,汪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汪海,是个让记者常采常新的人。这种新,往往给人以启示,也往往成为下一次采访的期盼。

汪海已不年轻。但是你与汪海在一起,却丝毫没有年龄上的差距感觉。记者多次在汪海的办公室里采访过汪海,也跟随汪海去过双星在全国的一些销售战区,汪海那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颇新的观念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常常令人感慨不已。双星的一些年轻员工曾这样对记者说:他们很喜欢和自己的总裁在一起。因为他们认为,汪海不但和蔼亲切,而且令他们欣喜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压力。欣喜,是没有代沟,容易沟通;压力,常常让年轻人感到汗津的同时,变成了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采访汪海的记者大都有着这样的体会:采访前,需要做充分的案头准备。这并不是说这位中国的著名企业家不平易近人,而是他的思想观念常新,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创新。这种时常时新,你不充分

准备,将会在现场产生一种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角色互换的感觉。这种感觉抛去自尊来看,其实也很美妙。遇到一位水平高超的采访对象,实在是记者的一种幸运。这样,你不仅可以去聆听,而且可以学习、提高、完善自我。

不断创新的汪海,2004年又确定了双星发展的新目标。于是,日前记者赶到双星,与汪海面对面,听他诠释双星今后

的发展之路。

关于“两个大奖”

记者:汪总,首先祝贺您荣膺“首届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风云人物”殊荣。

汪海:哈哈,谢谢!

记者:从1987年、1988年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以来;您获得的大奖已经无数了,对获中国石化工业这个奖您如何看?

汪海:这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50年来评出的一个大奖,评比十分严格,历时长达1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个奖虽然授予了我,我认为却是对双星的一个重要肯定,因为它验证和巩固了双星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中颇具特色的行业排头兵地位。

记者:是否也说明,双星不但为人造鞋造出了中国鞋业的第一品牌,为车造“鞋”,也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汪海:可以这样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双星走过了不平凡的20个年头。20年来,双星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抢抓机遇,超前决策、主动转移、创新调整,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做出了一个民族企业责无旁贷的贡献,不但创出了最早的中国人自己的名牌,而且开拓出了企业“一企多制”的新格局,总结了一套具有双星特色的企业文化、市场理论;创出了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模式。

记者:双星涉足轮胎制造业应该有一段时间了,您认为为人造鞋难,还是为车造“鞋”难?

汪海:应该是为车造鞋难一点。

记者:为什么?

汪海:因为虽然都是鞋,但是汽车穿的“鞋”相对于人穿的鞋,要求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

记者:前不久,亚洲轮胎网转载了这样一条消息,《美国橡胶塑料》期刊公布的2003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双星轮胎列居第30位。双星刚刚涉足轮胎业就取得这样好成绩,很令人高兴?

汪海:这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双星给人造鞋能取得成功,而用给人造鞋的理念为车造鞋也同样能取得成功。

记者:具体怎么讲?

汪海:在给车造鞋的过程中,我们用双星的文化、理念和管理对吸收合并的一个轮胎企业进行了改造,应该说双星的文化和理念渗透到轮胎企业,使其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轮胎总公司的经营管理来了一次脱胎换骨变革,双星也实现了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转型,这个转型应该是非常成功的。

记者:列居全球轮胎前30位,很不容易了,您怎样看这个排行榜?

汪海:这个排行榜是按照2002年销售额排列的。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中国轮胎行业仅有21家企业入选,双星轮胎成为了我国轮胎企业名列前茅的企业。这两位数字,于双星轮胎员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里面浸透着员工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双星人创新管理的宝贵经验。

关于新目标

记者:您给人的突出印象之一,是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双星今后的发展您是如何定位的?

汪海:这个定位就是:要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的制造加工业的大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名牌。

记者:这一战略构想,基于什么考虑?

汪海:还是基于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考虑,这个构想应该是长期的。双星的发展,不但要为我们这一代着想,还要为下一代着想,为我们的中国民族工业长久不衰着想。说白了,这是在世界上为我们中国人争这口气。

记者:这口气也铸就了您高举民族产业大旗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铮铮铁骨。

汪海: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这种铁骨是应该有的,这其实也是一种信念,也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家应该具有的民族素质。

记者:这也是双星的一条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汪海:对!双星由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一个包括轮胎、机械、热电等国家重点基础制造行业,并涉足20多个三产服务行业的多元化特大型企业集团,始终保持了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其实一直走着的就是一条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记者:汪总,双星“打造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制造加工业大集团”的战略目标,很令人振奋,这将是今后几年人们关注双星的一个焦点,您自己如何看这个焦点?

汪海:宏观上,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大大加快,这就使中国的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绝佳的做强做大的机遇。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三大世界级制造业聚集区域,双星集团位居山东青岛,2003年销售收入过60亿元,拥有4万名员工的制造大军,使双星在环渤海湾制造业区域内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位置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制定这一发展目标,是一种面对重大机遇的科学思考,我们会努力实现的。

记者:双星如何向综合方面发展?

汪海:机械方面,我们要跨出我们以前的机械行业,我们的轮胎要向全钢的轮胎大企业发展,作为我们的母体企业双星鞋业,我们要向高档次的鞋业发展。

记者:热电业被视为“肥肉”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看好这一“美味”的企业很多,听说双星也涉足了热电产业?

汪海:我们涉足热电,还是考虑到做大做强轮胎业。对集团的轮胎生产,我们累计投资了6亿元。但是随着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原有的自我配套的热电设施不能满足供应,经协商,我们收购了“易通热电站”。跨入热电行业,标志着双星正式形成“五大支柱”(制鞋、服装、轮胎、机械、热电),“八大行业”(制鞋、服装、轮胎、机械、热电、印刷、绣品、三产)并驾齐驱做大做强的新格局。

记者:双星的绣品也不错,据说还做到了国外市场?

汪海:哈哈,你消息很灵通啊!这是一个很新的消息,3月10日,我们绣品公司生产的一批绣品,抵达阿联酋市场,这是该公司开拓国外市场的又一收获。

记者:过去可没听说双星做绣品?

汪海:这是收购企业带来的一个企业。双星绣品公司仅有256人,以前是原胶南华青集团的子公司,是个小打小闹的庄户型企业,因管理跟不上市场要求,从一个1800多职工的企业剩下200多人的小厂,在2001年双星收购原胶南华青集团时,由双星将其一起并购,从双星轮胎公司剥离之后成立了“双星绣品公司”。

记者:用了什么“灵丹妙药”?

汪海:进了双星门,就要按照双星的市场理念发展企业。具体还是扬长避短,借助双星名牌的市场影响力,开拓国外市场。我们依靠外贸公司和利用互联网,参加一年两次的广交会等方式,与美国、阿联酋、泰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商业往来。同时,在成功开发出高档礼品的基础上,紧紧跟随世界潮流,将视线瞄准家庭用品市场,床罩、枕套、抱枕等床上用品的问世,以其花形平整、设计独具匠心而市场前景看好,成为绣品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双星绣品公司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21.6%,出口创汇110多万美元,将“小”商品做出了“大”市场。

关于母体企业

记者:谈起双星,大家还是先和鞋子的制造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鞋业竞争剧烈格外引人注目,而国产鞋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低档角色,双星发展高档鞋市场情况如何?

汪海:在各制鞋企业竞相操起“价格”这个武器,加快推出低端产品,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时候,我们却改变中低档市场策略,主攻高端市场,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使双星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去年,仅专业鞋销售同比增长59%;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

记者:这是一种策略上的胜利。大家都叫您“市场将军”,您这个将军常胜的秘决是什么?

汪海:这种称呼叫了多年了,但我在市场上却始终不敢大意。因为,现在的市场变化更加迅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掉以轻心。当前,国产鞋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低档角色。而且低端市场利润低,竞争激烈。市场变,我们更要变。于是,从2002年起,双星便走“打专业牌、带动休闲鞋大发展”的经营思路,主攻高档专业运动鞋。

记者:主攻高档鞋是为了主攻高端市场。主攻高端市场要找准什么样的切入点?

汪海:当然是高端的切入点了。

记者:那么,双星的高端切入点在哪里?

汪海:我们的高端切入点是从运用高新材料开始的。我们关注用户健康环保要求,使用对人体天然、无刺激材料,将“无苯粘合技术”、“木质纤维”用于生产,打破了中国橡胶加工业污染严重的情况。大胆使用国际著名的杜邦公司、莱茵公司的新材料,采用防电、防火、防水材料,生产的“绝缘鞋”、“防火鞋”、“防水鞋”,为快速占有高端市场增添了砝码。不仅被国家专业队所青睐,而且大批量出口日本、美国、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双星造”,向发达国家制造技术发起了挑战,打破了洋品牌的垄断地位,带动了我国鞋业跨入高档鞋类产品行列。

记者:连续12年保持中国鞋业市场销量第一,双星是不是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汪海:这个问题说到了我的心里。作为母体鞋业,双星凭借年产量达6000万双的中国最大的规模生产优势,依托自己营造的遍布全国和海外的销售网络优势,借助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的权威地位和技术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将制鞋业做精做细做强,牢牢占据着国内的中低端市场,并有效向高端市场拓展。这种第一的位置,确实众矢之的,让我和企业不敢懈怠。不敢懈怠,就要靠不断创新来发展,所以第一的光环下,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滚动发展、高峰攀登的艰辛。

关于轮胎发展

记者:确保鞋业龙头地位确实很艰辛,那么您们的轮胎呢,双星的轮胎业怎么发展?

汪海:双星轮胎、机械是企业新的增长点。目前,双星轮胎已形成子午胎、斜交胎、农用胎、工程胎系列化产品,年生产能力达500万套,经济实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在未来的2-3年里,我们将通过自身的规模优势,通过与国内和世界著名轮胎商的合资、合作,打造双星大轮胎工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60亿元。

记者:双星的铸造机械也同样出名。

汪海:这是企业效益的一匹黑马。双星铸造机械主要生产清理机械设备、砂处理造型成套设备等铸造行业的七大系列产品,是目前中国铸机行业品种最多、技术含量最高、产销量最大的铸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十五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记者:中国是机械生产大国,但是好像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导性的品牌对吗?

汪海:是的。这是现实,也是双星的机遇。

记者:您的思考是什么?

汪海:产业缺乏领导品牌的现状下,双星将依托双星名牌优势,通过品牌运作,实现“创新、提质、大发展”。在未来的2-3年间,双星集团将投资8000万元将双星机械建设成为一个年销售额过10亿元、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高科技机械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机械行业的领头羊。

关于“得中原者得天下”

记者: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个消息,您们50万套农用胎工程“落户”中原?

汪海:那是2月24日的事情。我们投资1.5亿元的双星工业园轮胎工程签字、奠基仪式在河南省汝南县双星工业园隆重举行。至此,双星又一大型轮胎项目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标志着双星西部开发战略再次取得新的战果。

记者:是不是双星也要“得中原者得天下”?

汪海:中原以其人杰地灵、商贾云集的战略地位,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必争之地。1999年,双星发挥品牌、管理、技术、网络和文化优势,开始挺进中原,与河南汝南县通达鞋业公司合作组建了双星中原鞋业公司。2001年7月,我们又收购了破产的汝南县麻纺厂,再次进行“双汝”合作。2003年,双星与汝南县再次签订协议,投资2亿元在汝南兴建“双星中原工业园”三期工程项目,双星工业园占地300亩,园区内设有现代化科技楼、职工宿舍楼,硫化鞋厂、织布厂、纸箱厂、注射鞋厂、三产等配套设施,双星工业园及其他工程完全建成后可安置8000人就业。

记者:双星工业园轮胎工程的开工,意味着什么?

汪海:不仅使双星轮胎产品凭借低成本优势、经营网络向全国农村重镇快速辐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为双星集团打造“中国制造加工业大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又增添浓厚的一笔,同时也带动汝南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可喜的“双赢”效果。

标签:;  ;  ;  ;  ;  

王海的新目标_双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