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钱垒

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钱垒

(靖江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泰州 2145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即采取我院2014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3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罩给氧,对观察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气血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气血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新生儿呼吸窘迫;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182-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被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这种疾病的主要是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而引起的,导致的肺泡进行性萎陷,发病率和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则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的新生儿则致死率越高。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是通过对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的吸气和呼气提供一定的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在呼气相保持呼吸道和肺泡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防止肺泡继续发生危险,从而改善肺顺应性和气血的供应,以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本次研究以30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现将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我院20148月到2016年8月收治30名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患儿男性8名,女性7名,胎龄在30~35周,平均胎龄34.8周,体重在1.45~2.3kg,平均体重为1.99kg,观察组的患儿男性5名,女性10名,胎龄在31~38周,平均胎龄36.8周,体重在1.23~2.1kg,平均体重为1.88kg,根据统计患者的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罩给氧,观察组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进行治疗,初始的氧流量为4~5L/分钟,等到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后,氧流量改为2~3L/分钟,氧浓度要小于50%,初始正压保持在0.49~0.59kPa之间,20分钟后再次测量患儿的气血情况,若情况好转,动脉血氧分压稳定在7.16~10.56之间,逐步降低氧浓度,当氧浓度低于40%的时候,再次降低正压,下降幅度保持在0.078~0.126之间,每次改变正压后,要再次根据患儿的气血数值改变氧浓度,需要注意的是,当血氧分压大于13.2kP时,要较快调整压力,使血氧分压保持在7.16~10.56kPa之间,当正压达到0.126~0.286kPa之间,且血氧正压稳定在2小时以上时,停止使用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改用普通的头罩给氧。

在进行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患儿的体位,观察鼻塞的位置是否正确,定时放松鼻塞,防止患儿局部皮肤和粘膜受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这两组患儿在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的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气血变化来对比判断哪一种方法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之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其症状和气血情况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统计数据表明,观察组的患儿的气血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的好转程度也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的据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极易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病儿多为早产儿,患病儿在出生后4~12小时内,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吸气三凹症,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死亡。

一般的给氧方法难以维持肺泡萎陷的新生儿的正常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而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养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一定压力,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从而改变通气和换气功能,并且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开放,增加肺泡的气体交换面积,增加血氧饱和度,从根部改善新生儿的症状,增加气血量,保证新生儿尽快康复。在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养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时,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在使用过程中定时排去管路中冷凝水,补充加湿湿化瓶中的灭菌消毒水,保持在刻度线以上,防止因为呼吸道干燥而刺激到新生儿的呼吸道。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好转率和气血改善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由此说明,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养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更好、更高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少,还可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采用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养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的症状,且大大提升新生儿的存活几率,值得临床上大规模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滕光英,吴茂梅,李艳玲.鼻塞持续正压治疗2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哈尔滨医药,2010,30(4):37-39.

[2]章莉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养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48-49.

[3]鲁萍,陈晓春,余海英.新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31.

[4]盖玉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2例诊疗分析[J].使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0):1436.

论文作者:钱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钱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