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建设论文,教育质量论文,高等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在职业教育中是领头羊。如何落实教育规划的要求,尽快构建起适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质保体系建设从广义上讲包括:法律法规保障、发展经费保障、组织机构保障、质量标准保障、评估制度保障以及学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等。由于教育规划纲要等国家颁布的文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和发展经费已经有明确要求,本文对这两部分内容没有涉及。
一、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障主体不健全
目前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是政府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更重要的是学校在质量保障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许多学校都是被动地按照政府的要求,接受相关的教育评估,自发地、主动地建立学校内部质保体系做得很不够。
2.组织机构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国家层面缺少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组织和指导部门。这必然导致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全面的组织和推动。目前,研究生层面和本科层面都分别有专门的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而高职教育量大面广,却没有相应的机构。另外,各省市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建设也不均衡,有很多省级相关机构建设还不健全。
3.质量标准不科学
一是质量标准不完整、不系统。目前国家有院校设置的标准,缺少专业、课程、师资、实习实训等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标准。二是质量标准间不匹配,特别是职业资格标准,有劳动部门的,也有行业企业颁布的,高职院校不好选择。
4.评估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家在高职教育开展的主要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一项评估对于推动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引导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专业认证和国际评估等还没有开展。高职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各学校无可比性。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制度也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
5.财力保障不到位
我国职业教育总体投入不足,这也必然会影响到高职教育质保体系的建设。质保体系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比较大的投入,理论研究、机构建设、标准制定、评估方案研制、评估组织实施、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监测报告的发布等都需要经费。而目前这些经费很少,有些甚至是空白。
二、本科教育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本科教育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建设起步较早,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一些失误和教训。目前本科教育的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已经相对稳定成型,其标志性的成果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这一新方案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本科新评估方案不是一项单项评估工作,而是一个整体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学校自我评估是基础;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重要内容;分类开展院校教学评估;积极推动专业认证和评估;鼓励开展国际评估;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其次,体现了分类指导的思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分类发展,办出特色。根据这一要求,在院校教学评估中分别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和老本科院校制定了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两类评估方案,而且还针对艺术、体育、医学、民办等不同类型院校制订了补充和调整说明。合格评估重点看学校“三个基本”:即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育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同时考察学校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而审核评估重点看学校自定目标的达成度,国家不设统一标准。事实上,由于每所学校自己确定的目标不同,审核的标准也因校而异,体现了评估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校多样性发展。
第三,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制定了参评学校和专家工作规范;制定了“十不准”的工作纪律;建立专家培训、考评和退出机制;建立了信息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采用了状态数据分析法等新的评估方法,以此来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评估质量。
第四,国家设立本科教学评估专项经费。本科教育的院校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认证、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质量监测报告发布、评估机构建设等费用都由国家承担,学校不用承担评估的费用,不与专家发生经济往来。可以说,对学校是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这有利于保持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本科教学评估的这些内容和特点已经在评估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个求真务实、常态运行、简朴节约、公开透明的评估风尚正逐步形成。
纵观本科质量保障与评估发展历程以及新推出的评估方案,对高职教育有几点重要启示。第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是前提。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估是保障并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把“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上升为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战略之一。这一重要政策必然加快推进本科教育质保体系的建设。而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建设目前还缺少这样有力度的政策推动。
第二,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是基础。新的评估制度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际上最新的评估理念和先进经验,汇集了国内几百位教育专家的智慧,历经三年的实践才正式发布。这一新方案强调了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分类指导的思想,学校对此评价较好。而高职教育的评估目前在这方面体现得还不够。
第三,严谨的组织和实施是关键。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严谨的组织工作比评估方案更为重要。教育评估不宜搞运动,应该循序渐进地推进、精心组织,宁可慢一些也一定要保证质量。高职教育评估目前还没有大量开展,今后也应防患于未然。
第四,强有力的组织推动是保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质量标准、评估制度、条件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去系统设计、组织推动。教育部成立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无疑在本科教育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如果有这样的机构会大大加快工作进程。
三、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建设的思考
针对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科教育质保体系建设的经验,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推进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建设。
1.国家应该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目前高职院校有1200所左右,与本科院校数基本相当,在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的新时期,这样的组织机构无疑是必要而且是非常紧迫的。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管、办、评分离”的要求,有三种方案可以考虑:一是成立一个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同样性质的机构;二是教育部把这一职能明确赋予相应的专门评估机构;三是委托职业教育学会或研究机构去研究推动这项工作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是各省市也应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
2.必须整体设计高职教育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
中国的高职教育过去十几年发展迅速,但质量保障与评估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像本科教育一样系统考虑、整体设计,改变以往分散、随机的评估方式,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教育规律是相通的。本科新评估方案的五种模式也应基本适合高职教育。例如,对1200多所高职院校也可分层、分类评估,这对学校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会更大。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华盛顿协议是针对4~5年学制本科教育,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的试点,今年将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相对应的还有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悉尼协议是针对2~3年学制专科层次工程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应及早考虑这项内容。此外也可适时推动一些办学水平高的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和骨干学校开展国际评估,以更宽阔的视野推动办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使中国的高职教育尽快走向世界。
此外,要考虑设立元评估制度,就是对教育评估的再评估,使之与时俱进地完善每一项评估工作,不断提升教育评估的质量。元评估制度目前在我国本科教育评估中还是缺失的内容,但在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早已经实施多年,有许多经验可以参考借鉴。高职教育在设计评估制度时可以在此方面先行一步,这或许能对完善我国教育评估制度提供宝贵的经验。
3.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特殊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更主要的是职业教育的属性,在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制度时要给予充分重视。例如,职业教育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开展订单式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顶岗实习等措施都是显著的特点,因此在质量保障的主体、评估内容与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反映这些要求。另外,中高职衔接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将来一定会有四年制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这就必然要求质量保障与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对此需要组织专家提前开展前瞻性研究。
4.设立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专项经费
本科评估新方案的实施中,国家财政设立了本科教学评估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研究评估方案、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组织实施评估工作、发布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等,这一措施大大加快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如果在设计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制度时把这项内容统筹考虑在内,国家花钱不会太多,但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笔经费可以考虑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国家级的质量保障机构建设和组织的评估工作由中央财政承担,各省市的机构和组织的评估工作由各省市承担。
5.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质量文化上显著差异在于行业企业职业元素的加入,因此要鼓励和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质保体系中来。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考虑:一是与教育部门共同制定专业教育质量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评估方案等;二是与教育部门共同开展评估活动,特别是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三是注意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近些年,教育部在高职教育成立了43个行指委,同时在2011年下发了《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一文件的精神,充分发挥其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可以考虑借鉴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方式,按照机械、电子、化工、土建等各专业大类分别组建专业认证和评估分委员会,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的领导下,从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做起,逐步推进行业企业参与的进程。
6.完善高职教育国家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办学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评估的依据,也是社会了解、监督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标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标准,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培养质量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教师准入标准,生均拨款经费标准等等。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量大面广,而且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国情,在研究制定质量标准时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易后难,逐步拓展。即先从高职教育最基本的领域,找准最容易统一的项目开始制订,例如院校办学标准、专业设置标准、生均拨款标准等,有了这些门槛条件做基础,后续的教育质量标准就有条件保障了。二是国家质量标准也可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可分别设立基本要求和发展标准,基本要求是底线,不达标就要提出“黄、红牌”警告,并向社会公示,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达标的就应该淘汰。而发展标准是引导方向的标准,引导经济的发达地区的学校和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创新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打造出在中国高职教育中起引领作用,在世界高职教育中有影响力的品牌。
7.大力推进高职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国际上最新的第四代评估理论强调学校是质量保障与评估的主体,强调评估是一个协商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尊重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强调外部的质量保障与评估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大力宣传这种理念,让学校由被动地接受外部评估转向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各个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成方式可以不同,但有以下共同的规律:一是在质量文化引领下,确定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根据以上目标建立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三是依据目标和质量标准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支撑;四是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和激励),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五是建立系统的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自我评估,也包括建好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重视常态监控;六是把收集的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调节、改进工作;七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定期向社会发布年度教育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评价。如果每一所高职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都建好并有效运行,中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才有了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