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注意问题研究论文_朱维佳,汪鹏飞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注意问题研究论文_朱维佳,汪鹏飞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随着世界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造海绵工程,提升城市应对雨水的能力,留住雨水资源,为城市供水做出贡献。但是,我国的海绵工程建设的能力还存在不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阐述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与重要性

1、海绵城市的定义及理念

海绵城市指的是让城市像非常大的海绵一样,其储水功能与排水功能操作自如,让该城市的水资源能够被更灵活的运用。这种理念将城市以往建设排水系统的老观念(以排为主)有效扭转,现如今市政给排水新型规划观念包含的功能措施多种多样,如借助植草沟等绿化结构有效吸收雨水、采取减排促渗设计理念、构建完善的道路系统以及绿化系统、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循环利用,这些新型理念和规划能够有效处理多数城市所面临的内涝、干旱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海绵城市的应用能够大幅降低其发展成本、进一步完善其绿色景观,达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2、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2.1构建海绵城市可以对雨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加强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当地排水系统,进一步优化其设施系统,科学解决该城市居民的用水问题。其次,海绵效应还可以强化该城市的防雨防洪能力,也能够大幅度减少其排水系统所面临的压力,提升该系统对雨水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2构建海绵城市能够进一步完善其生态环境。近几年,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提升,全球的自然环境由于人为的作用开始越来越恶劣,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解决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领域关注并研究的重大课题。由此可知,在构建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其生态环境的维护,而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对其生活环境起到有效的保护与优化作用。海绵城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依据科学性低

目前,我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经验较少,发展的思路主要来源于少数的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因此导致我国海绵城市的科学性较差,这也导致我国海绵城市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科学程度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尤为重要,每个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做好给排水的规划和方案,掌握各项建设指标,尤其是要做好水量预测与水平衡分析。

2、排水体系不合理

虽然现如今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的经验相对不足,其中给排水建设工作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例如我国大多数城市使用的雨水分流机制应用效率非常低,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雨水管道长时间闲置,而且雨水资源往往是直接排放到目的区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因此,我国的海绵城市应当避免上述问题,实现对雨水的分流储存,使得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3、给排水体系影响大

我国的城市建设者已经认识到地下设施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下的构筑物数量逐渐增加,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更加优化,但是其对城市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同时现有供水管道长度、质量以及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优化,降低其建设对已存自然水体系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对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提出的建议

1、注重规划和引领

海绵城市的背景之下,需要城市在给排水系统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发挥海绵城市的理念意义,真正将城市打造成为具有良好“弹性”能力以及较好环境适应能力的场所,因此需要注重规划和引领作用。通过全面规划以及科学建设,可以切实提升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水平。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针对城市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规划,同时还需要建设专项规划对策、修建性规划对策等。将具体的规划行为真正融入整体规划目标中。另外,还需要尽可能降低规划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通过注重对雨水径流的管理以及对城市雨洪系统的建设,可以切实从源头改善城市给排水现状。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也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对于建设海绵城市,在城市内部形成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2、精细分析城市已有问题,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量大,内容复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大规划的应用概念,建议从城市的环保、排水、防洪、供水等方面入手,合理整合各个方面的完善要求,合理配搭并衔接细节,科学分析城市给排水现状、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之处,以便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按部就班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重视并统筹考虑城市的特征及现有给排水建设管理现状。这是尝试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长久存在的给排水建设隐患及已有问题的切入点。以城市开发区域特征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给排水建设各项规划目标设计和制定的前提,借助加强城市雨水径流的管理和控制,从径流源头缓解城市内涝并尝试解决供水污染问题,以便合理分配雨水资源,有效改善和优化城市现有景观设计,继而在城市内部构建起全面有效的水循环系统。

3、统筹各项雨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统筹三个雨水系统,综合规划设计,从而进行整体衔接。

3.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前者主要应对高频率的中小降雨事件,其基础设施相对较小、分散,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后者主要控制高重现期暴雨,其基础设施相对较大、集中,如湿地、多功能调蓄实施等。

3.2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主要控制1~10年重现期的降雨,其基础实施为管渠、泵站等。

3.3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即大排水系统。与另外两种雨水系统合理选择、配合,可达到20~50年一遇或更高标准的城市内涝防治目标。三个子系统各有特色,在实际应用时,需因地制宜,做到高效排水。

4、加强试点建设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各项技术、设施等还有待加强,且我国幅员广阔,地理、人文环境等有所差异,进行试点建设至关重要。在各地区现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在建设海绵城市前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在其建设实践中,需扭转观念,因地制宜,及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借助国内外海绵城市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探索出符合自身地区行之有效的方案,不断使其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促进海绵城市的推广、发展。

5、针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控制

雨水径流会存在污染现象,所以,在进行城市给排水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对雨水径流污染情况的控制,尤其需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将建设规划目标与实际操作情况相结合。在我国污染较为严重地区,建设人员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地区的专项经验,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区建设和发展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并且尽可能从多种方案当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和方式,确保在建造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污染控制,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自身的水循环能力,以此确保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实现本质性突破。

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其中给排水工程是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每个城市在建设工作中,要立足自身的实际,以城市自身发展基础为依据,统筹各项影响因素,提升海绵工程的技术水平,对其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海绵工程的建设,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进丰.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171.

[2]王一川.“海绵城市”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J].江西建材,2015(05):43-44.

论文作者:朱维佳,汪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注意问题研究论文_朱维佳,汪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