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探究论文_高彩凤

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探究论文_高彩凤

青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高彩凤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这一疾病在中医角度上的临床特征和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形。方法:在本院2018年2月2号到2019年2月2号这段时期内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8例,分析他们的临床中医信息,并据这些信息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再借助SPSS22.0统计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分析。结果:有效的数据一共有102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对于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而言,寒这一证候要素是对其产生影响最多的要素,除此之外,热和风、还有气虚和痰饮也是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证候要素[1]。其次,肺部是这一疾病最主要的作用部位,紧接着就是肾和脑。而其病性症素一共有六种组合的可能性,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症素的相互组合,而三、四症素的组合频率差不多,单一和五症素的出现情况最为少见。如果按照证候虚实情况的多少排列,我们可以得到虚实夹杂多于单纯虚症,而单纯虚症有多于单纯实证的结果。结论: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疾病主要的病灶一般都在肺部,而脏腑的失调一般都是以肾为中心,除此之外还涉及脑部,最后,引起其发病的主要证候要素,有寒和热以及痰饮等因素[1]。

关键词: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临床特点;寒热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CR

引言:

近年来,我国慢性阻塞性尘肺病这一疾病由于受到雾霾等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有呈不断加剧的趋势,患这一疾病的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引起了我国医疗界的广泛重视[1]。而对于这一疾病而言,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估,是影响其急性加重这一病症出现次数的关键所在。而近年来,随着对于这一疾病的各类研究的深入,中医领域的理论也开始逐渐得到关注。通过对中医证候要素提取和维度的构建,能够有效形成对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全面认识,从而提高这一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因此,在本院2018年2月2号到2019年2月2号这段时期内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8例,分析他们的临床中医信息,以求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基本的临床中医特点,以便于开拓这一疾病的治疗渠道,减少患者的疾病痛苦,造福广大群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本院2018年2月2号到2019年2月2号这段时期内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8例,分析他们的临床中医信息,其中有6例患者由于缺乏临床的中医诊断,因此对其资料进行剔除,深入分析剩余的102例临床资料。在这102例患者当中,男性的人数有52例,女性的人数由5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4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高达81岁,他们的年龄平均在(59.14±3.45)岁,病程最短的2年,最长的9年,平均病程为(4.65±2.17)年。他们合并疾病的情况如下:除这一疾病之外还患有陈旧性肺结核的患者一共有54例,还患有肺癌的患者有22例,还患有支气管哮喘病的患者有14例,还患有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有12例。其中,由于受凉而导致发病的患者人数占绝大多数,有89例,有劳累而导致发病的有8例,剩下的5例患者没有查出明显的疾病诱因。而对他们的发病季节进行统计,发现冬季发病的人数最多,高达42例,其余的患者当中,春天发病的有21例,秋天有24例,夏天发病的人数最少,只有15例。对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没有发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P>0.05。

1.2诊断标准

1.2.1对于此次研究的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其诊断标准均来自于2013年出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其次,将2009年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作为此次疾病诊断的分级标准[2]。最后,对于认知障碍水平的诊断和判断,我们参考加拿大卒中网所制定的详细标准。

1.2.2对于中医诊断的标准,我们参照我国中医协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辩证性的诊断[2]。

1.3患者入选标准

首先,此次患者必须满足两个疾病的诊断标准,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二是轻度的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3]。其次,患者的年龄阶段必须介于四十岁到八十岁之间[3]。再者,对其进行诊断的中医医师必须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资质。最后,选择对医嘱的依从性较高的患者进行研究。和患者签署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对于存在一定精神障碍及其表现的患者,我们予以排除。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学分析,力求严谨科学。采用百分数统计此次研究的计数数据,并采用卡方检验对其进行分析。借助频率和频次以及平均数等数据,来表示此次研究的重要指标。

2.研究结果

2.1症素分布情况研究结果

参照中医诊断标准,我们可以提取相应的14个对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产生影响的病性症素,并且提取5个其所作用的病位症素[3]。在一系列病性症素当中,我们可以从下表1看到,寒这一症素的出现频率最高,远远超过了其他症素,高达93.1%。其次是热这一症素和风这一症素,分别达到了48%和44.1%。除此之外还有气虚和痰饮两个病症症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在并未症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肺部的频次最高,远远超过其他部位,其频率高达96.1%。紧接着是肾部和脑部,频率分别为23.5%和7.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症素分布情况表

病性症素 频次 频率 病位症素 频次 频率 寒 95 93.1% 肺部 98 96.1% 热 49 48% 肾部 24 23.5% 风 45 44.1% 脑部 8 7.8% 气虚 14 13.7% 脾部 7 6.8% 痰饮 10 9.8% 心脏 4 3.9% 燥 7 6.8% 阴虚 5 4.9% 湿 4 3.9% 阳虚 4 3.9% 食积 3 2.9% 暑 3 2.9% 气滞 2 1.9% 血瘀 1 0.98% 火 1 0.98% 2.2病性症素、病位症素组合状况分析

总的来说,病性症素的组合一共有六种可能性,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两症素组合的情况,比例高达59.1%,其次是三症素组合的情况,所占比例也达到了20.9%。最后四症素、单一症素和五症素的比例分别为7%、6%、5%,最后还有2%的其他组合[4]。

而在病位症素的组合状况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单一病位症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远超其他组合的可能性,高达52.1%,两症素和三症素、四症素比例人数递减,比例分别为:32.6%,11.7%和3.6%。

2.3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分析

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2例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当中,我们一共发现了66个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经过整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症状分别为:占比高达78.2%的舌质淡症状;占比高达71.4%的气短症状;占比高达54.1%的咳嗽症状;和占比高达52%的脉数症状;最后是占比例为49%的苔白症状。

3.讨论

在中医临床上,通过对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这一疾病的症素和病位的辩证分析而对其进行治疗的方式已经日趋成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当前慢阻肺患者的数量随着我国许多城市雾霾等污染情况的日益严重而呈现不断攀升的不良趋势,由此引起对社会引起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而在临床上,采用西医疗法还无法对这一疾病进行根治,一旦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必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不断深入挖掘中医疗法的手段和效果,能够对这一疾病的症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洞察其临床特点,以便接下来的治疗[5]。

参考文献:

[1]张艳霞,张允岭,史利卿,et al.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6,9(10):00213-00214.

论文作者:高彩凤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探究论文_高彩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