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共存”看“两个必然”和“两个永远不会”的科学性_世界历史论文

从“两个共存”看“两个必然”和“两个永远不会”的科学性_世界历史论文

从“两个并存”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论文,科学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01)02-0021-04

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考察需要一种“世界眼光”,而一定时代的世界格局展现着世界历史的横断面,它既是以往历史发展的一种特定结局,又制约和决定着世界历史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研究当代世界历史格局的形成及特点,研究这种格局中各种基本力量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实现途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个并在”是当代世界的总格局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种政治势力上下沉浮。但是,变中亦有不变。从制约世界历史进一步发展演变的角度看,当今世界存在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1、作为西方文明发展结果的当代资本主义;2、作为东方社会革命结果的当代社会主义;3、作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结果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三种力量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形成当代世界微妙而复杂的“两个并存”局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发达和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相并存。不管世界由两极向多极转变,也不管世界突发什么事变,“两个并存”的格局是相对稳定的,是持续、长久地存在的。它是理解当代世界史的“放大镜”,也是理解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矛盾运动及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一把“钥匙”。

从本质上说,两个并存展现了世界的两种分裂,一方面分裂为“资”、“社”两种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分裂为“贫”、“富”两种社会状态。这两种分裂是相互联系的,并且都带有阶级对抗的性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世界范围的体现。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从社会主义产生之日就从未停息过,它表现为世界资本主义力图以各种手段“吃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顽强斗争、争取生存、争取发展的战略态势。无论是“热战”“冷战”也好,又不论是“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也罢,都不过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你死我活殊死斗争的不同表现形式。

“发达”和“不发达”两种状态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经济发展的量的差异,其实,掩盖在背面的同样是触目惊心的阶级对抗。1972年,世界环境大会上,发展中国家疾呼“人类共乘一艘‘宇宙飞船’,但命运并不相同——少于五分之一的人占有头等舱,消费着80%的资源;而其余五分之四的人住在下等舱,其中三分之一饥饿,四分之三缺乏饮用水和住房”,“污染绝非仅仅是自然的污染,……贫穷是最大的污染”。第三世界为什么贫穷?这是历史上罪恶的殖民主义和当今世界同样罪恶的新殖民主义强加于第三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摆脱依附、争取发展的斗争是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当代世界“两个并存”的格局向人们展现的,并不是“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和谐图景”,恰恰相反,而是一幅充满矛盾、对抗的“不和谐图景”。当然,对抗并不等于隔绝,当代世界两个并存的奇妙之处在于,在每一个并存中,对立的两种势力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这是辩证运动在世界历史中的生动体现。

在现实的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抽象对立的,它们一定条件的相互依存取决于各自具有的矛盾的二重性。就资本主义来说,它一方面是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但另一方面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占据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就本质而言,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但同时,它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却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相对落后的东方文明。由此决定,社会主义不能拒绝和排斥资本主义中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必须在改革和自我完善的同时向世界开放;同时,资本主义也“欢迎”社会主义的这种开放,且不说资本主义想“伺机”渗透、颠覆社会主义,至少,社会主义的市场也给资本家找到了投资的场所。如果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很多人会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这种相互开放看作是双方的相互“融合”,甚至否定二者在本质上的对抗,这显然是极其片面、极其错误的。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开放,实质是前者同后者相互斗争的特殊形式。因为,在落后国家中首先成功的社会主义只能使自己的生产力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才有可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通过开放,虽然西方资本家获得了利润,但社会主义借此增强了国力,发展了经济,最终为消灭资本主义准备了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依存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以依存为形式所进行的斗争则是无条件的、长久的、绝对的。如果社会主义者以现象作本质,在开放中放弃斗争,到头来就会被资本主义所颠覆。

当今世界,发达与不发达的依存和斗争又有其不同的特点。第三世界国家是在不平等、不自主的条件下同发达资本主义相往来的,其结果是被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强行拖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这种格局的特点,就是“中心剥削外围、外围依附中心”。在这种格局下,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但不能使它们摆脱不发达境地,相反,却使这种外围依附中心的格局不断地被再生出来。

二、“两个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

从上面“两个并存”的分析看,在当今世界上就整体而言,居于强大而有力地位的确实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第三世界的广大不发达国家。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论者,我们从来认为,在历史上最有力量的不是现在仍然强大但已经走向末落的阶级或势力,而是现在虽然不够强大,但却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阶级和势力。在今天,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最有前途的力量。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是二者的统一。作为民族的现象,它在国内所造就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内部反抗和推翻资本主义的力量也就日趋壮大和成熟。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十分重要的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性的另一面。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有非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作为自己的外部条件。于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就表现为一方面必须尽力在国内彻底地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时,必须使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尽可能地保存甚至发展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因如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突和对抗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得到抑制,但由于把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从发达的中心地区转移到落后的边缘地区,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民族外矛盾首先激化。这也是当代世界发达国家内无产阶级革命暂时处于低潮,革命首先从东方落后国家兴起的基本原因。但是,问题总有两面性。资产阶级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对落后民族的直接剥削和变相掠夺,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延迟了发达国家内爆发革命的可能,但却在不发达地区酿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条件。所以,当代世界两个并存局面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一个必经的环节。

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但是,东方落后国家只有通过选择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这一点却是百年来世界历史进程所昭示的真理和事实。至于第三世界的广大欠发达国家,就目前情况看,尚无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需要内外部的各种复杂条件),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些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本身就是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同时,历史证明,第三世界如果继续发展本民族的资本主义,注定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的外围,始终处于依附和被掠夺的地位。想要摆脱依附和掠夺就必须摆脱资本主义体系,而转向社会主义,这是世界历史的客观逻辑。

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世界历史的进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又因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充满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它的发展路径不能被任何人先验地匡定。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对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其深刻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

现在看来,所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际上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本民族(指发达国家)内部的矛盾运动,即资本主义的过渡发展,使生产关系的形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内容,从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其二是指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造成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对立和冲突,致使社会主义首先在资本主义的外围突破,并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一起共同打击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使其丧失生存的外部条件,最终启动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现实历史走的是第二条道路。

“两个并存”和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相比已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由“两个并存”再到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胜利,这中间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将在实力上保持自己的优势,这里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另一方面也大量采取对策(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宏观经济运行、企业管理机制进行调节,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和推动生产力发展,阶级和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二是大力吸收和利用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以美国为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美国经济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低通胀率、低失业率的局面;三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关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定不平等规则,垄断先进科技等市场,赚取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当然,发达资本主义所占据的优势是相对的、暂时的。这是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社会主义在20世纪末的崛起,由“南北问题”引发的第三世界争发展、求平等的挑战,必然使国际资本主义的外部生存条件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加剧资本主义的内部危机,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优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实力还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由于社会主义不是按马克思的设想,作为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结果而出现,而是在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诞生,因此,它经济发展的根基十分薄弱。并且,社会主义与已经历经几百年发展的资本主义相比,实践探索的时间毕竟太短,同时,又背负着封建传统等沉重的历史包袱,每向前跨越一步都要战胜和克服许多阻力。由此造成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第三,不发达国家彻底摆脱对资本主义的依附同样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斗争及发展前景,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发达状态的存在是国际资本的生命线,这个生命线一冲垮,就意味着世界上相当部分的地区和人口转向了社会主义。但是,第三世界如何才能摆脱依附、贫困和不发达,这仍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现实情况下,它的经济活动同国际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又使它一时还不能脱离国际资本。正是这种矛盾的状况使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艰难地摸索着自身发展的道路。第三世界摆脱不发达状态的斗争同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在本质上密切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结果是共同削弱着“国际资本主义”。

总之,当代世界“两个并存”的格局,既决定着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也决定着这一趋势实现的迂回曲折性。但世界的未来必将属于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研究当代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唯一结论。

收稿日期:2001-02-18

标签:;  ;  ;  ;  ;  ;  ;  ;  ;  ;  

从“两个共存”看“两个必然”和“两个永远不会”的科学性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