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妇产科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40例进行研究,施加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 对40例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护理后,护理疗效显著,显效33例,占比82.5%;有效6例,占比15.0%;无效1例,占比2.5%。护理总有效率为97.5%,效果显著。结论 产妇产后出血危害性较高,但护理工作全面且及时,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及反应力,做出及时应对,是能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改善产妇病情。
关键词:正常分娩;护理体会;产后出血;产妇
产后出血是近年来致死率持续上升的产妇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症状具有发病快速突然,致死致残率高的特性,恐怖的威胁直接影响众多家庭、妇女、孩子[1]。本次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40例进行护理,就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妇产科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40例进行研究,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为(26.44±5.1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为(38.21±1.36)周,其中初产妇为28例,经产妇12例。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为29例,占比72.5%;胎盘因素11例,占比27.5%.
1.2方法
1.2.1观察检测
(1)时刻观察产程进展,注意产妇身体征兆,如遇产妇出现紧张、惶恐、疲劳过度、体力匮乏等症状时,应适时施加护理干预,补充产妇能量,缩短产程。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产程变化,如需进行手术助产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进行。在对各产程检测时,应关注胎心变化和宫缩情况,科学接生,防止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原因造成产后出血[2]。(2)正常分娩后进行两小时准确收集及测量产后出血,在产房监护稳定后送入病房,应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测,包括宫缩及阴道出血,观察产妇全身变化,对产时手术进行善后处理。检测评估产妇出血倾向,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包括备血、输液等措施,保证能够及时应对。(3)对产妇进行连续的检测观察,做好产妇产后护理,保证产妇在舒适的环境下休养,护理人员要减少引起产妇不良反应的刺激因素,如病房经常通风、提醒产妇勤换被汗浸湿的衣物与床单等,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3]。
1.2.2止血抢救、查明原因
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查明出血原因,对产妇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及时有效的止血。(1)组织抢救人员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通过术前配血快速补充产妇血容量,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呼吸、面部肤色、血压脉搏情况,调整输液速率。护理人员要注意产妇症状变化,协助抢救人员进行抢救工作。(2)由于产妇失血过多,较少的血流过肺部,导致产妇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产妇呼吸状况,防止休克反应,可以通过双鼻导管进行吸氧操作,加快产妇缺氧症状改善,保证产妇呼吸畅通[4]。(3)可通过按摩子宫底,帮助产妇子宫收缩,加快止血。如遇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情况发生时,可通过注射缩宫素,维持子宫收缩状态,延缓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从而压迫血窦到达止血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施加心理干预
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而言,心理上多半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在陌生的病房环境中,会表现出过于警惕、排斥、恐慌感等,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产妇心理状况,给予关怀,渐渐消除因出血带来的心理负面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亲切、耐心的服务态度,为其介绍周围环境及产科情况,帮助产妇逐渐适应病房环境,同时护理人员热心且积极地向产妇普及产后护理知识及母婴相处知识,帮助产妇重新构建角色定位,并得到产妇信任。护理人员应积极询问产妇真实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心理情况、陪护人员情况等,结合产妇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予以实行。护理人员要主动与产妇交流,掌握产妇动态,对产妇的需求尽量满足,尽量了解产妇困惑及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及时地排解、疏导,帮助产妇积极面对病情[5]。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对40例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护理后,护理疗效显著,显效33例,占比82.5%;有效6例,占比15.0%;无效1例,占比2.5%。护理总有效率为97.5%,效果显著。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因,因为发病突然,症状严重等特性导致抢救未能及时,引发产妇死亡。产妇大量出血,生命体征减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产后感染,严重者出现休克反应,导致抢救难度加大,继而危害产妇生命健康。因此,要做好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通过针对性地护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在产前,应详细调查产妇预产情况,仔细询问产妇家族遗传史,自身病史,排除诱导产后出血的刺激因素,面对多次怀孕、发生死胎、孕龄过高、进行过宫腔手术、胎盘早剥等产妇时,医护人员要保持高度地警惕,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提前进行产妇产后出血准备工作,备血、开通静脉通路,抢救人员准备[6]。在产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变化,注意产妇产时心理变化,如产妇出现恐慌、紧张等情绪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疏导,讲解生产过程要点,提高产妇顺产信心。在第一产程时,如产妇出现过度疲劳,体力不足等情况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补充能量,使用缩宫素,缩短产程。在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及时应对,手术中各项操作要避免引起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进而造成产妇产后出血,产后两小时要在产房对阴道出血及宫缩情况进行准确检测和测量,判断产后出血倾向。护理人员要监督及鼓励产胡排空膀胱,对排除异常情况。产后,产妇由于生产耗费大量精力和体力,会陷入相当疲惫的状态,很快进入睡眠,难以有自觉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进入高度的戒备中,时刻关注产妇身体状况,仔细观察症状,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注意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阴道出血量及宫底高度,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40例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护理后,护理疗效显著,显效33例,占比82.5%;有效6例,占比15.0%;无效1例,占比2.5%。护理总有效率为97.5%,效果显著。说明了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及反应力,做出及时应对,是能有效改善产妇病情状况。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出血危害性较高,但护理工作全面且及时,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及反应力,做出及时应对,是能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改善产妇病情。
参考文献
[1]张霞.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护理方式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856.
[2]杨波. 综合护理在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5):224.
[3]杨娟.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86-187.
[4]刘静霞. 干预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34.
[5]王晓英. 探讨全程体位护理干预对正常分娩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249-250.
[6]陈勤瑜.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05):154-155.
论文作者:谢流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情况论文; 高度论文; 发生论文; 胎盘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