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而且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深入人心。建筑行业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则需要将生态建筑理论引入到具体设计中来。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建筑所处区域的资源、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及就地取材,将生态建筑理论有效融入到建筑整体设计中来,从而打造出绿色、节能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居住和生活的空间。
关键词:建筑住宅设计;生态建筑理论;运用
1生态建筑理论概述
生态建筑是以自然条件为依托,采用生态的建筑理论和施工技术,开展人性化的施工,即在生态建筑建设过程中,充分的将人、环境、自然和建筑等构建为统一的整体,所使用的材料、施工噪音、环境等都具达到绿色环保标准,尊重自然发展规则,为人们构建一个和谐的绿色生存环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实现水资源、材料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符。在生态建筑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即要引入生态建筑理论,并遵循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适应生态地域特征等原则。在人们生存在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活环境,与人们的健康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生态建筑理论中,需要以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条件,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以此来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当前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因此在有效地提高其利用率,并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具体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所处区域内的生态特征进行考虑,并对周围建筑的风格形态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才能将当地的生态地域特征有效地融入进来,建筑竣工后才会与当地生态地域特征具有更好的吻合性。
2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意义
生态建筑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人口的增长,改编非可持续发展方式,对能源危机,自然灾难,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都有着积极地影响。提出生态建筑理论,以此来缓解建筑行业资源紧缺问题,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应用过程中,需要满足建筑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建筑业属于耗能的大户,引入生态理论后,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而且引入生态理论后,不仅可以改变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当前虽然城市公共设施建筑越来越完善,但人们生活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则越来越差,将生态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中来,可以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效融合于一体,使人们在现代书节奏生活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拉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与大自然更好亲近。
3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3.1增强结合协调自然环境
在进行建筑物的建设中,应该将自然环境融入人类生活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当前建筑设计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建筑与自然有效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电脑控制技术完成建筑设计,同时采用先进的物业管理方式来为建筑竣工后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将高科技手段与建筑设计有效结合后,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护。
3.2增强住宅周围生态平衡
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要适当增加住宅附近环境的绿化面积,从而使得住宅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一种生态平衡,同时还要将住宅和周围的绿化环境融为一体。此外还可以对住宅建筑的内部进行合理改动设计,将绿化引入到室内,从而不断净化室内空气,保持室内的氧气含量。还可以将室内外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设计,通过结合住宅外部墙壁的绿化和内部环境,使得住宅的整体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还能保证外部环境的生态化,对于住宅屋顶还可以将其改成屋顶花园,不仅提高屋顶的环境,还能够使得屋顶具有防水保护功能。
3.3对“风”的应用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合理的对生态建筑理论进行应用,其中风对住宅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风环境对住宅建筑发挥出理想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下,才能最大限度的表现出生态化的效果。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应遵循以通风为基本原则,这样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高密度、高层的建筑中的气体流动情况,同时这些气体的流动要满足人们对空气流通质量的需求。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要以建筑物的地理位置为依据对该建筑物进行循环通风系统的设计,以便于通风的良性循环。
3.4注重光声的作用,优化结构设计。针对不同季节对日照光源的需求设计应进行充分的考虑,简单来讲无外乎遮阳与采暖两方面,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夏季,对遮阳方面的设计需更加严格。这需要设计者通过对当地地理环境条件与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精准的计算,来规划设计最佳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还应优化建筑物在承受辐射与日照方面所能达到的合理控制效果,最大化程度降低其对建筑物的破坏与威胁。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还应把握好采光与遮阳效果的合理准确,必要时需要设计者进行计算分析,结合具体参数,周边环境特点,进一步提高设计效果的可靠性。
3.5围护结构的合理设计
围护结构是否合理对于住宅生态的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此项围护结构除了具有一般围护结构的保护功能以外,还要使其在建筑住宅环境改善方面发挥理想的效果。做好围护结构的防火与保温,有效的降低建筑物的热能损失,这也就满足了合理的节能作用。对围护结构进行材料的搭配时,尽量选择具有隔音的材质,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噪音的污染。门窗结构,更是重点考虑的对象,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能有效的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
3.6对绿化、水景、水循环的应用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合理的对生态建筑理念进行应用,包括对绿化设计和水循环的设计和构建,通过水景与绿化景观建筑的提升进一步改善周围建筑环境。并且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可以选用当地所产的绿色植被,既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又能节开支。此外,在进行水循环系统、绿化、水景等方面的设计时,还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结合居住者对于住宅的需求,全方位调控,综合部署,规避流言形式问题的发生。
2.搭配与选择绿植与水景的设置,要与整个建筑区环境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同时,设置这些必要的绿植与水景才能达到改善气候,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
3.对于实施后的效果,应该达到让居住者充分的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韵味,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享受绿色。
4.发挥想象,融入人为价值观念,不能让居住者有枯燥感,疲惫感与厌恶感,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设计效果。
结束语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专注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追求,绿色的建筑也慢慢发展成为了一种设计模式和设计思维。生态建筑理论作为建筑行业当前甚至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住宅建筑方面,更应该对生态建筑理论更加的关注,同时作为设计人员也应该做到对设计方式和设计方法的应用自如,来提升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效果。本文章主要是对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聂丹.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04:61-62.
[2]叶东.论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居业,2017,02:78+80.
[3]魏杨.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46.
[4]李君.论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86.
论文作者:孙彦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住宅论文; 理论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效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