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论文_马妍婷

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论文_马妍婷

马妍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建设低碳城市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生态+智能”,加快低碳生态城市和智能产业的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社会环境已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低碳理念,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

关键词:低碳;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探索

前言城镇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2l 世纪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又一重要目标。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大量增加,人们的就业、能源、交通、环境、居住和其他社会问题必将突显。因此,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以科学观念进行规划,力争做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明和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低碳理念下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1.1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伴随着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当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城市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城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当数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居住地环境质量,希望生活在个舒适的、肯益于身体健康的环境里,因此低碳减排、回归“绿色自然”的呼声日益强烈。在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中,愈来愈强调尊重自然,不仅体现了生态化规划发展趋势,更体现了当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1.2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涵义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1]。

1.3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新型城镇化规划要素中,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基本功能、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城镇居民营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城市的规则和设计、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的经营和管理等各个层面、切推进城镇化的活动,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突出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发展观,使城市真正体现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协调发展原则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就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而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力产业支撑:必须坚持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体系,实现城镇功能互补,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可持续发展原则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对人口、就业的吸纳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城市的管埋能力保持动态平衡,使城市在数量、规模、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持续扩大与优化,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城镇化的必然选择[2]。

2.低碳理念下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特点2.1 城镇布局协调合理的城镇布局体系是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城镇的布局丰要取决于区位、自然资源、人口、经济等条件。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影响,东部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西部,导致城镇布局失衡。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根据各地的自然、人口、经济等实际情况,强调区域内城镇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使其空间结构分布合理,各种规模、功能的城镇相互协调发展。

2.2 城镇功能协调在人口迁移意义上的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转向推进功能意义上的城镇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也是城镇化和城市的提升。城镇功能通常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基本功能。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生态化的新历史背景下,城镇功能又有新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注重突出城镇的主导功能,城市是现代化的中心,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的载体。低碳理念下,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但注重发挥城镇的主导功能,还要积极发挥其他的功能,使各种城镇功能相互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

2.3 城镇环境协调城镇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冲击和破坏原自生态环境系统,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恶化;另方面叉可能为改进和完善生态环境系统创造条件和机遇。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否则将直接阻碍城镇化进程。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忽视这客观规律,结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地遇到前所未自的严峻挑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将环境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高效合埋地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和智力资源等,使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的生态型城镇化道路[3]。

3.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3.1 城市集群发展从宏观视角看,人口城镇化绝非孤立地发展个别城市,应该在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的框架中深化理解。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快区域产业整合。实现区域内的分工和合作布局,加快形成具自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和产业高地。各个城市要园地制宜,科学定位,突出培育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其次是加快区域市场整合。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封锁,优化区域内市场环境,实现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大商品和要素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共同培育、建设并开放面向全区和全国的大犁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最后是加快生态环境统筹。产业整合与生态环保建设相结合,以区域环境治理为重点,开展体化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展地区体化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规划,为区域经济社会整合提供自然环境支撑。

3.2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污水的处理“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在城镇用水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用水的紧缺。二是城镇污水污染问题解决得不到位。因此如何节约用水,如何对城镇污水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方面。我国由于国家财力自限,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十分庞大,资金难以到位;污水处理厂没有经济效益,致使各地对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积极性等原因,导致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

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完成:向市民征收城镇污水处理;采取市场化经营方式进行污水处理;改革环保投融资体制。

(2)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之相适应。循环经济是20 世纪末形成的新概念,目前已纳入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其实质就是把经济、社会和环境整合起来的种体现统筹发展思想的新经济。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循环经济要求实现从开环的末端性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的变革;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循环经济要求实现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到质量型的服务增长的变革。因此在城镇化规划时,要利用新技术,使之成为循环经济的支撑,并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还要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4.结语总的来说,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准则,选择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决定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在低碳理念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城镇层缎结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城镇化推进方式和策略,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低碳生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向质量内涵提升转变。

参考文献:[1]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2]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3]李忠卢,伟王丽.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资源环境中国经贸导,2013(2):28-31.

论文作者:马妍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

标签:;  ;  ;  ;  ;  ;  ;  ;  

低碳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论文_马妍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