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聪明的头脑”--天才数学家陶泽轩_数学论文

“宇宙中最耀眼的脑袋”——天才数学家陶哲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家论文,耀眼论文,宇宙论文,天才论文,脑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幼年开始,他就被“天才”、“神童”、“叹为观止”、“难以置信”等与神奇相关的词语包围:2岁就用积木教更大的孩子如何数数;9岁开始学大学数学课程;13岁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20岁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成为正教授;31岁获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

每到一处,他都会受到摇滚歌星一样的礼遇;他被看做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当其他数学家被问题卡住时,他是他们眼中最佳的“救火员”和最好的合作者。他就是陶哲轩,世界顶尖华裔数学家。

据英国《自然》杂志2012年5月14日报道,来自澳大利亚的天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并有望最终解决这个世纪难题,他的文章将以《哥德巴赫的质数》为题发表。陶哲轩的原稿囊括了大量他个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小心翼翼地注明了引用的大量的当代其他数学家的成果,其中有让·布尔干、陈景润、蒙哥马利、古尔东、希尔伯特、维诺格拉多夫、廖明哲和王天泽的关键成果。

正如牛顿曾坦言的那样:“我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阳光少年,竞赛高手中的“标杆”

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父亲陶象国和母亲梁蕙兰均毕业于香港大学,陶象国曾经是一名儿科医生,梁蕙兰是物理和数学专业的高材生,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陶哲轩很早就显露出数学上的巨大天分,被誉为“数学界的莫扎特”。他在2岁时就被数学迷住了,当时他试图用数学积木教其他小朋友。3岁半时,聪慧的陶哲轩被父母送进一所私立小学,几个星期以后,陶哲轩退学了。陶象国夫妇从这次失败经历中吸取的一个宝贵经验是:培养孩子一定要和孩子的天分同步,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陶象国说:“我们决定还是让他去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陶哲轩的同龄人。上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陶哲轩还在母亲的指导下完成了几乎全部小学数学课程。母亲更多的是对他进行启发,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陶哲轩更喜欢的也似乎是自学,他贪婪地阅读了许多数学书。

尽管有掩饰不住的天赋,小哲轩仍像其他孩子一样透着稚气,还有很多的烦恼。比如,他有爱咬圆珠笔笔头的坏习惯,有时会发脾气,常常丢三落四。他的一位老师说:“小哲轩过去常常刚学了阅读和拼写课程之后,就跑过来上数学课。他在一个个教室之间跑来跑去的,经常在每处都落下点什么。一天他跑过来,两手空空,这回可是丢了不少东西。这孩子几乎要哭出来了:‘我什么东西都找不着!’”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克服了很多“坏毛病”,老师的谆谆教导也让他受益匪浅。

陶哲轩7岁开始学习微积分,同年上高中,9岁时他已经十分精通大学水平的微积分问题。一位高中时教他“普通常识”课程的老师让他印象深刻。有几次,小哲轩抱怨生活不容易,因为自己总得在不同的教室间跑来跑去,人们总是期待他知道这个知道那个,甚至弟弟还在他的课本上乱涂乱画。那位老师告诉他:“澳大利亚一位前总理说过,人生原本不易。”她教导小哲轩,人们都会在生活的某些方面获得某种成功,更多的却是被烦恼和失败的情绪围绕,但是,应当多想些乐观的方面,把挫折看做是给自己上了一课,挫折会给未来增添希望。从此,小哲轩将这些话深深记在了心里。到11岁时,陶哲轩就已经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大赛,并获奖无数,迷上了用数学符号控制的模型和智力玩具。13岁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上大学后,他开始欣赏数学背后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数学是怎样与现实生活和一个人的直觉联系起来的。20岁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员,并于24岁时晋升为教授,且是终身教授。2006年10月的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将其评为“最具才气的十位科学家”之一。

尽管陶哲轩年仅38岁,但他已经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2000年以后,他分别荣获塞勒姆奖、博谢纪念奖、克雷研究奖、利瓦伊·L·科南特奖、麦克阿瑟奖以及艾伦·沃特曼奖等。特别是2006年,他获得具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2012年,他又摘得克拉福德奖。据称,已有数家澳大利亚博物馆向陶哲轩索取签名,作为永久展品的一部分。目前,陶哲轩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文理学院的“詹姆斯与卡罗尔·柯林斯”讲席教授,并且已经成为英国皇家科学院和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6年8月28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上,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鲍尔宣布,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陶哲轩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欧克恩科夫、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沃纳、过着隐居生活的俄罗斯人佩雷尔曼共同获得菲尔兹奖,而陶哲轩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31岁。顷刻间,他们成为数学界的英雄。而在中文世界的媒体上,陶哲轩则被欢呼成继丘成桐之后第二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之后,陶哲轩成了世界顶级“数学明星”之一,受到“粉丝”们的追捧。

数学明星,给我们关于成功的启迪

2006年末,陶哲轩开始写博客。他将自己科研的方方面面写下来,将一些自己觉得分量不够的论文思考结果直接贴出来与同行分享,与他有科研交流的人多得让人吃惊。陶哲轩将数学看作一个统一的科目,当他将某个领域形成的想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时,总是很开心。2007年,陶哲轩撰写的《什么是好的数学》一文,基本反映了他亲近数学30年(如果从2岁算起的话)的体会和思考。他曾告诫青年学生:“如果你想学好数学,必须从一些最基本的训练开始,好比你想成为一个钢琴家,就得从大量的练习曲开始,虽然这些训练往往是乏味的。”

陶哲轩应丘成桐教授的邀请参与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工作,这是成年后的他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祖籍国(中国)。2009年12月21日上午,当他的身影刚一出现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欢呼声和掌声立即充斥大厅。在场的学生们纷纷拥上前向他索要签名、与他合影,而陶哲轩则面带微笑,谦逊地配合着每一位前来索要签名和要求合影的人。当新闻媒体记者们的镜头对准他时,他甚至转过头来扮了个鬼脸。若不是名牌“陶哲轩”摆在桌上,清秀文气、一脸朝气的他很可能被误以为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他年轻英俊的外表,黑色方框眼镜后机灵的眼睛都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活力和书卷气息。

陶哲轩的成功给我们许多的启迪:打基础阶段,知识面越广博,对攀登金字塔尖越有益处;科学与艺术、数学与哲学,这些学科的分界越往上越模糊,如果你只专一门,就没法往上走;即使在纯数学领域,许多问题也不是仅凭数学手段能解决的,譬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并没有多少数学,因为许多概念都超越了计算;走向成功是需要时间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数学中极具天赋并不是必需的,但是你需要耐心,比如说,奥林匹克高中数学竞赛就像是短跑竞赛,你需要很多的力量和体力,而从事数学研究更像是马拉松,一些体力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是意志的力量,这是精神上的自律。有的时候,大量的灵感和才智反而对长期的数学发展有害,试想如果在早期问题解决得太容易,一个人可能就不会刻苦努力,不会问一些“傻”问题,不会尝试去扩展自己的领域,这样迟早造成灵感的枯竭。而且,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无需费时费力的小聪明,他就不能拥有解决真正困难的大问题所需要的耐心和坚韧的性格。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发展和培养“聪明”显然更加重要。

标签:;  ;  ;  ;  ;  

“宇宙中最聪明的头脑”--天才数学家陶泽轩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