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人的现代意识&对国有企业职工现代意识的调查与分析_国企论文

制度变迁与人的现代意识&对国有企业职工现代意识的调查与分析_国企论文

制度转型与人的现代意识——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论文,与人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工人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4527(2006)01-0125-03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发放国有企业工人的调查问卷为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96%,收回的192份问卷均属有效问卷。关于国有企业工人现代化程度的研究,均以这192份问卷为基础。

调查的国有企业工人以40岁以上的人为主,他们大都亲身经历过体制转型的过程,容易从纵向的资料对比中分析出制度转型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调查对象主要是位于广州市的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的工人,由于企业位置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广州,体制改革相对完善,因而国有企业工人的现代意识状况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可以反映全国其它地方国有企业工人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另外,本次国有企业工人的现代意识的调查是和其它人群的现代化问题同时调查的,这样有利于比较国有企业工人同其它人群在现代意识状况方面的差异,有利于更清晰的分析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影响因子。问卷采用SPSS12.0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统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开放意识

开放意识在这里主要指对新观念的认同度、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国有企业工人中有105人认为恋爱不是为了结婚,占国有企业工人总数55.0%,占认同恋爱不是为了结婚的所有人数的16.5%。与总体样本比较,国有企业工人认同恋爱不是为了结婚的人数高于总样本的比例。

在婚恋观念上,国有企业工人在性别和年龄上都存在差异。国有企业工人中女性认为恋爱不是婚姻的目的的比例稍高于男性,而在年龄上,40岁以上的认为恋爱不是婚姻的目的要稍高于年青人。

对于是否赞同中学生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上网的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工人有58的人选择同意,占国有企业工人总数的30.5%,占整体同意人群的8.8%。有132的人选择不同意,占国有企业工人总数的59.5%,占整体不同意人群的19.2%。

2、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竞争意识主要是指对竞争环境的认同以及在竞争的成就意识。调查显示,39.9%的工人愿意选择待遇一般,没有竞争,没有失业风险的职位,占同样选择的总人群的25.9%。31.4%的国有企业工人选择待遇较好,竞争较激烈,有失业风险的职业,占同样选择总人群的10.4%。21.5%的国有企业工人选择待遇很好,竞争非常激烈,失业风险很大的职位,占同样选择总人群的14.2%。

3、效率意识

在此主要调查个人行为中的效率意识以及是否认同效率对公平的合理损害。对于个人行为中的效率意识调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般情况下,您是否会因为地铁票价贵而选择别的交通工具?从统计结果来看,国有企业工人表示愿意选择效率高的乘车工具的比例要高于其它群体,效率意识整体呈现较高的状况。

对于是否认同效率对公平合理损害的调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改革导致下岗人员大量增加,您认为改革是否还应该继续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工人有61.5%的人认为改革不应该继续进行。比例相对低于农民,却高于其它群体。可见,国有企业工人在效率对公平合理损害方面认同度较低。但在认为改革不应该继续进行的国有企业工人中,有64.9%的人是40岁以上的工人。

4、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在这里主要是考查国有企业工人创新意识的自觉性。调查显示,当问到您是否经常当众发表一些出人意料的意见时,只有26.8%的工人选择是,与其它群体相差不大。经常在公众场合发表出人意料的观点的工人中,男性比例稍高于女性,分别是31.1%和16.7%。年龄在20岁以下的比例最高,占到50%,20-40岁之间的占到33.3%,40岁以上的为20.4%。可见,国有企业工人中创新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的创新意识高于女性。综合二者因素考查,中青年男性工人创新意识比较强。

5、自主意识

在此主要考查国有企业工人个人行为的独立性、面对难题的决策果敢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工人内部有25%的认为提高生活水平和地位主要靠个人努力,34.4%认为依靠个人努力和政府支持,这两项加起来占59.4%,只有7.3%的人选择依靠政府关心或是社会扶持。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结果显示出乎意料,年龄越大的工人对社会和国家的依赖越小,越显示出独立性。而女性的独立意识也稍高于男性。

关于国有企业工人面对困难的决策果断性方面,调查结果却令人担忧,当我们问到您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计划,但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您通常的做法是什么时,有60.5%的工人选择了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6.5%的表示主动放弃计划,只有7.6%的工人选择顶住压力继续执行计划,25.8%选择说服大家同意计划。可见,67%的工人在困难的情境下没有坚持自己的计划,而是采取了顺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6、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主要是调查国有企业工人对社会、对他人与对自己的责任感。调查显示,当代国有企业工人的责任意识较差,与其它群体责任意识下降的趋势相吻合。在国有企业工人内部,有49.5%的选择是为自己而活着,40.1%的选择为家人而活,只有7.3%的工人选择是为国家和社会而活着。这一数字表明,当代工人的责任感有所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根据下表的统计数字,国有企业工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上低于外来工、公务员和商业管理人员。

7、平等意识

平等意识主要是调查国有企业工人对平等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平等的理解状况。在对平等的总体评价方面,国有企业工人内部认为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占到84.7%。而在相同选择中,商业管理者是80.4%,公务员是75.8%,外来工是66.3%,都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在对平等的理解和认知方面,国有企业工人表现了相当的理性和现代。有59.6%的工人认为平等就是机会均等,只有14.4%的人认为平等就是没有贫富差距。

8、公平意识

公平意识主要考查国有企业工人对公正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公平的相对性的认知。调查显示,有73.9%的工人认为生活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占同意这种认识的人群总数的21.0%,和农民的认识相差无几,但明显高于其它群体的选择。这一结果与平等意识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其原因也是相同的。通过对国有企业工人公平意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女性工人的公平意识低于男性,年龄越大,公平意识越低。

三、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特点与相关性分析

1、开放意识明显增强,但结构呈现矛盾的内在冲突。当代国有企业工人在对新观念的认同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的程度都明显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国有企业工人,其开放性程度的提升更为明显,其开放的观念与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国有企业工人的开放意识在形式上是一种在逐渐开放的社会中思想观念的缓慢转变: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视界的开阔性比过去增强了,他们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地区内部和政治关系,逐渐具有了经济眼光、法律眼光、管理眼光、全球眼光和不同的职业选择眼光。在更深层次层面,国有企业工人的开放意识表现为由单一的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已经能在价值判断的层次认同不同职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而这才是开放意识的深层次形成。

但是,国有企业工人开放意识结构内部具有一定的张力存在,开放意识整体提高的基础之上还存在着许多开放与保守的内在冲突。这种矛盾性反映了国有企业工人开放意识的提高主要不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受体制转型的影响,开放观念的形成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而是制度转型的外在挤压造成的。

2、效率意识明显提高,但在效率对公平的合理损害认同度不高。当代国有企业工人的效率观念已经发生重大转变,效率意识提高明显,已经成为高效率的群体。这反映了国有企业工人已经意识到效率代表的是利润,并且把自己的行为选择同整个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另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对工人的行为选择也有严格的要求,再加上企业生产的性质对工人的纪律性要求也比较强,这些因素都改变了企业工人的效率观念。

但是,在国有企业工人效率意识明显提高的同时,却伴随着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非理性认识,当效率对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时就表现为对效率的否定。可见,国有企业工人效率意识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对效率的科学认知和自觉认同,这种效率意识只是企业制度管理和企业利润要求的催生在思想观念的自发呈现。

3、个体独立性进一步提高,但在困难和干扰面前的果断性令人担忧,自主意识内部存在着明显差异。附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管理体制、“单位体制”逐渐发生了变化,企业和社会对国有企业工人的束缚力逐渐减弱。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工人自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国有企业工人等、靠、要的依赖心理逐步被不等、不靠、自主自立的观念所取代。他们在职业能力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参与、创造多渠道经济收入越来越自觉、独立与自主,甚至在生活层面都逐渐摆脱统一形式,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行事。

但是国有企业工人在困难面前的选择往往是犹豫不决,从众心理明显。当他们的自主性计划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就会出现盲目顺从大多数的意见,从而在决策上表现出犹豫不决。

4、竞争意识仍然较弱,增长不够明显。开放观念的增强必然会推动竞争意识的提高,但在国有企业工人身上,二者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他们在开放意识明显增强的同时竞争意识却仍然比较弱。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矛盾性特点在这里再一次显现。国有企业工人在竞争的软件准备、竞争的心理调适、竞争的认同和竞争的现代趋势和特点的了解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不论是企业内部工人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工人的竞争以及同其它职业群体的竞争表现都不是很强烈。国有企业工人的竞争意识不强的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下岗压力大的社会现实使得许多国有企业工人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饭碗”比较反差太大。同时过去国有企业管理和运作环境中工作稳固性的“铁饭碗”的分配均质性的“大锅饭”所形成的国企工人传统文化心理在短期内还在产生影响,并没有和体制转型保持一致的步伐。

四、制度转型与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关系的探讨

1、外部制度转型对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影响。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计划色彩最为浓重的单位,计划经济对国有企业工人的影响也最为强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也使得国有企业工人人格的发展呈现封闭性和僵硬性,在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主意识、知识储备、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长期保持着传统人格的特征。从这个角度讲,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有利于消除国有企业工人因意识形态、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影响而保有的传统人格,为他们现代人格的形成提供稳定、规范、透明的社会秩序和恰当的激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热情,也可以强化他们对未来前途、对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稳定的预期,从而形成开辟现代人格的道路。

2、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对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影响。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劳动制度基本上是“铁饭碗”制和单位就业终身制,工人之间的收入差别不大。当时工人的竞争意识很弱,对社会平等和公平的评价程度较高,但对公平的相对性认识不足,简单的追求结果公平。随着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打破了旧的平均主义格局,使人们的收入来源出现多元化,收入也出现差距。随之,国有企业工人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显著增强,绝对经济收入也在提高。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近五六年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虽然使超过半数的人明显获益,但也有一部分人获益不多或利益相对受损。通过与“三资”企业工人及其他新富阶层经济收入的比较,国有企业工人特别是一些产业工人心中产生了失落感,感到自身利益相对受损,从而对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感到怀疑,不少人对某些相关政策感到不满,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我们要看到国人企业中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会促进了工人的竞争开放意识,但同时也会使得一部分工人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落感,并因此消极面对变革,在社会责任感、社会乐观态度和道德水准方面有所下降。

3、淘汰机制对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上,国有企业为了增强效益、减少成本,大都实行了淘汰机制,从而带来下岗失业的问题。这一变革对国有企业工人的冲击非常之大以至于影响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对国有企业工人社会身份地位的冲击。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既是制度层面上的利益重新分配,也是经过符号运作重建社会身份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工人是“老大哥”,具有“主人翁”意识。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单位人员的锐减将直接作用于中国工人社会身份的建立,“失业危机”重塑了工人的社会身份。对于那些失业、下岗和“准下岗”群体,“年龄大、没有竞争力、没有技术”的标签正表明人们在经济上的差距已紧密与政治上的差距重叠在一起。

4、“单位组织”对国有企业工人现代意识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前,单位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高度整合和低度分化的基本组织形态,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在企业里,人们相互熟悉,没有陌生人。当代国有企业工人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差的现状无不与“单位组织”有关。交往的狭窄与同质化状态使得国有企业工人视野不够宽阔,知识面狭窄,知识更新滞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工人的开放意识与知识储备。与此同时,由于资源主要由单位垄断分配的机制,使个人与单位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密。单位社会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人们社会行为的常态。“单位意识”严重的束缚了国有企业工人的自主意识,因而依赖心理和等靠现象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期在国有企业工人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社会变迁,中国的“单位组织”在规模、形态和基本功能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许多国有企业工人在体制外从事许多经济和文化活动都与单位组织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因而在调查结果中出现的国有企业工人的自主意识与开放意识比我们的最初预期都要良好。同时,“单位组织”对工人现代人格的形成还在存在一些积极因素,诸如,在“单位组织”里工人有较强的归属感,可以减缓激荡的社会变革对自己的冲击,从而保有一个缓冲期和适应的过程。国有企业工人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良好表现可以说与“单位组织”的这种功能有着密切的关联。

标签:;  ;  ;  ;  ;  ;  

制度变迁与人的现代意识&对国有企业职工现代意识的调查与分析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