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黎建君

培养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黎建君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106

摘要:数学计算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低段学生就开始抓紧。本文简析了当前小学低段计算能力教学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段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1 小学低段计算能力教学现状

1.1 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抽象的,难以理解和无聊的。传统的计算教学,“纯计算”已经成为核心内容,与实际应用的严重脱节使得计算类更加枯燥乏味,单调乏味。因此,许多学生“寻找恐惧”,这反过来导致“生气”,并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这反映在正确的计算速度的降低,口的计算速度慢,简单计算方法的不灵活性等等;导致学生不专心上学;家庭作业没有按时交付,复制了其他学生的数学作业;有时会发生计算结果正确且计算过程不正确的现象。这些都是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的出色表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并着重于“计算与使用”的结合。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计算的意义,并运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学习热情,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无限价值。

1.2 计算教学的内容相对枯燥

计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但无聊的数字和繁琐的计算已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麻烦。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教学内容狭隘深入,课程目标注重知识和计算技能的培养。过分强调培养计算量的问题,追求所谓的“实践使之完美”。鄙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通常将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开,纯粹用于计算教学,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

1.3 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数学计算的体验

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促进了数学的不断发展。使他们了解计算的实用价值,以避免传统教学中计算与应用分离的情况,以改变对传统教学中技能训练主要目的的误解。才能让计算教学充满活力。然而,当涉及到计算时,它通常与诸如“抽象”,“单调”和“无聊”之类的词语相关联,并且计算机教学会遇到一些误解。计算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它反映的内容往往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计算的实际意义,学生就无法体验到一些现实的情境,他们无法通过活动来体验,感受和理解计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2 培养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2.1 提高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素养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全面的认识到计算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效的重视起数学课堂的计算教学,并积极的将计算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同时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等,来科学合理的制定计算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规划,有效的明确阶段性的计算教学方向、每个阶段计算教学中需要完成的总体任务和目标侧重点,还要教师结合长期目标规划对短期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小节内容时,该节课的计算教学目标为: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算法;能用竖式的形式进行运算等等,从而在数学教师的重视和有效的目标指引下,全面的助力小学阶段计算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1)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及“表内乘除法”口算。任何复杂的计算都是由一步一步简单的计算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到高年级学的更复杂的计算,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这些基本的计算。高年级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分析他们的错误原因,还是这些基本的计算不过关造成的。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指出思考的途径,明确算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九九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最难掌握的是退位减的口算,比如15-9、12-7等。要在学生掌握算理的基础上找规律,总结出十几减九等于几加一、十几减八等于几加二、十几减七等于几加三等。对于乘法口诀的教学,不能单纯地让学生编口诀,必须结合乘法编口诀,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用口诀算乘法。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

(2)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口算练习。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表现在活泼好动,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但模仿性强,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口算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口算训练。可以在全班或小组中进行,活动中加入比赛的成分,使学生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达到的效果更好。

2.3 积极优化教法,激发计算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计算兴趣,并可以带着满满的活力投入到对相应算理和算法的学习之中,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不断的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合理的优化教法使用,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进而不断的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助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模块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计算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动态化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混合运算的实例,如48-(8+17)=?在计算中要先算括号中的8+17,待求和后再用48减去这个数,从而让形象具体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展示该节课需要学生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如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等等,让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有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则可以借助微课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助力学生高效的开展计算学习。

2.4 加强口算教学,“厌算”变为“乐算”

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主动思考而形成的。由于低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不同、能力也有较大差别,学生口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时候,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已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能力,教师不要忽略了学生这一知识前提。比如:学习21+12两位数的加法时,在了解了学生已有21+2的知识背景后,请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不难发现学生会利用口算轻而易举的得出结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口算的欲望,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总之,在小学低段课堂教学中,培养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还要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他们,让课堂成为原生态的课堂,使他们享受到计算带来的快乐,个性得到张扬,计算的潜能得到发挥,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口算的针对性训练,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的计算思维真正“动起来”,“动”出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的重视起计算教学,并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指引,积极推进计算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断的进行计算教法创新和改进,同时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标;夯实基础储备,强化算理讲解;积极优化教法,激发计算兴趣;开展强化训练,注重方法教授;融入日常学习,培养计算习惯等等,有效的对计算教学仍然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全面化解决,助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毅.浅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75-76.

[2]丁燕倩.浅析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4(10):53.

论文作者:黎建君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培养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黎建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