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民族传统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长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并基本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由此使全球多种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和重要。人们已经意识到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让位于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世界秩序正在沿着文化的界限进行着政治上的重新组合。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看,不同的现代文化和先进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互动与融合最终将趋同为全球现代文化。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的交融程度,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其强烈的影响。尤其是面对“地球村”、“全球化”的发展局面,在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文明的同时,回归并大力弘扬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体育显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规划社会发展时,都对发展体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回顾世界体育文化的交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体育文化盛衰变迁的过程,国际体坛已成为各个民族文化之间对抗与共存、竞争与融合的集中代表,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和本国文化的大舞台。我们应该承认,西方体育文化在这场竞争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主角,但我们更应看到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潜力。读了由亨廷顿先生(美)和米勒先生(德)分别撰写的“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著作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发展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关于“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政治家及其学者们纷纷对此发表见解,其观点既有趋同,又有针锋相对之处。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这场讨论的激烈程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冲突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数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先生。他曾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过“文明的冲突”一文,于1996年完成了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003年又撰写了《再论文明的冲突》。而“共存论”的代表者则为德国政治学家哈拉尔德·米勒,他对亨廷顿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并发表了他的专著《文明的共存》。亨廷顿认为,世界新格局的决定因素在于文明;冲突的根基在于文化或文明;未来主宰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他指出,现代化既加固了现存的文化,使许多不同的现代文明共存,又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永存。这些观点在许多西方学者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共鸣。然而,其观点的落脚点却主张这些文明的冲突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无法消除的,以文明(文化)的不同为西方树立了众多敌对势力,认为这种不可调和的文明冲突其结果不是其他文明消灭西方文明,就是西方文明消灭其他文明,其最终目的是否定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宰全球的发展战略寻求理论依据。亨廷顿的理论之所以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关键就在于它为人们提出了今后影响世界宏观、微观发展变化的一个新的视角——文明(文化)。这一视角触及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与此同时,加快本国民族文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最具针对性和影响力的就是米勒的《文明的共存——对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它不仅针锋相对地反驳了亨氏文明敌对论的全球观,而且向我们警示:简单的渲染或接受这种片面的世界观或敌对论是极其危险的。米勒指出:不是文化的对抗,而是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他主张国际社会必须更多的尝试进行合作,对于文明(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表面冲突应善加利用。只有对各种文化表现出宽容,全球的和平共存才可能实现。
无论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还是米勒的“文明共存论”,他们都是从研究各国文明之间的差异入手,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去解释或认识或指导世界秩序的重建,均是在文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框架与趋势。文明(文化)的冲突是文明(文化)发展演进的动力,文明(文化)的共存是融合各种文明(文化)不同的特质、扬弃不合适宜的文明(文化),形成多样化的新的文明体系。文明的共存中必然有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中包含着文明的共存与融合。文化在产生同一性的同时也必将产生多元性,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前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共存引发了世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碰撞中走向共存,在共存中发生冲突,只有这种螺旋上升式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冲突与共存之间的统一,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民族的灵魂。在当代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把战争的不断、邪教的泛滥、宗教的极端、自然的破坏、人性的恶化等等社会问题都归结为文明(文化)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文明的冲突”论和“文明的共存”论。“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之间的对话犹如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突然遇到了狂风暴雨,在世界范围内也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争论。如果说文明的冲突对加强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那么文明的共存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走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是举世公认的人类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对世界文明(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也必须在世界体育文化的冲突与共存中不断壮大和发展。
三、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就是指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推向世界的发展过程,使中国体育文化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本身具备这样的潜质)。在这一进程中必然会与西方竞技体育发生文化上的冲突、形成文化的适应和达到文化的共存。纵观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思想遍及全球,并领导着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潮流。从“冲突论”的角度看,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由相互隔绝到相互接触、交流,它们之间的冲突也由此产生,主要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扬以及吸收与排斥、“拿来”与“舍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使得处于发展之中的中、西方体育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异己的力量,于是它们更加自觉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特色、存在的方式和表现的方式,其结果就是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有所不同,并逐渐形成了世界主流体育文化——西方竞技体育。现在看来,冲突的结果是代表着东方文化魅力、有着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黯然失色。就文化本身而言,冲突是文化发展多样化过程中的必要和特殊的形式,对促进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冲突论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敲响了警钟。从“共存论”的角度看,西方竞技体育与我国民族体育之间的这种抗争过程并非是你死我活的,虽然它们之间的哲学思想截然不同,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性格爱好也相差甚远,但是在体育文化领域里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追求,由此也就形成了内涵相近而外延各异的中西方体育文化。这就是它们之间能够永久共存的基础,也使它们之间有了更多的相互融合、交流、互动的机会。中西方体育文化从各自的起源开始就一直是在共存中冲突,在冲突中共存,并直至今天。但是两种体育文化决不能仅仅只是消极共存,必须在共存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进而影响(冲突)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体育文化,只有这样世界体育文化才能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并非使世界体育文化走向单一化,而是多样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西方竞技体育就是在与其他体育文化共存中发展起来的。可见,“共存论”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走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但是必须指出:只主张“冲突”和只坚持“共存”都将制约本国文化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冲突与共存
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在各自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共存与它们自身的哲学思想有着直接关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主张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主张要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其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方式是对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一种自我满足的境界的享受,并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讲究养生之道,创立了体育健身中的“阴阳”学说、“人天相应”学说、“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形成了“不惟养形、尤重养神”、“不惟局部、尤重整体”、“不惟强体、尤惟养护”、“不惟健身、尤重延寿”的独特的民族体育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西方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人是有限的,有限的个人祟尚一种无所不包的、超时间的、超验的、超感性的、最圆满的无限性整体的概念,人相对于无限完满的超验本体来说是有欠缺的,认为人生在世的最高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渴望和追求这个最高的、最完满的无限性,要在超时间的无限中实现自我。西方国家由此形成了与其传统哲学思想相一致的竞技体育文化——在“更快、更高、更强”中实现竞争、超越和体验追求无限。无论是华夏体育文化(文明)还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文明),它们都有其独特的生成基础和发展历程,每一种文化(文明)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在这种文化(文明)内部长期形成的价值理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基础之上,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文明)之间冲突具有客观性、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和区域性。然而,中西方体育文化除了差异之外,还存在对体育文化思想认识的一致性:追求健康和长寿。其健康与长寿思想意识远远超过了竞技体育本身。这是中西方体育文化长期共存、融合、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之间决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而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两个平行、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更非只有冲突,而是可以相互共存、借鉴、交流和互补的关系。回顾中西方文化之间冲突与共存的过程,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并非都处于劣势。比如:我们的古代文学、古典乐器、古典戏曲、古典服装、古典建筑、历史神话、中医养生以及传统的食文化、酒文化、中国剪纸等等传统民间文化却备受西方各国的青睐,在那里研究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中国文化节遍及世界各地,在与西方文化共存中发扬光大,在冲突中大放异彩。再比如,在国际医学领域里,中医和西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理论,有些甚至是对立和相反的,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其中西医思想可谓是强势文化,是世界医学的主流;我国中医则以其独到的理论见解和有效的临床实践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而且创立了中、西医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为中国文化争得了一席之地,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两种不同或截然相反思想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如果中医在西医强大的冲下只求共存或只强调对抗是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结果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就要在冲突和共存中处于劣势呢?尤其是在体育文化备受国际社会重视的今天。这恐怕与我国政府体育部门的主观意识和宏观政策不无关系!当然,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优势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即主要在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率先繁荣,在共存过程中又发展并创立了先进的体育理论和科学的体育实践,对世界各国体育文化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冲击。对此,必须指出的是,所谓优势文化与劣势文化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并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对余暇体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开展情况看,其体育文化已趋匮乏,单一的文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需要有外来体育文化的补充和丰富。而我国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已成为事实的冲突面前或不知不觉或无所事事。共存虽然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但决不能满足于共存,否则将被世界文化所淡化和遗忘。共存是冲突的前提,冲突依赖于共存,它们都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共存的冲突无益于文化的国际化,没有冲突的共存是无法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进程的。在我国,竞技体育的文化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却未能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甚至在国内尚未形成共识。发展竞技体育与争金夺银已成为我们体育事业的第一战略目标,这就无法使民族体育与之形成对立或冲突,仅仅只是共存而已,因而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和国际化发展。中国体育更高层次的战略之一应该首先是处理好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共存的关系,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潜心静气地返回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点,并以此为起点,逐一激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及其内蕴和活力,确立我国民族体育国际化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否则在这场文明的冲突与共存中我们将始终处于下风。
五、结束语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西方竞技体育以其科学完善的体系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导,其他各国的体育文化都在向西方体育文化看齐。在日益增长的西方体育文化压力下,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一方面必须感到发展的危机,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本国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然而,构建多元化的全球体育文化体系已成为各国文化利益之所在。中华民族早已摆脱西方的殖民统治,并经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又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大国。当前,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着全面的碰撞和交流,其重要作用甚至超过了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摘金夺银固然重要,但对于肩负着与西方文化抗争的东方文明大国——中华民族而言,弘扬、宣传、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则是更为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体育文化领域里留下更多的中国文化特色,打下更多的东方烙印。
中国共产党面对时代的挑战,明确提出了:“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一纲领性的宣言,为新时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标签:文明的冲突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