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又一次思想上的解放_所有制论文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又一次思想上的解放_所有制论文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解放论文,所有制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3月15日,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同样明确“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作用等精神实质时,必须:正确把握一个根本,全面理解两个概念,妥善处理三个关系,深刻领会四个实质。

一、正确把握一个根本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根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及其结构,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内在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的,但是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无疑是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因此,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与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公有制的剩余产品归劳动者所有,存量资产和新增社会财富可以按照劳动者的利益使用和支配,而不是由少数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去瓜分和支配。一个是活劳动的生产力来源,一个是由活劳动支配的物化劳动科学使用和合理配置的来源。两者的有机结合,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公有制为主体,是贯彻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的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与贫富两极分化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公有制为主体与按劳分配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按劳分配才能占主体地位。这是因为,实行按劳分配,只存在由于劳动能力、劳动贡献和赡养人口多少而引起的收入上的差别,而不存在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引起的占有别人剩余劳动形成的收入差别,因而不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这就为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源泉,同时也为广大劳动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公有制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价交换的原则,但这些原则在资本与劳动对立的私有制条件下是不能建立的,换句话说,在私有制条件下,自发的和无序的市场经济是不能够对劳动者整体利益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调节的。公有制为主体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分工与协作的必然性,体现着对人们劳动的尊重和承认,体现着商品竞争和共同致富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公有制为主体,也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断巩固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地位才能得以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日益发扬光大。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社会主义才能逐步发展强大起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全面理解两个概念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所谓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就是指国有经济能够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比如,199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6%是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家和集体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控制地位。由此可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本质规定。即是说,只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能够得到保持和增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样,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国有经济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根本问题。当今世界,国际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在西方国家和大公司的眼里,我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很少有人把中国企业看成自己现实的有力竞争对手。这是因为,我国至今还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大企业。我国工业企业500强的销售收入之和, 还不及美国通用公司一家的水平;全国电子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只相当于IBM 公司的五分之一:全国零售商业百强企业的总营业额还不抵美国沃尔玛特集团的10%:相反,一些国际大公司分割全球大市场却毫不手软,如全球10大跨国化学公司、10大跨国半导体公司和20家跨国汽车公司都垄断了90%以上的国际市场。我认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不仅是相对于国内其他所有制经济而言的,更主要的是指要有国际竞争力,即使国有经济取得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如果没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仍无法与私人资本相抗衡,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难以牢固。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规模经济,生产集中度低的状况,要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关键是要把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结合起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十五大报告还提出了获得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要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抓大放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三、妥善处理三个关系

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要精神,必须妥善处理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多种经济成分与经济多样化的实现形式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1.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如果说,党的十四大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目标,是在经济运行层面上取得重要突破的话,那么党的十五大则由经济运行层面推进到经济制度层面,即在所有制理论和分配方式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所有制方面的突破。笔者认为,党的十五大拓展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使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制度上给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了“名份”;并且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采用。”

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十五大提出了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进行“战略重组”的观点。报告中多次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强调国有资产战略重组的必要性,在于“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国有资产战略重组的要害,在于公有资产“质的提高”;结构调整的原则,主要运用市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

2.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并不等于国有企业为主体,因此,十五大要求“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事实上,企业组织和经营形式主要采取国有国营的办法并不成功,其直接的负面效应就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国家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重点抓好一千家国有大型企业,这就意味着国家仍然控制着经济命脉。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少而精”的原则,即真正采取国有国营的企业是少数,一部分采取国有民营,大部分国有企业应采取转制的办法变为非国有经济,或通过股份制改组变为公有联营的混合经济,或通过出售小型国有企业的办法变为民有民营。况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从总体上说它仍是公有经济的一种形式。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当是单一的公有经济,而是以公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为其基本特征,以公有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和企业格局是不会改变的。

3.多种经济成分与经济多样化的实现形式。从质和量上分析,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公有制和国有经济比重越大越好,这与多样化的生产力并不适应,非公有制与非国有经济难以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公有制和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破除那种重量轻质的僵化观念,公有资产在具有必要数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通过资产重组来提高资产质量。

在内容和形式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混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表面看起来其“身份”复杂,但从现代资本运作的角度,股份制等混合所有制经济本身只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关键是其内容,即看控制权在谁手中,控制权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是公有制经济。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中,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提高,不仅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利,对公有制经济同样有利。

另外,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某些非重要行业和领域出现非公有制经济占较大比重则是可以而且应当允许的。

四、深刻领会四个实质

实践表明,“大一统”的所有制结构显然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

——正确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特点,深刻领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对立论”、“补充论”,到“共同发展论”,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很多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对公有制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制度”是固化的东西,是基本制度,至少一百年不会变,这是一颗定心丸。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更是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应摒弃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改变过去企业低素质的状况,参与平等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使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机会,满足人们多种需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刻领会公有制“两主”的实质。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都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竞争力和控制力上。在这种认识指导下,我们就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产业。公有制所占的比重可以允许有所不同。比如在沿海等一些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量的比重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并没有影响其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则可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国有经济需要加强和充实的领域和部门,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应该明确,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不能片面地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高越好。只要坚持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正确认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深刻领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质。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要打破原来的旧框框,积极寻找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凡是能够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是行之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值得提倡和鼓励。

——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深刻领会“混合经济”的实质。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封闭产权结构,建立开放型产权结构的产物,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产权与各种非公有产权可以流动和组合。同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断,突破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误区。过去传统形式的以“一大二公”作为判断所有制形式先进与否的标准,造成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范围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公越好,并且还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搞“纯而又纯”的清一色公有制,其结果又造成了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单一公有制形成的自我封闭系统,使公有制本身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综上所述,十五大报告提出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应该说,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尽管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还有一定的距离。譬如,一些企业的财产关系不清,所有权不规范的问题仍继续存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制结构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多种经济成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公平竞争的条件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由于人们对于所有制的理论问题没有解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因此,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不失为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标签:;  ;  ;  ;  ;  ;  ;  ;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又一次思想上的解放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