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解钰冰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17例。其中参照组予行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实验组实施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牙齿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牙齿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先天性缺牙修复治疗总满意率(94.12%)明显优于参照组(58.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予以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咀嚼及语言功能,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正畸;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65-01

先天性缺牙是指患者因牙胚发育异常而发生的缺牙、少牙疾病,该种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根据病情程度不同而缺失1颗或若干颗牙齿,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发生无牙问题[1]。该疾病一般通过口腔修复予以治疗,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口腔正畸,其疗效显著,患者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得以有效改善。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17)与参照组(n=17)。其中,男性先天性缺牙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16周岁,最大年龄42周岁,中位年龄(28.6±5.7)周岁。缺牙数量最少1颗,最多4颗,中位缺牙数量(2.1±0.7)颗。2组患者年龄、性别、缺牙数量等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修复前均行常规口腔X线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确定缺牙数量及位置,并予以清理及常规准备[2]。参照组予行常规口腔修复治疗,采用临时管桥保护患者基牙,并确定种植义齿的位置,制备后予行试戴,根据义齿与周围完好牙齿的情况进行判断,检查牙冠边缘闭合程度。实验组实施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之上予行口腔正畸,纠正患者倾斜及错位牙齿,并调整患者口腔中线、上下磨牙及上下尖牙的位置。酌患者实际情况佩戴矫正装置,调节患者牙齿与下颌骨的协调性,达到保障患者牙齿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目的[3]。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34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予以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患者先天性缺牙修复治疗满意度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功能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先天性缺牙治疗前后牙齿功能评分数据(见表1),2组患者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牙齿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1:2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功能评分比较[分]

 

2.2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治疗满意度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先天性缺牙修复治疗满意度情况(见表2),实验组先天性缺牙修复治疗总满意率(94.12%)明显优于参照组(58.82%),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2:2组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治疗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先天性缺牙多表现为牙齿发育不良或数量不足,该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与遗传具有密切关系,缺牙多发生与上下第二前磨牙及侧切牙位置[4]。以往在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时,多采用口腔修复予以治疗,通过人工方式修复患者口腔,从而保障患者牙齿功能及美观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因先天性缺牙,其正常发育牙齿因没有邻近牙齿束缚,发生牙齿位移及偏转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情况仅采取口腔修复难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导致患者义齿稳定性下降、牙缝过大等问题,长此以往对患者牙周软组织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5]。鉴于此,在口腔修复基础之上联合应用正畸治疗,能够转变患者其他健康牙齿分布状态,使患者牙齿排列整齐、牙缝逐渐缩小,既能够保障患者牙齿咀嚼及语言功能,又能够提升患者口腔美观程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2组患者牙齿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先天性缺牙修复治疗总满意率(94.12%)明显优于参照组(58.82%),其结果表明,与单一实施口腔修复相比,联合治疗模式修复效果显著,因此,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模式在治疗先天性缺牙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东晓,李创,王毅,等.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3):93-95.

[2]李金贤.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260-2260.

[3]孙巍.先天性缺牙应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105-107.

[4]余妮.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

[5]邢成岗.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8).

论文作者:解钰冰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解钰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