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建设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改革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领导改革的党,党自身也必须进行改革。因此,在改革中建设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改革中建设党,是工人阶级先进政党内在的客观要求。共产党是推进现代社会历史前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发展,党必须不断为自己提出变革社会的新任务和新目标,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而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来改变自己的组织形式、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以适应新的情况的需要。党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建设党,它必须与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路线相联系,与党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党的建设的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在这种联系和适应中、在不断地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所以,党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形势不断为自己提出新的任务和前进目标;同时,又组织和领导群众实现新的任务和目标,而党自身在新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完善和提高。这就是革命和建设事业与党自身建设前进和发展的辩证法。列宁曾指出:“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必须考虑这种新的任务,寻找新的斗争形式,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和组织形式。”如果形势任务变化了,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仍然固守原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那就要落后于形势,就不能起到先锋队的领导作用。回顾我们党的历史,革命发展的每次重大转折,都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自觉地改善自己的领导和改进自身建设。不但有路线和政策的改变,而且在组织形式上,在党的力量配置上,在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上,都有重大改变。比如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实行了战略转移,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建国以后,随着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没有这种变化,党就不能胜任各个历史时期的领导责任。因此,党在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自身也必须进行改革。这是党自身发展、巩固和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的动力。社会的革命和改革同党自身的改革,两者是同步进行的。
在改革中建设党,是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变革的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不仅和执政以前不同,就是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有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给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邓小平及时指出,我们党的领导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不相适应,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他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如果不改善党的领导,就“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改善也就是改革。它既包括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方法,又包括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为了使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配套进行,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纲领性讲话,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改革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在谈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时,把“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确定下来。改革开放近20年来建党实践表明,在改革中建设党,是贯穿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基本精神,是党中央和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正是在这个精神指导下,全党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方针、原则和制度,推进了党的自身建设,改善了党的领导。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没有解决,特别从体制上、制度上、机制上把它固定下来,便于在实践中操作,尚需作更大的努力。更何况随着改革的深化,实践的发展,还有许多新的情况会不断出现。因此,必须继续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体制、新路子。
在改革中建设党,是国际国内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以及原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本国的情况,在党的建设方面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也有极为深刻的教训。苏东的共产党丢了政权,亡了党,使社会主义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挫折。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以后几经曲折,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的错误。尽管苏东党的错误和我们党内出现的问题其性质和后果是根本不同的。苏东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我们党是在前进中、发展中犯的错误。但也有共同的方面,这就是具体的领导体制、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严重弊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和党的自身发展的规律。这种弊端的集中表现就是民主制度不健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制度和法制的规范,以权代法,监督乏力。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这方面的制度不好,好人也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兴利除弊。“如果不坚决改掉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的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相信我们党的领导,才会相信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无限的希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3页。)
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党的先进性,更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种改革,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前提下的改革,是对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具体领导体制、组织制度、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必须把改革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统一起来,把改革创新同继承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决不能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根本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领导地位,以及我党的优良传统等这些根本的东西有丝毫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