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2论文_刘爱霞

刘爱霞(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内三科4547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 例2型糖尿病并伴随周围神经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采取中医治疗法,疗程为30 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以及运动神经传到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医治疗法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使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2 型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99-02

2 型糖尿病是中老年群体中一种常见疾病,肥胖者发病机率相对较大,而长期患糖尿病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在患病初期,患者并无明显体征变化,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口渴、乏力、血糖呈不正常升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中医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收治的84 例2 型糖尿病并伴随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并伴随周围神经病患者84 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 例,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龄30-68 岁,平均年龄49±4.5岁。观察组42 例,男性21 例,女性21 例,年龄32-69 岁,平均年龄50.5±4.3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饮食、降血糖、运动等基础指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西医治疗法,通过肌内注射方式,向患者注入甲钴胺注射液500ug 以及维生素B1 针100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药药房益气活血痛痹汤进行治疗,具体药用为丹参、桑枝、鸡血藤白芍各15g、黄芪30g、川芎、地龙、僵蚕、木瓜各10g,血瘀偏重者可根据病情酌情加用三七粉2g、桃仁10g,气虚偏重者可根据病情酌情加用太子参20g,煎水服用,1 剂/天,2 次/天,30天/疗程。

1.3 疗效判断显效: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消失,腱反应恢复正常,SNCV 以及MNCV 较治疗前增加≥3m/s;有效:显效: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缓解,腱反应逐渐恢复正常,SNCV 以及MNCV 较治疗前增加<3m/s;无效:显效: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无改善或加剧,腱反应无恢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 x ±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经观察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3 讨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愈见加快,糖尿病患者也不断增多。糖尿病属于代谢类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治疗中原发性糖尿病较为常见。据相关资料统计[2],全球约有一亿人次患有糖尿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血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医学家们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也有了全面的认识,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是因患者周围神经中微细血管山梨醇增多导致血管出现病变所致,其发病缓慢,而长期患糖尿病,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情况发生,其发病病因多与代谢、血管、自身免疫力、神经营养因子、氧自由基、遗传因素以及炎症反应有关。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常引起血管受损,血管基底膜增厚,致使血管管腔变窄,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神经脱髓鞘受到损害。目前,关于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尚无明确有效方式,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采用B 族维生素、钙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扩张剂、醛糖等药物治疗,但由于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多,因而,在临床治疗发展中受到阻碍[3]。而在中医治疗中,将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划分为血痹、痹症、痿证范畴中,在中医辨证中,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将糖尿病分为气血型和血瘀型两种。气虚型主要症状为气短、乏力、脉虚,并伴随着自汗、舌淡、懒言等症状,具备其中1-2 项症状则可断定为气虚型。血瘀型患者主要症状未刺痛、脉络淤血、痛有定处、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离经之血、舌脉粗张、无脉,并伴随着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具备其中1-2 项症状则可断定为血瘀型。中医治疗认为其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主要存在血络瘀滞、气虚不能行血、不同则痛,因而,在治疗中多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4]。本文通过采取益气活血痛痹汤进行治疗,主要含有丹参、桑枝、鸡血藤白芍各15g、黄芪30g、川芎、地龙、僵蚕、木瓜、三七粉、桃仁等药物,具有通络宣痹、气旺促血行、通血脉利关节、清热解毒等功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经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86%,而采取西医治疗临床总体有效率仅为64.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在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治疗法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使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1] 乔海平.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12):956-960.[2] 范红梅,戎士玲,张庚良等.自拟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0 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8):31-32.[3] 庞健丽.2 型糖尿病三型辨证规范与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4] 高志扬.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6(3):85-87.

论文作者:刘爱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2论文_刘爱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