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S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_图书馆论文

CALIS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_图书馆论文

CALIS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资源论文,CALI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1763(2000)01—0098—03

一 CALIS概况

“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英文缩称。 它是一个广域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共享的服务体系, 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设全国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地区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连接进入“211工程”的各高校图书馆, 面向全国普通高校服务。它是高等教育“211 工程”公共服务的建设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实现“211工程”建设总目标的重要保障。

“CALIS”是由全国——地区——各校共同组建一个整体化、 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三级联合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 它已在全国建立了4个中心,即:文理中心(北京大学)、工程中心(清华大学)、农业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医学中心(北京医科大学);7 个地区中心(华北地区中心不包括在内),即:华北地区,不设地区中心,由CALIS 全国管理中心代行管理及书目服务职能,各院经校园网通过CERNET主节点与管理中心相连,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6校图书馆,涵盖重点学科110个;华东南地区,中心设在上海交通大学,连接复旦大学等8校图书馆,涵盖重点学科63个;华东北地区,中心设在南京大学,连接河海大学等7校图书馆,涵盖重点学科44个;华中地区, 地区中心设在武汉大学,连接华中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5校图书馆,涵盖重点学科7个:华南地区,中心设在中山大学,连接华南理工大学,涵盖重点学科16个;西南地区,中心设在四川联合大学,连接西南交通大学等5校图书馆, 涵盖重点学科29个;西北地区,中心设在西安交通大学,连接西北工业大学等5校图书馆,涵盖重点学科35个;东北地区, 中心设在吉林大学,连接东北大学等7校图书馆,涵盖重点学科42个。“九五”期间, 通过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CALIS将形成一个以“211工程”院校为主体的高校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7个地区级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 初步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

二 CALIS与文献资源建设

怎样“广、快、精、准”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中紧迫而又实际的任务。“多读书,读好书”就是要求图书馆的书要多、要好、信息丰富,这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大问题,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书刊价格平均每年以近40%~50%的速度上涨,从1990~1995年,书刊价格上涨近300%,新书入藏量逐年下降,书刊品种大大减少, 导致图书馆藏书老化,收藏结构呈现日益严重的低度化现象,文献保障率大大降低,既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和知识更新,又严重影响了教学与科研工作。而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增长幅度都非常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中,最近5年购置的图书只占10%, 甚至停滞不前,造成购书经费严重短缺,形成明显的“剪刀差”。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学生人均购书量已由80年代的10 多册锐减至2册左右。

另一方面,现代文献及其信息呈爆炸性增长,文献类型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长期以来,一校一馆,自我保障的建设模式,在科学飞速发展,文献信息量迅速猛增的今天,弊端日渐突出,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既无能也无力把所有出版的各学科文献收齐全,而各级之间又缺乏统一的分工协调和有组织的整体化建设,并造成文献资源的分散,重点缺漏、总体的保障能力下降。

以上情况充分证明,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唯一的出路是联合保障,资源共享。必须走整体化建设的发展道路,采用“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相对集中,突出重点,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改变过去分散发展,小而不全的模式,走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布局,建立学科齐全,入藏完备的文献资源。并且对文献资源进入深入开发,建立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库体系。参照国际上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系统与地域相结合的模式。

而CALIS系统中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基础性、前提性、 保障性的子项目。它的实施,有助于建设各馆有重点有特色的文献资源系统,有助于建设整体化、网络化、共享化的文献保障体系。

根据各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资源分工与布局,在CALIS 系统内首先实现文献订购前的查重与协调,保证必需的品种,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达到文献资源的合理分布与经费的合理利用。从而达到:馆际间通过协调,建立各馆有重点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和整体化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充分利用有限经费共建文献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化、特色化的目的。

众所周知,未来的图书馆是互联网络的信息源。信息载体的电子化、智能化,信息传输的全球化、网络化,对传统图书情报工作影响深远。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对诸多挑战,必须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找出合理的定位判断,就是要在加紧数据化进程中对社会进行特色化的服务。

建立特色的数据库,集中采集重点学科文献是高校图书馆近期战略发展方向。只有形成特色才有不可替代性,才具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本馆的知名度,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全球共享”做出一份贡献。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特别是CERNET的实现,CALIS网络的实施,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进入更理想的境界。各馆有必要也有可能改革过去那种全而不精的馆藏方针,分别集中采集本校重点学科文献,采用高科技手段,广泛建立馆藏,全文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电子信息形式共享文献实体的馆际互借,充分利用彼此文献资源,在虚拟图书馆的境界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 CALIS网络下的文献采集措施

高校图书馆如何在CALIS下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呢? 除国家加大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氛围外,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本身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应转变其书刊采购指导思想,即:以本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文献信息采集,为多层次的文献保障网络提供有效文献信息资源,以提高整体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动作效益。其具体做法:

(1)以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突出馆藏特色。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建设,是CALIS 条件下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以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的文献采集,是CALIS 条件下馆藏特色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文献信息保障单元来说,在一定文献资源信息保障系统区域内,从而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所以说,各个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是实现CALIS 条件下文献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任何理想的网络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文献资源的有力支撑。

(2)明确目标,增加采集渠道。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应由以往消极、被动服务转向积极、主动的服务,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中,把握学校发展动态和趋势。弄清本校设立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内容、学科带头人。以及重点学科最新研究成就,发展状况,及国际、国内学术权威代表作。出版核心期刊、本馆入藏情况、信息包含量等一系列调查。

分析馆藏对教学和科研及学科建设需求的适应性,从而做到胸中有数,以便有目的地、系统地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重点学科文献。

在重点学科采访渠道上,针对目前渠道多样化的特点,实行抓住主要渠道,控制尝试各种最新渠道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全面地采集重点学科图书。即:坚持新华书店预订渠道;充分利用先进新技术,实现网络传递订购;利用重点学科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等渠道获得信息以及各出版方面的信息。

(3)调整馆藏结构,合理收藏各类型出版物。

传统图书馆的收藏主要是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随着各类出版物的日益成熟,知识载体将逐步由纸质向磁、光等介质发展,文献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存储,藏书体系将转变为电子化、数字化、形式化集多种文献载体于一体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因此,应将各类型出版物作为馆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收藏中要确定方向,针对学科分布情况,列出专项经费购置,选择一定重点专业,从而形成特藏。

(4)适当引进全文数据库,实现采访人员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在引进全文数据库时,必须以重点学科为依据与方便为首要条件,择优引进。在引进同时,应注意与其他馆之间的协调,并要注重收录内容与检索界面的质量。在采访工作人员上,由于目前,图书馆采访人员负责文献采访的专业面过宽,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科繁多,采访人员所掌握的知识跨度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可通过培训等方法提高采访人员重点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并对重点学科有的放矢的补充专业知识,实行负责几个重点学科文献采访,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向学术带头人请教、征询意见等方法,逐步使其成为重点学科专业采访人员。

[收稿日期]1999—10—15

标签:;  ;  ;  

CALIS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