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 湖北嘉鱼 4371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了解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输液反应因素很多:药物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患者本身体质等。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操作程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液反应;因素;预防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尤其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输液给药越来越频繁,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除了药物本身的问题外,与输液器具、操作也有关系。为促进输液疗法的合理应用,本文对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归纳。
1、药物因素
1.1药品不纯 调查结果表明,中药制剂微粒超标明显高于抗生素类制剂。微粒超标是中药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运输储存 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2、输液操作
2.1无菌操作 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不够认真,如配药前不注意洗手,配药时不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消毒不正确或未做消毒处理,患者穿刺部位皮肤不清洁等,这些都是造成输液反应的原因。
2.2配伍不当 配伍药物的增加,微粒数也增加,尤其是中草药针剂。临床上由于输液病人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配药过程,将多种药物抽到同一注射器内再加入输瓶中,这样虽然省时、省事,但是,最容易产生配伍变化,使用各种药物的热原迭加,发生输液反应。一组以上的输液病人,每组输液接瓶时,容易忽略间接配伍禁忌问题。如病人输完氨苄青霉素后,接滴环丙沙星注射液发现输液滴管内出现白色浑浊,这就是由于间接配伍不当所致。
2.3配药、输液环境 环境中的空气、水分、尘土、人体表面、口腔、鼻咽部者都有微生物存在,如果人员流动频繁、环境空气消毒不严,不遵守有关规程都可将空气中细菌和微生物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有关资料显示“输液环境中带入的微粒是显著的”,输液中微粒污染程度与输液环境因素密切相关[1]。
2.4输注速度 输注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特别是小儿、老年、胸部外伤、心力衰竭的患者更易发生,可成为致命的严重反应。输注速度过快,还可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过快超过安全范围产生毒性作用,特别是一些治疗指数窄,毒性作用大的药物及中药注射剂。输注速度过慢,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达不到抢救和治疗效果。对很多药物而言,血药浓度是药物起效与否,是否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的决定因素[2]。
2.5微粒迭加 有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或PH值的改变,而使生物碱、皂苷等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3]。
3、患者因素
患者体质、疾病状态、年龄差异等不同,对同一药物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
4、预防措施
4.1把好药品和输液器质量关 药品生产单位必须为临床提供合格的药品,药品搬运中轻拿轻放,避免相互碰撞。输液器具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在使用时要注意产品标明的使用期。
4.2遵守输液操作规程 加强无菌观念,临床使用液体时,要求配药环境严密消毒,避免污染,输液加入药物后立即使用。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的生理、病理条件及药物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4.3加强护理 病人在输液中,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特别是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细心观察,一旦有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用必要的消除输液反应的措施。
4.4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药物配伍的种类及数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能口服的就不要使用注射,以保证合理用药的预期效果和输液安全。
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医护人员应把好每一个环节质量关,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房蔚霞.29例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73-74.
[2]田慧,王瑞芳.合理调控输注速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544-2545.
[3]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3-69.
论文作者:宋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药物论文; 微粒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患者论文; 速度论文; 环境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