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中,利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机会,通过朗读唤起,品味语言,仿写续写,描述再现的语言训练形式,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 思维 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语言训练的时间,而这其中就潜藏着增强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时机。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在语言训练中增强学生思维想象力,不仅可以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对阅读,甚至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通过教师范读,唤起学生思维想象力
语文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示范,对学生语言训练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读,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想象力。这里以几篇课文的朗读为例,谈谈教师范读对学生想象力的唤醒和情感的感染。如鲁迅的散文诗《雪》的朗读;“江南雪”读出温润、赞美、充满向往的语调;“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郭沫若的《雷电颂》中,读出屈原对风雷电的热切呼唤,急切,渴望之情;对光明狂热的向往追求之情;对神鬼偶像愤怒的斥责之情。这段内心独白就是屈原如火般炽热内心的呐喊。高尔基的《海燕》读出乌云的沉重与压抑;读出海鸥,海鸭等胆怯、害怕;读出海燕对他们的蔑视和嘲笑。如“他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朗读中蔑视语气中带上嘲笑声,一下子就能被海燕勇敢、自豪的风采所感染。特别是那句经典的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要一字一顿、掷地有声,仿佛发出挑战的宣言。一副英勇无畏的先锋战士形象也会强烈感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在给人强烈感染的同时,也调动了思维想象力,使画面形象立体,使意境鲜明、生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品味语言,调动思维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修辞力,也可以调动思维想象力。如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一词,我们想象一下,就象一个顽皮的孩童,悄悄地,蹑手蹑脚而来,想给见到他的人一个惊喜;“钻”突破层层厚土,顽强不屈,探头探脑而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个“眨”字,好有动感,好萌萌哒。没写风,却“风流”过,和风扶摇的野花,象一位母亲轻摇娇儿一般。贾平凹的《风雨》中,“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这个比喻实在太新奇而准确了。面团柔软可塑,树林子象面团。试想:从远处高处看,强劲的风力,变换的风向,一阵阵强势来袭,树林子岂不就是一块任人宰割的面团。这里鼓,那里陷了。
三、通过仿写续写式的语言训练,增强思维想象力
教学中,语言的仿写,续写训练。不仅可以锤炼语言,也可以增强想象力。仿写要求做到“形神兼备,严丝合缝”才是上乘。“形”主要指语言形式,包括遣词与修辞手法,“神”主要是内容的一脉相承,意境、神韵的类似。如仿写“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基本句式是“______的时候,______是______,我______,你______。”有的同学富于想象力,仿写出了“小时候,友情是一颗红红的苹果,我咬这边一口,你咬那边一口,你一口,我一口,吃着果果”,“长大后,爱情是一只吊起的苹果,我咬这边,你咬那边,绳子一拉,我亲了你,你吻了我。”两小无猜和爱情甜蜜的两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让人驻足留恋,无限遐想。
四、在语言表达中,增强思维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所想象内容的描述,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诗歌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要求学生根据诗中描绘在脑海中再现出边塞大漠的风光,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他把画面的内容加以想象、虚实相映,更有情趣,更有美感。这一例子,可给我们良多启示。画面可以转化为文字,文字亦可转化成画面。在这其中,如果没有想象,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语言训练中增强思维想象力的方法途径当然不至以上这些。我期待着同行者们实践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论文作者:陈刚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想象力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海燕论文; 面团论文; 树林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