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受干扰与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经验启示,并就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震台站;检测技术;检测方式
引言
地震监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地震监测环境应当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据此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具体保护范围,应该按照中国地震局2001年制定并发布的《地震及前兆数字化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详细规定了地震及前兆台站应当避开各种干扰源的最小距离。
一、地震台站检测技术的重要作用
我国地震台站分为国家地球观象台、综合地震台、普通地震台和无人值守的观测站、观测点,按学科又分为地震监测台(阵)、强震监测台(阵)、地球电磁监测台(阵)、地形变和重力监测台(阵)、地下流体监测台(阵)、地震烈度速报台等,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大陆已建成地震监测台站1800多个(含市县台和企业台)、强震监测台近3000个、电磁监测台站330个、地形变和重力监测台站6700多个(含跨断层观测和流动测点)、地下流体监测台站1000多个(含流动测点),拥有地震仪、强震仪、定点伸缩仪、水管仪、石英摆、水平摆、垂直摆、洞体应变、钻孔应变、钻孔倾斜、分量式应变、重力、地电阻率、地电场、地磁、电磁波、热红外、水位、水温、地温、水氡、水汞、氢气等各类监测仪器和辅助观测仪器上万台(套),初步形成国家区域地方分级的地震监测系统,形成了地磁与电磁、地形变与重力、地下流体观测网络与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实现了多学科地球物理场常态化监测,为地震预测、防震减灾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连续的观测数据支撑
二、地震台站检测技术改革路径及检测方式
(一)地方地震部门应依法保护地震监测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地震监测设施附近设立保护标志,标明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设施的分布地点及其保护范围,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和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测绘等部门。
(二)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保护地震监测环境
不论地震台站在什么位置,它总是在特定的政府管辖范围之内。所以针对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违规活动,一是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以得到政府的支持,通过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完善行政执法措施,尽一切可能杜绝在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违规活动;二是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使在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违规活动在初始阶段就能得到有效的遏止。
(三)充分发挥地震台站的作用
在保护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工作中,台站要力争主动。因为地方经济建设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的经济活动同地震监测本身并不矛盾,但是如果台站不主动,当这些企业的经济行为发生后,地震台站再同他们协商搬迁,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也会破坏地震台站同当地人民的关系,激化矛盾。所以针对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违规活动,一是地震台站要主动与建设项目的法人单位及时进行联系,依法重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地震部门的合法权益,保护地震监测环境不受破坏。二是地震台站要制定相关措施,如定期检查台站周围是否有经济行为并影响到监测环境,同当地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台站周围经济建设的变化,力争主动。
(四)做好地震监测环境的宣传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领导是关键,社会参与是基础,科技进步是依托。因此,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和推进地震科技进步三者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加大防震减灾宣传的力度,增强政府职能,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让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范围以及如何保护,这样才能营造全体民众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的良好氛围,才能将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在地震台站内外的墙上可以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内容,在具体的监测点附近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表明地震监测所需要的环境,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五)成立专门的地震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要想作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作好各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彻底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状,制止一切违反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行为。这就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和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是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根本保障。
(六)增强台站地震仪器的抗干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将要进一步发展,要想完全避免经济建设对地震观测环境的影响,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台站应该加大对自身地震仪器的研发力度,研制出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地震监测仪器。台站只有将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工作与增强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监测效果。
三、地震台站检测正确方式
地震观测资料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调整地震台网布局,在重点地区加密台站密度,推进建设“空间、地表、深部”相结合的立体观测体系,加强火山、海域、水库以及大型油气田和矿山等工业开采区的地震监测,开展钻孔应变、断裂带气体和地温、次声波台网建设等,给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做好现有和新建地震台站的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综合观测台站的环境保护范围
按照不同类别台站功能和重要性,科学界定地震台站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范围,并按省级行政区,将需要保护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范围向同级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备案,进一步健全多部门联合保护工作机制。观测环境保护标示,统一规格和内容,设置在地震台站(观测点)的显著位置,每块标示最好以示意图方式标明保护区范围。
(二)继续强化地震台站监测设施
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健全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开展多部门专项执法检查。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观测环境重点保护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研发重要地震监测设施报警装置,使之遭遇重大干扰或破坏时能够及时报警。做好新建和废弃台站的备案工作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地震台站数量变化情况,协同做好保护工作。
(三)新增监测手段
电力、交通、通讯等部门联合测试不同行业重大干扰源对地震和地震前兆观测的影响,推进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范围纳入相关行业建设规范。提高地震监测设施特别是监测仪器的抗干扰能力。落实地方各级地震部门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职责。做好普法宣传和执法监督工作。结语地震台站作为社会的公益事业部门,地震台站的任务就是服务于社会,希望地方政府能把经济建设同防震减灾工作一起抓,切实做好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让地震台站监测到的数据真实可靠,为地震预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泰山,阙云彩,李祥,李亚芳.基于B/S结构的地震台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09,32(01):89-93.
[2]陈吉锋,陈军辉,应昶,刘洋君.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12,35(03):429-433+442.
[3]陈冬柏,韩晓飞,张璐.地震台站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浅析——以陕西省地震台站为例[J].高原地震,2015,27(03):63-65.
论文作者:闫华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台站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设施论文; 范围内论文; 部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