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的解放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探析
刘志月
摘要: 人的解放既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后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德意志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后来又有一系列发展完善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问题的考量始终贯穿于他的世界历史思想的整个过程之中,从人的依赖性阶段,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再到人的自由个性阶段的发展,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相伴而生的。从整体而言,世界还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话语权的增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离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关键词: 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
一、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逻辑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世界历史思想源远流长。中世纪世界历史思想以上帝为中心,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的理性为中心,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把人的自由视为本质及导向,把中心移向人类本身。随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与探讨的逐步深化,世界历史理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从现实的、物质的前提出发考察世界历史,形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思想。
(一)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古希腊文化兴起以前,“准史学”标示着人类对自己历史的最初认识,早在古希腊时期,被誉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其关于“世界史”的著作——《历史》问世,把历史提高到更值得尊重的阶段,展示了其朴素的世界历史眼光。希腊化时期,人类关于自身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而奠定这一突破性发展的逻辑起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否定历史研究的普遍性的同时,又试图从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来探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间接反映了希腊化时期开始崛起的“世界主义”思潮。芝诺是“世界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汲取亚里士多德关于社会历史统一性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理性主宰的统一整体,人类在共同理性的支配下,总是“在一种方式中顺着共同本性而生活”。公元前2世纪,杰出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发展了芝诺的“世界主义”,他写道:“……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以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1]波里比阿认为历史事件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普遍联系,批判了那些认为仅仅研究个别的历史便能窥见整个世界历史的全貌的观点,由此将世界历史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的狭隘性被“上帝之手”所打破,基督教为了以宗教为基础把全人类联系到一起,竭力要超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了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沃土。然而这一时期世界历史思想的进步是以贬低了人类活动的意义为代价的。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剥离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神圣光圈,指出世界历史是由各个国家和民族构成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智力不断得到开掘以及人类文化不断获得提高的过程。在这里,但丁不仅看到了世界历史的统一性,而且也清楚的把握到了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与其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说但丁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的先驱也不为过。
(二)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18世纪正处于人们对于自然科学探索的萌芽期,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思想体系,使得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思想摆脱宗教的外衣,向人的理性回归,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确定了历史学的科学价值,探讨了世界历史的统一性问题,最终世界历史理论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发展的最高成果与终结。
[本刊讯]2010年 1月 12日,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北京西路 1623号召开了上海市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第一次工作会议。42个分队的分队长及骨干队员共 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 2009年 9月服务队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以及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代表们在陆冰队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宣誓并领取了分队活动用装备箱及专用披肩。上海市红十字会领导和上海市护理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各级领导对服务队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志愿者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弘扬南丁格尔和红十字精神,拓展志愿服务的内涵,从医院走向社会,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
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确定历史学的科学价值,是世界历史思想升华为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逻辑前提。首次将世界历史思想提升到哲学层面的是意大利学者维科,他认为“真理就是创造”,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因此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历史具有准确、可靠、真实、普遍的认识。维科用创造把真理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如果人类只能够认识自己创造的东西,而被创造的东西又是暂时的、变化的,那么不断变化的历史是能够被认识的;另一方面,创造历史是人类各民族的普遍活动,因此对于这种普遍活动的认识具有真理性和普遍性。维科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确定了人类关于自身历史的认识所具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之所以历经数世纪而经久不衰,是因为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不是教条,而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使用的方法。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正是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最好见证。近年来,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光辉在新时代的星河大海中绽放异彩,也让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的崭新征途中得以最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但是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求,也是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为我们在实现人的解放的长征中坚定方向。
(1) 通过试样单位体积含土量和相应的稳定梯度比Gr值的对比,验证了Gr值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排水管壁的淤塞程度,可以此为依据,对排水管淤塞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9世纪初问世的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果和终结。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指出:“人类有了种种需要,对外界的‘自然’结着一种实用关系,为着要靠自然来满足自己,便使用工具来琢磨自然。”[3]这里所说的“工具”即人类劳动,人通过劳动即通过改造自然来获得各种生活资料,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在这里,黑格尔几乎已经认识到正是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劳动得以实现的。黑格尔还试图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及导向,从而把世界历史的中心进一步移向人类本身。在他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特征,并把日耳曼世界作为全人类自由发展的最终典范,指出人类是按精神自由来创造世界历史的,世界历史的过程是人类从自然界走向社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深入考察中最终形成,马克思理论思维的视角从来没有超越过人类本身,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探究,还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走向的预示,对于人类本身向何处去的问题,一直贯穿于马克思整个世界历史理论创建的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单独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6]世界历史的最终归宿是全人类的解放。
(三)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
人的解放寓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认为:在前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人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人对人的依赖,由于人的需要的贫乏,人的能力的有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单线联系,一切都局限在有限的生产力发展的层面,这种依赖还仅仅是维持生命需要的本能的结合。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由人对人的依赖发展为人对物的依赖,这一时期人的个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人们之间的关系的丰富发展为社会关系所限制,各个人的形式上的自由和平等实则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法则所规定,不是人支配物,而是物支配和掌控人。在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这一阶段各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社会共同的财富,指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个性发展是首要的,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个性发展。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已经出现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念的萌芽。马克思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他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论断,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在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的概念具有两重性:从狭义方面来讲,市民社会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从广义方面来讲,市民社会是一定时期的国家或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在这里,马克思是从第二种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他已经认识到,政治因素是从属因素,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把经济关系视为世界历史的基础,为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历史起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初步形成的标志。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4]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使用“世界历史”一词,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正是物质生产活动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几乎正确把握住了作为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基础的生产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标志着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的最终形成。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出发,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世界历史理论中去。“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5]这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首次阐述他的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在《形态》中批判黑格尔时指出:黑格尔把想象中的精神因素作为观察世界历史的前提,只能得出历史是“宇宙精神的某种抽象行为”。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并不是抽象的思辨,而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此可见,在《形态》中,马克思把他的世界历史思想置于唯物史观的基石之上,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得以创立。当然,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的最终形成并不代表着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创建已经结束,其修正、发展、完善的任务一直贯穿于马克思1845年以后的全部理论著述过程之中。
关于世界历史统一性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历史统一性内在的包含着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德国启蒙史学家赫尔德就曾指出:“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各民族和社会的历史事件中观察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抽绎出世界历史的演变规律。”[2]作为历史哲学奠基人之一的伏尔泰在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问题的认识上,指出理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理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程度,在这里,把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与导向引向以人的理性为中心。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关系
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从维科,后经伏尔泰等学者的发展,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虽然他们的思想带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思想在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个发展长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的日益强大,理论探索的触角更加深入,人类对于自身历史的认识必将愈加准确和科学。
(一)人的解放是世界历史理论的出发点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在中学毕业的论文中写道:“如果我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7]马克思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寓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之中,他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入手,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形成之后。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各个民族的交往少之又少,各个国家和地区处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随着生产力和分工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世界交往的的普遍发展,产生了社会对工场手工业产品的日益需求和现有生产力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机器大工业应运而生。大工业创造了现代交通工具和世界市场,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因此,“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开始于资本主义时代。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使得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获得合理的形式,无产者通过暴力革命方式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此基础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又要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人的解放。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9]
(二)人的解放与世界历史进程相辅相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从前人的理论创造出发,批判继承合理的成分并进行革命性重构,以唯物主义为基石,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运动规律中,创立的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人的两次解放,第一次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把人从人与人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虽然这种自由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规律的支配和控制之下,但是这是社会发展使然,是无法跳脱的历史进程轨迹。第二次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将彻底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获得真正的解放。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表明,实现人的解放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
(三)人的解放是世界历史的最终归宿
人的解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归宿,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指出,一方面,资产阶级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把资本主义文明传播到各个民族和国家。另一方面,虽然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任务摆在人们面前,这一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8]
虽然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但是世界历史却不是也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时代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具有“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形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真正解放。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却始终受物的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只能为人的解放创造前提条件,而不会使人获得彻底的解放。只有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共产主义时代,人才能实现真正解放,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对人的解放影响
我国交通事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全面做好方案预设,让施工技术人员按照目标内容进行施工,而目标管理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做好目标分解和合理的岗位分工,使工程有条不紊的按目标设定进行。工程完工后,在企业实现其既定经济利益的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近年来,鲁西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号召,充分发挥集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创新提升于一体的发展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注重创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集中精力开展特色化工园区建设,走出了一条“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的科学健康发展之路。而这一切为鲁西化肥的不断创新与领先,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持续的后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好证明
自从1840年中国被纳入世界历史体系之中,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寻求发展,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体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奋力拼搏,我们要牢牢把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发展这两个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前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更加充分和平衡的发展,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
通过问卷调查与京剧上演情况可以看出,京剧在徐州地区仍有许多戏迷。而徐州地区的京剧爱好者呈老龄化(见图一),与戏曲目前存在的问题一致。除了剧团商演会上演京剧外,高校也有京剧巡演,而以“少儿京剧团”为特色的段庄一小仍在坚持发展京剧团。同时京剧戏迷也会在社区、公园等地演唱传统的经典京剧选段。
老邓为了慎重起见,最后把卸货的米九,措姆和登子都喊了过来。这三人一头雾水,大家都觉得太多余了,这些人除了把货物背到仓库里外,什么都不可能干,也什么都干不了,因为他们的整个卸货过程有甲洛洛和丁主任监督,而且还不能带任何有包的东西进出仓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仅从理论层面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从实践层面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而且使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大国以独立的姿态站起来了。如今,中国这头雄狮已然苏醒,它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各国经济发展的百花齐放。言必行,行必果,是中国一贯的处事姿态,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建立亚洲投资银行;从把脉世界经济发展,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始终活跃在世界舞台,为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持续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果,源自我们的制度优势,源自党的领导,源自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好证明。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向纵深推进,信息化潮流将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每个人、每个国家彼此之间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此同时,经济危机、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对全人类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或独自面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以非凡的智慧与担当,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天下大同”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最新传承与发展。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念内涵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新时期解决全球性突出问题,开出了一剂“中国药方”,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了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三)以人为本是世界历史对实现人的解放的时代要求
人既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落脚点,实现人的解放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进程融会贯通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这样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0]当今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和国家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做出的正确判断,是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遵循。
在今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不仅要牢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人的解放奠定基本前提,而且要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把为人民谋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为人的解放创造强大的物质条件,提供充分的精神滋养。人的解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坚信,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的本质诉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座丰富的思想宝藏,它从考察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缓缓走来,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伟大斗争指明前进方向,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动态走向提供理论支撑,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明确具体归属。穿过历史发展的长河,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从抽象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践,又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这经实践检验的真理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继续发光发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继续释疑解惑。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率先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创新计划,如曼哈顿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3]。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美国甚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了激活美国经济,联邦政府于2009年[4]、2011年[5]、2015年[6]相继发布了结合时代背景的《美国创新战略》,对实现美国经济增长和持续创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将对3版美国创新战略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Polybius.TheHistories.Vol.1,London,1920:8-9.
[2]阿·符·古留加·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65.
[3]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6:28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
[5][8][9][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8,406,435,42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2.
[7]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
收稿日期: 2019-05-16
作者简介: 刘志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北京,100091)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79(2019)03-0044-05
责任编辑 卢莹莹
标签:人的解放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思想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