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现代化比较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思考_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现代化比较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思考_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现代化比较与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现代化论文,我国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近20年,中国农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但目前农业的基础地位还很脆弱,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部门。因而,认真探讨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仍是当代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业现代化比较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另外一类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一个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农业发展中同样得到体现。其农业的发展也是以市场为导向,受市场机制调节,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农业现代化进程看,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滞后于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因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最基本前提条件是工业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能力对农业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革,有能力提供大量的农业机械、有能力吸纳因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转移出来的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发达国家来看,工业现代化在本世纪初已基本实现,而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普遍在二战以后。

(2)从土地制度上看, 发达国家推行有利于鼓励农民投资的土地占有形式,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因为按照规模报酬递增原理,大农场与小农场相比,生产效率更高,所以发达国家的政策通常鼓励土地的集中与兼并。这种政策的实施是与发达国家改造落后农业时所采用的高度机械化、化学化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因为小农场的分散经营不仅不利于机械技术的实施,而且也缺乏所需的大量资金,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3)从政策的支持来看,发达国家为了鼓励农业生产,一方面, 在价格政策上,通常采用支持性价格,通过建立储备基金,当农业丰收时,国家大量收购农产品以防止农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当农业歉收时,国家可大量抛售农产品以阻农产品价格上涨。此外,国家还运用关税保护、“国家出口”等措施来支持价格。另一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发放低利、长期的贷款用于扶助农业生产。价格支持与信贷支持政策的实施在保护农场主利益,促进机械化、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大力投资开发包括交通、 通讯以及公共福利设施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大力开展农业的科研与教育,并与生产紧密结合, 为生产服务。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的科研与教育,将这作为发展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说,农民教育水平高,具有迅速掌握农业技术的文化素质是农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2.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

50、60年代,谋求工业化是新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但对工业化的片面理解使得发展经济学家和政策制订者在强调工业化时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结果农业部门的长期停滞也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抑制,人民生活水平也未得到多大提高。自6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日渐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农业的发展。其农业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农业现代化进程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现代化时的起点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开始农业现代化时,工业基础依然十分薄弱,无力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而资金的稀缺又恰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此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大国)还面临着土地稀缺、劳力过剩的问题。这些都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农业现代化时应采取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2)在土地制度方面,发展中国家大多进行了土地改革, 以保护直接耕作者利益。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土地相当稀缺,而劳动无限丰富。在这里,建立小农场不仅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就业,而且用较多的劳动在较少的土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也能使土地使用效率、土地生产率提高。因而,在这些国家,小农场比大农场更有效率。

(3)实行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主,多种措施相结合, 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在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高度机械化、化学化、投入大量资金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的模式也是不能简单照搬的。原因在于一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资金不足,二是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如果选择机械技术为重点,则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会造成农业劳动力失业现象,三是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不仅破坏土壤,使土地肥力下降,而且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选择使用生物技术,不仅能够节约资金,还可以使技术集约与劳动集约有效结合,解决人多地少、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许多国家实行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主的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60年代,“绿色革命”在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3)在农业的经济政策方面,70年代以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品价格的歧视性价格政策,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城市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都较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幅度不宜过大,政府采取的购销价倒挂、财政补贴的方式也只是权宜之计。因而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储备基金,维持农产品价格。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80年代后,一些国家开始增加了农业投入,调整了农业价格,扩大农机、化肥等生产,并力促农业从单一传统结构转变为商品化、多样化的先进农业。

3.农业现代化比较的几点认识

综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 因此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二者所追求的目标与所采取的方法也有着根本区别。从发达国家看,农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且农业从属于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的目的是追求产量最大化。其发展需遵循产量最大化→商品化→结构变化→现代化的顺序演进。

(2)土地制度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选择的土地制度不同,但二者都是以有效配置和利用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为标准。发达国家鼓励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土地改革的结果往往是土地所有权和耕种的细小化,采取小规模的分散经营。

(3)政府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对农业发展相当重要。 政府投入资金开展农业基本建设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并能迅速传播和推广市场信息和新技术知识,因而它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此外,适宜的价格、信贷政策也能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4)技术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农业增长的关键是新技术的采用,而采用何种技术则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新技术必须首先发明出来,然后加以推广,最后由农民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联,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新技术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可以说,这三项工作对当今发展中国家来讲尤为重要。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我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关系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我国来说,农业现代化不仅更为复杂和艰巨,而且也是一个更为迫切的任务。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它也是我国走向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较为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实行承包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效率较低;难以抵御较大自然灾害;难以使用规模的机械技术。农户行为短期化使生态效益、社会收益与农户利益难以协调一致等。因此,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尖锐的现实,必须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在现阶段,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谋生的主要手段,更是农民的最大社会保障。因此,首先必须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在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农民自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从长期来看,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上,进行集约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方向。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经营形式。实施产业化经营,可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以一体化经营形式使农业获得工商环节的后续利润,从而可以在政府资金紧张、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农业资金积累的问题;实施产业化经营,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可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总之,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建立起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稳定、高效发展。

3.依靠劳动密集型投入、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主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

我国农业劳动力丰裕、耕地稀少、资金短缺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有着大致相同的取向。我国应当在吸收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把生物技术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技术决策,靠劳动密集投入的集约经营,在尽可能少的消耗资源和资金的条件下,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耕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的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4.增加投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

我国农业长期投入不足,这是造成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除了直接投资兴建农业基础设施外,国家的投入还包括政策上的支持、扶助与补贴,如果国家和农民都能充分发挥农业投入主体的作用,使农业投入有较大的增长,必将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

5.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进行技术创新,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确定好科技发展的目标方向及技术结构,通过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如节水技术、生物技术及基因遗传工程等。二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突破、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新技术尽快适用于生产,以提高科学成果的转化率。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人才、推广人才及农业劳动者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接受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进步问题。

标签:;  ;  ;  ;  ;  ;  ;  

世界农业现代化比较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