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_思想政治课论文

论生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_思想政治课论文

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生活化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研究领域中凸显出来,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节点。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实质是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的统一。

一、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引导学生揭示社会生活与教材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根据社会生活对教学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明确社会生活对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对现实生活的适应与超越的过程。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学生的社会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为一体。

首先,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课程的内容应该随着生活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从现实的具体生活中去发掘课程的内容。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时代生活特征,每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主题。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随时随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培养活的人才。“活的东西”就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内容。

其次,思想政治课情感生活的教学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由于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概念、逻辑推理等,而在情感、意志、信念、责任等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造成了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正理解,造成了生活经验的欠缺和生活的片面化。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就不能忽视情感生活的作用。

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审美生活是建立在情感生活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审美生活的实质在于求美,审美生活是学生完满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知识习得,激发情趣,进行审美活动,产生美感体验。伴随理性生活的审美生活,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蕴含的审美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往的人性美,以及课堂生活空间具有的审美性决定的社会美、形象美、情感美,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产生美感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美体现在教学的每一部分、每一环节,包括美的人情、美的人性、美的人格、美的场景、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内容等。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利用审美生活的教学启发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养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

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生活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思想品德内化活动。道德生活在本质上是求善的活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通过创设道德情境,使学生具有体验道德生活的精神空间。思想政治课并非只是让学生记住抽象、教条的道德规范,而是在融合道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内化规范、体验规范并且践行规范,从而完善人格。社会生活是学生认识道德教育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困惑、冲突和挑战形成正确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道德知识才能充分内化,道德观念才能不断提高。总之,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中才能实现。

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关注“生活世界”和“生活教育思想”研究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很多。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生活与教育”的内涵,从而为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提供理论依据。

德国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是“生活世界”概念提出的第一人。“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是胡塞尔晚年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批判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思维而提出的。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历史地统一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大致包含以下两方面的特征:其一,与科学世界相比,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可被体验到的世界;其二,生活世界是主体间的世界,也就是生活世界并非只为一个人所有的世界,而是为我们所共同拥有的世界,即与他人一起生活、一起交往的世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实证主义科学世界的批判,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科学世界观的局限性,为我们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传授道德知识的知性德育,以传授道德知识为中心,将各种道德知识分类组合,按照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将其编排在一起,然后再按知识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和针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提高其实效必须回归社会生活,要体现生活世界的生动性、开放性和主体之间的交互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的感悟和理解。因为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学主体是主动交往、相互作用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是动态开放的;教学场所回归到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整个的教学活动以自然、社会为背景,以实际生活为依托,倡导一种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人自身回归、理性与人性完美结合的学习环境。

杜威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儿童现实生活的状况,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就是生长,就是对经验的改造,而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一定是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的。”在德育途径上,他认为,参与社会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途径。杜威强调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与科学实践,要以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为中心,使科学与人文产生自然的、广泛的、富有生机和想象的联系。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途径单一,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剥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权利,致使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畸形的纯知识的理性生活,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拓宽教学空间,关注学校以外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这些生活是学生完整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生活环境。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中外历史上先进的教育学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社会即学校”,是教育空间论,指的是教育环境,也是“生活即教育”原则的逻辑延伸与保证;“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方法论,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锁定在“做”的过程中,双方都从“做”中反思成败并进而再学习和再创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虽然是对一般教育特征的概括,但是对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方式,必须采取立足社会生活,实施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教学策略。

首先,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教师要把教材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去,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相联系。同时,教师将学生生活中关注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既具有开放性与探索性,又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从而达到知识与生活的完整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要联系生活,突出生活性,又要根据现实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提炼新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时代,从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这四个方面来说,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关心社会热点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的一个亮点。社会热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能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或争议的问题,是学生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保持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及时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纳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体现出时代性、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和吸引力。例如,对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问题,既可以与《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经济全球化、企业与经营者等知识点相结合;也可以与《生活与哲学》中的联系、发展、矛盾等知识点结合;还可以与《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点结合。这样的教学既涉及到学生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原理,又联系了时政热点,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成为必备条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的素材有时用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如果教学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便于获取和组织教学素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事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片、图表、动画、电影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做到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具体。

其次,强化教学方法。按照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活动教学、探究教学和案例教学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致力于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习得与养成的课程,只有实践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由此教师必须强化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扩展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探究、发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用现实验证理论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诸如“对某一人物、事件或某一文化传统如何评价、透视、分析”等紧密联系社会、实用性强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缜密思考的欲望。通过讨论、辩论等多种交流形式达到共融知识并逐步解决问题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通过展现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进行认识、分析,并且做出评价,探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方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应用案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并用所学的理论去说明现实的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等问题,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政治课教学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由此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再次,净化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交往活动,需要双方同时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揭示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师生平等交往对话、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共同追求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创意的生活,让师生的身心在这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中得到滋润。教师通过学生在教学中形成的“生活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交流”、“学会评论”、“学会合作”、“学会参与”的思想素质。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在愉快、充实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新知,发展智能,完善个性,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教师通过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慈爱的目光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和期待,以此净化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心距,创设师生互爱的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氛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以发展的观点欣赏学生,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性与差异性,把学生理解为具有自我保护生命力的实体。面对各具特殊性的学生个体,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真实的人格激活学生的生活思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在与学生不断交流、沟通中加深感情。教师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展示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引导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所作判断的基本理由,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不同观点。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要以“平等的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认知学习、体会人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对话者。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师生之间作为平等的主体进行的对话与交往的社会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师生对话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在对话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实际是在对学生的人生发展、精神成长以及审美价值的生成起唤醒作用,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魅力在影响着学生人格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我们试图在新课程改革中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师生对话关系,双方在平等对话中达成对知识的共有和共享,从而使个体从原有的狭隘的视界走向更加广阔的视界,从当下的现实生活走向一种更为理想的生活。

标签:;  ;  ;  ;  ;  ;  

论生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