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锐
(武汉市优抚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心理治疗对疾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为参照组、干预组,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认知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依从性相比差距大,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认知心理疗法运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控制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普及。
【关键词】复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心理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67-02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特征为精神活动分裂,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损害到患者的认知功能,还有可能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案治疗至关重要。现探究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均证实患有精神分裂症,入组时间由2016年1月开始,到2017年11月结束,两组例数一致,参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1~74岁,均值(34.85±8.91)岁;病程2~13年,均值(7.85±2.64)年。干预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均值(34.64±8.70)岁;病程3~12年,均值(7.94±2.82)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满足研究指征。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符合DSM-5中的诊断标准;(2)可耐受本次治疗方法;(3)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明显躯体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2)严重器质性疾病;(3)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阿立哌唑口服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5mg/次,1次/d,治疗两周后调节为每次10~15mg,2次/d,六周为一个疗程,合计治疗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进而主动配合治疗。
干预组:在参照组治疗前提下实施认知心理疗法:每周对患者治疗一至两次,本次治疗合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于患者入院时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掌握患者的病史、家庭状况和心理状态,尽快获取其信任,在患者精神状况有所缓解时,便可激发患者用药的主动性;第二阶段,于患者病情好转明显时进行,引导患者比较发病前后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尽快了解自身的病情,并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逐渐纠正错误的认知及行为;第三阶段,于患者接近痊愈到随访时进行,将用药知识告知患者,使患者对用药治疗的偏见以及副反应的误解及时消除,着重告知患者坚持用药治疗的意义,包括向患者讲解坚持正确用药对预防复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与巩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与用药的认识,最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规范的用药行为。
1.3 评价标准
评价用药依从性[1],通过四级评分法进行,0分提示完全依从:患者住院期间可主动遵医用药,并且出院后能长期遵医用药以及按时复诊;1分提示部分依从:住院时被动遵医用药,出院后无法完全遵医用药,偶尔需要监督,可定期复诊;2分提示依从性较差:住院期间偶尔拒绝用药,且出院后存在私自减量行为或漏服情况,无法定期复诊;3分提示不依从:住院时抗拒用药,出院后私自换药或停药,无法定期复诊。评分愈低提示患者依从性愈佳。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展开为期一年的随访,了解两组疾病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汇总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t验算;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依从性分析
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2.2 复发率分析
干预组出院后一年复发1例,复发率为2.63%;参照组出院后一年复发8例,复发率为21.05%。参照组复发率高于干预组,统计学意义形成(χ2=6.1758,P=0.013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精神疾病,常见于青壮年中,患病率与复发率均较高,患病后患者会出现社会功能减退与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当下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机制,资料显示其发生与神经免疫、内分泌[2]、社会心理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志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异常,用药依从性极差,因此极易中断治疗而导致病情复发。往常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常以药物控制为主,尽管能改善病症,但在控制复发率方面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近些年有研究证实认知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作用积极,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接受认知心理治疗,结果显示干预组出院时的依从性评分(0.74±0.29)分,出院一年后的依从性评分(1.20±0.67)分均低于参照组的(1.04±0.26)分、(1.86±0.50)分,P<0.05,提示认知心理治疗可行性高,能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使之主动配合治疗;另外,参照组复发率21.05%高于干预组的2.63%,P<0.05,再次证实干预组治疗方法实用性高,能满足患者的治疗要求,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复发率。
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认知心理疗法行之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配合度,积极预防病情复发,建议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茹.认知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185.
[2]曲万仁.探析认知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21):32-32,33.
论文作者:汪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认知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疾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