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货币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论文,危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货币危机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年的第一代模型认为,货币危机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基础状况恶化。20世纪90年代后的“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理论注意到政府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决策的非线性,并详细地探讨了政府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该理论认为: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恶化,市场预期的突然改变也可能引发货币危机。1997年以来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则强调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对微观层次的研究。金融传染学说的主要代表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流动性危机导致清偿力危机的理论。货币危机微观成因研究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1999)则认为,经典的MF模型忽略了实际汇率对投资的影响,因为企业投资水平受制于它的财务杠杆和所有者权益的净值。而国内关于货币危机的论述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旨在应用上述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虚拟经济尤其是衍生金融交易过度膨胀及其影响的角度来探讨货币危机的机理。
一、与虚拟经济有关的概念界定
与虚拟经济相近的概念如:符号经济、货币经济、金融经济、泡沫经济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现代经济虚拟性的一面。彼得·德鲁克根据货币面纱论而认为符号经济是指独立于产品与服务流通等实体经济的资本运动、外汇变化及信用活动。戴相龙、黄达在希尔德布兰德的基础上将金融经济作为与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并列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以货币资本融通为经济活动重要特征的、高度信用化的社会经济形态;并认为泡沫经济是指经济及金融市场过热、价格急剧上升引起的虚假繁荣,而一旦信心动摇,价格便又急剧下降,如同泡沫一般迅速破裂的现象。(注:戴相龙,黄达.中华金融词库[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51-52).)但刁仁德指出:虚拟经济是依靠现代通信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活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注:刁仁德.现代金融辞典[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9).)而刘骏民则认为: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运动与虚拟化的货币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相对独立于实际经济的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过程和相对独立的运行过程。(注: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272).)虚拟资本是与真实资本相对称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如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企业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注:戴相龙,黄达.中华金融词库[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51).)
笔者赞成刘骏民的观点,因为以盈利为目的虚拟资本是虚拟经济的运动主体,同实物资本一样,其本性就是要在运动中获取虚拟的价值增值;虚拟经济与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密切联系,资本的基本形态是价值形态,而货币的虚拟化又为资本价值形态独立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虚拟资本脱离实物经济并以价值形态独立运动是虚拟经济虚拟属性的最根本的体现。
二、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物经济是它在当代发展的新特点
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和独立运动构成了虚拟经济的主要内容,从而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背离便表现为虚拟资本价值增值的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即原生金融资产价格的膨胀和金融衍生资产衍生化程度的加深。随着价值独立化表现形式即货币的不断发展,价值增值过程也在外化,虚拟的价值增值的外化和虚拟化便是虚拟资本发展的本质。而根据价值增值过程外化和虚拟化的程度,虚拟资本又可以分为原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资产。
(一)原生类金融资产及其交易: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基本吻合与对应
在这一层次上,虚拟资本价值增值过程与实际个别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包括外汇)、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作为原生类金融资产与实际资本基本上一一对应,因而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也基本吻合。资本借贷(包括外汇)和公司债券是在某种信用保障方式基础上单方面让渡一定量资本使用权,它们以物质产品为市场交换的对象,直接代表着一笔货币资金,它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价值增值与实际个别资本的收益直接相关。政府债券虽不是自行增值的资本,而大多作为政府的各项非生产性开支,不进入价值增值的实际生产过程,但它们却通过税收间接影响实际生产并与该国国民收入及其创造过程(即总资本运动)有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权本身也成为市场交换对象,股票便是最明显的虚拟资本。公司债券和股票与个别生产过程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虚拟价值增值主要来自公司的股息、利息和其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两部分。前一部分与个别资本实际价值增值过程有关,后一部分则与整个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更大意义上是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多数情况下是属于让渡利润。其虚拟价值运动虽然与实际价值增值过程相脱离,尤其是股价(包括房地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将大大增加经济中的虚拟成分,但它们却直接代表实际资产并始终与它共存。
(二)衍生类金融资产及其交易与发展: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
在这二个层次上,金融衍生资产的价值增值过程外化和虚拟化程度更高,它主要包括各种证券化资产、共同基金及金融期货期权等,它们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可作为纯粹为金融衍生交易服务的衍生类金融资产。证券化资产是在原有信用即借贷资本和初级证券的基础上,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与信用卡贷款等重新包装以后实行证券化并衍生出新的虚拟资本。它以信用为交易对象,间接地代表一笔贷出的资金,虽然仍旧保持着价值增值的外衣,但这种增值却与实际资产无关,只与借款人的收入或放款能力有关;共同基金以债券、股票等虚拟资本的投资为主,其价值增值就更与实际个别生产过程相脱离,这使得经济的虚拟化程度更高;金融期货期权直接以风险为交易对象,它只与整个地区、行业、国家的社会生产(即社会总资本运动)和世界经济状况密切联系。因为金融创新总是远离个别的生产过程,从而远离只有个别风险的金融资产;同时,投资者为分享高增长性地区、行业和国家的经济增长利益并尽量减少个别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证券投资多样化以尽量使其持有的证券接近于全球性证券组合,以使得该风险降低到全球性系统风险水平。特别是指数基金、指数期货期权等作为高级金融衍生品,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对应物,只有盈亏的外表,没有直接的实际投资,甚至连间接投资的内容也没有,其价值增值过程取得了彻底的独立形式,与实际个别生产过程的联系被完全割断。至此,虚拟经济扩张已发展到与实物经济扩张完全无关,从而金融衍生资产衍生化程度的加深及其交易的巨大发展便使得虚拟经济的虚拟成分急剧增加。
因此,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最初为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而出现的虚拟经济最终异化为彻底独立的运动过程,人们在经济中对更多财富的追求便异化为对并不导致社会财富真正增加的虚拟利润的追求。美国经济学家林顿·拉鲁什指出,目前每天的金融交易中,只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注:袁钢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J].经济研究资料,1999,(8):5.)而目前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亿。(注:王文灵,于瑾.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大多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注:陈淮.关于虚拟经济的若干断想[J].金融研究,2000,(2):51.)莫里斯·阿莱斯的倒金字塔结构图就清楚地说明了金融上层和实物经济的巨大反差。可见,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货币危机爆发前所潜伏的最典型的特征。
三、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与货币危机爆发
由上可知,金融资产可分为原生和衍生两种大类,当它们的市场均衡不断被打破甚至过分远离均衡位置时,实物经济中的虚拟成分便会剧增,这将引起其他几种市场均衡也被打破,从而产生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并在其它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引发货币危机。
(一)二者的过度背离成为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关于“五市场模型”的解释
1.简单“五市场模型”的构建
20世纪50年代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S·肖在帕廷金三部门、四市场静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局和银行局为主的货币系统,建立了复杂金融结构中新的动态模型。但因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金融衍生资产市场的发展大大超过了原生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对商品劳务市场、货币市场和原生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将它加入该模型之中重新考虑。首先,我们假设原模型中的四个市场基本上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格利一肖的动态金融模型稍加改进,将其中的债券市场看作公司债券、股票等原生类金融资产市场,并引入金融衍生资产为主的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同时也引入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者和国外部门,由此得到一个新的五市场模型。显然,一般均衡成立的条件是商品市场、劳务市场、货币市场、原生类金融资产市场及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都同时达到均衡,从而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2.虚拟经济在短期的急剧膨胀是引起五市场严重失衡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假设某小国经济最初处于均衡状态,并假设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从短期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实物经济和原生类金融资产中蕴藏的风险日益凸现和剧增,人们处于规避或追求该风险的需要,对以该风险及其组合为直接交易对象的金融衍生资产为主的衍生类金融资产的需求便相应剧增。
在图1中,该风险的增加使得人们对这种风险的需求曲线由D0向右上方移动到D1。由于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同质性更强,因而便更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其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比原生类金融资产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的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更高。同时也由于金融衍生资产市场上的投机者作为一个总体是该风险的承担者,其净头寸主要表现为金融衍生资产需求;而套期保值者作为一个总体是该风险的出让者,其净头寸主要表现为金融衍生资产供给。因此,当该经济体在短期内受到巨额国际游资冲击时,这些游资兑换为本币便表现为在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上的对该种风险的需求剧增;而该风险的供给则来自于即定的制度背景和再生产环节,在短期内相对不变。这使得以该风险为直接交易对象的金融衍生资产的价格便大幅彪升,因而这一市场的均衡点E不断被打破,衍生类金融资产价格和交易量便大幅上涨,这显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并通过心理预期作用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收益预期和风险升水的主观判断。而这二者又是影响原生类金融资产的关键因素,原生类金融资产价格=资产收益/(贴水率+风险升水-收益增加率),金融资产基本价格影响因素中的收益预期和风险升水又是以实物经济一定的事态变化发生率为依据,而资产的市场价格则受制于交易者收益预期和风险升水的主观判断。如果交易者主观判断的资产收益率远比由实体经济变化概率所决定的水平高,风险升水远比实物经济变化概率所决定的水平低,原生类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便将远远高于其基本价格,市场价格高于基本价格的部分便称为资产泡沫。尽管原生类金融资产的基本价格是由实体经济决定的,而且从理论上说,托宾Q(=金融资产市场价格/金融资产基本价格)可以用于衡量其泡沫性的程度,但在实践中金融资产基本价格却很难确定,故其泡沫性程度只能以原生类金融资产价格增长率与实物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程度来判断。当这种差距很大时,也就意味着原生类金融资产市场远离均衡。
原生和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的严重失衡引起金融资产总量由Q点剧增到Q[,1]点,而金融资产市场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又是通过货币资金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因而图2中的金融资产总量曲线由Ad移动到曲线Ad1。再假设该经济体内本币供给Ms在短期内呈刚性,从而货币市场上的需求曲线由Ad上升到Ad1处,由此使得货币市场上的均衡被打破,其利率开始上升。利率的上升必将增大实物经济中的企业融资成本,使得利润率下降,利率大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生产性投资减少,该经济体GDP增长减缓甚至呈负增长,从而引起内需不足;同时利率的上升也将促进汇率上涨,引起净出口减少,外需开始萎缩。这便使得商品劳务市场上的总需求相对减少,而这两个市场的总供给在一定时间内又具有较强的刚性,它们的均衡也就因此被打破。而且,利率的上升又将进一步引起国际游资的流入,主要表现为该经济体外债大幅度增长,推动衍生类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持续高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这五个市场的均衡不断被打破并进一步远离均衡状态。
(二)货币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临界的介稳状态的突破
但必须看到,这五个市场的均衡被打破甚至远离均衡状态,只是货币危机爆发的必要条件,而并不一定构成充分条件。虚拟资本本身的虚拟性决定了它的非均衡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其内在的不稳定性,这使得虚拟经济实际上成为一种介稳系统,即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弱混沌系统,从而使在它与实物经济背离时也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常态。但处于这种系统的虚拟经济必须依靠与外界进行资金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而这种相对稳定性又很容易被外界的微小扰动所破坏。这正如在沙堆垒集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颗沙粒引起一个小的崩塌,随着沙堆越来越高,崩塌也越来越大。而在临界状态时,几粒沙子就将引起大的滑坡(灾变)。因此,当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过渡背离而达到或接近其临界状态时,这种没有真实价值增值支撑的虚拟资本(主要是国际游资)就可能由于预期等因素的突然改变,如:原来被市场看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者季报中显示严重亏损,而退出金融市场,并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和巨额外债的归还,从而该经济体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甚至出现汇率大幅度贬值。一方面,汇率贬值使得本来就因为财务杠杆过高而不多的所有者权益进一步减少,因而国内总投资水平急剧下降,甚至抵消并超过汇率贬值所带来的出口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减少和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企业为偿付外币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被迫降低转让未来的收益,而当转让价低于债务总额时,流动性缺乏将导致借款人失去清偿力,并通过债权人集体博弈使得金融市场无法为有清偿力但缺乏流动性的借款人提供新资金,从而流动性危机变为全面的债务危机即金融危机。这使得追求虚拟价值增值的国际游资又转向邻国的金融市场,并通过金融传染作用引起邻国汇率的大幅贬值,从而引发其邻国的货币危机,甚至形成世界性金融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和1997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均属此类。
需要注意的是,从长期来看,货币的对外价值还是取决于其对内价值,汇率最终还是取决于一国货币数量与实际GDP关系所决定的国内货币购买力。货币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间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它使得既定的汇率安排已经不适合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而经济金融全球化又为货币投机和经济缺口调整提供了契机,最终通过货币危机甚至金融危机的阵痛过程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
以上只对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货币危机进行短期分析,而对于它的长期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标签:虚拟经济论文; 货币危机论文; 衍生金融资产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经济论文; 风险价值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金融论文; 虚拟交易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货币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类金融论文; 经济学论文; 金融资产交易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