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2.0%,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性疾病。初期阶段,患者很容易表现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死亡。且此类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概率非常高[1]。如合并此种症状,就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与心肌缺氧现象,加大心肌梗死面积,严重阻碍患者心室排血量与心室充盈量,破坏患者的心功能,严重时还会引起患者心力衰竭。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本文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0.8±2.8)岁。心功能分级II级29例,III级21例。观察组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0.9±3.1)岁。心功能分级II级28例,III级22例。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843))治疗,将150mg胺碘酮注射液混合于5%的20ml葡萄糖溶液中,并确保15min静脉推注完毕。随后将300mg胺碘酮注射液与5%的44ml葡萄糖溶液混合后予以微量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1.0mg/min。持续滴注6h后改为0.5mg/min,并维持48h。恢复后让患者口服胺碘酮。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1719)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将70ml普罗帕酮注射液混合于5%的20ml葡萄糖溶液中,并确保15min静脉推注完毕。观察患者30min,对未恢复的患者可将浓度为3mg/kg胺碘酮注射液与5%的20ml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脉推注,10min推注完,同时保持1mg/min的速度予以患者持续性静脉滴注胺碘酮。直至患者转复活用药24h,总量已经达到15mg/kg量,切记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200mg/kg。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效:所有患者仅出现少量的心房颤动;有效:用药治疗后,相对比治疗前患者心房颤动明显改善,同时病情发作时可能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或临床症状改变。无效: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并无明显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X±S),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2.0%,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血压下降4例,心动过缓3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0%,观察组患者中中血压下降2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n(%)]
3.讨论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见于心脏疾病患者,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2]。此种疾病产生机制主要为心肌缺血坏死造成系列生理改变,引起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坏死后代谢产物聚集,导致儿茶酚胺增加,代谢性酸碱失衡、低氧血症均会造成心房颤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房颤动会加大对已经缺血缺氧心肌损害,促进病情进展,扩大梗死面积,诱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及时治疗此种疾病显得非常重要。临床中有多种药物予以治疗。胺碘酮是常见的抗心绞痛的药物,应用此种药物能够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还可促进冠状动脉血液流动量,达到扩张冠动脉的效果。且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绞痛时,可促进冠状动脉,有效降低外部周围血管阻力。但是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而普罗帕酮在抑制钠离子内流中效果显著,有效减弱患者心室、心房传导性作用,并且还能够阻断钙离子通道[3]。两种药物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相对比发现,普罗帕酮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相比较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永利.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8):15397-15397.
[2]王野.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105-106.
[3]杨巍.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7,2(18):46-48.
论文作者:王贤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房论文; 普罗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肌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