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陈 霞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传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红色文化来源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强大的革命性、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时代性。当前,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更离不开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一、红色文化的特征

(一)强大的革命性

红色文化既是革命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磨难,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现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倡导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革命事业推向胜利的过程。

(二)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秉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的信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心系苍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因为如此,红色文化教育才能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三)鲜明的时代性

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因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结果。红色文化教育的宗旨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期达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求富求强的目标。

大部分高校医院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编制预算的目的和需求主要是申请经费和完成学校上级部门布置的预算任务,没有认识到预算是一种管理的手段。预算工作基本是医院财务科室根据学校上级部门的要求编制来年的预算上报,学校上级部门下达预算拨款额度后,年末根据财务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出现偏差,把个人获得金钱的多少和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不良社会现象时有发生。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欠缺、团结意识差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二、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发展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观念,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多种社会问题引发社会成员的疑惑。新时代建设需要精神引领和科学疏导,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当今出现的微课、微课程,它们的基本属性仍是“课”“课程”。微课、微课程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两者相关联而有别。综观百家之言,虽无统一的定义,但对微课和微课程有着本质的共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形势下教与学的资源;教学方式的新形态、新生态;“微”是它的突出特征,“课”是它的本质特征。

(一)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

(3)空间因素。首先从整体地形来分析,甘肃省地形复杂多样,较为破碎,山脉分布面积广,且纵横交错,另外分布有平川、高山、沙漠戈壁和盆地等类型,海拔相差悬殊。受这种破碎的地形和山脉交错分布特征的影响,对于一些分布面积较小,并未达到数据分辨率要求的水稻土、沼泽土、潮土、灌淤土等未进入分类。因此,研究区域的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土壤分类。

(二)全球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使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有机可乘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出现新情况,给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互联网作为继广播报刊、电视之后风靡全球的第四大媒体,日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其意识形态的新“根据地”,而青年网民则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重点目标,部分国内青年长期痴迷于网络生活,被普世价值所迷惑。国内某些“公知”“大V”也利用网络攻击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筑好防火墙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三、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

第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彰显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人们乐于接纳并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往往最先体现在青年人身上。我国的红色文化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感召了大批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持续奋斗。目前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是与新时代的建设相结合,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和新时代的红色素材感召青年群体,增强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利用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克服红色文化传播上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情况,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使内容更贴近青年心理。用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提升红色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网络媒体时代文化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红色文化要利用最新的传播方式,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接受现状,采取更加多样和更加灵活方式,把红色文化的宣传与现代技术巧妙融合,将会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当下智能手机功能日益强大,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年轻人来说,能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和交流互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将红色文化通过微视频、微博、微动漫、微信等微形式进行教育与宣传。红色动漫贴近青年心理,轻松活泼,不知不觉使青年人吸取了红色文化的精神营养。

[ 参 考 文 献 ]

[1]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环球视野,2018.2.

[2]董亮,马振铭.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原因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

[3]王方国,张浪,孙娜.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刍议[J].高教学刊,2017(3).

[4]韦晓莲,梁俊玉.浅谈中职学校传承百色红色文化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1-0055-01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815)。

标签:;  ;  ;  ;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