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158100
【摘要】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操作方便、便于护理、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小、安全、可靠等优点,但PICC亦属于一种有创的操作,会有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工作中的效果,成为了新的热点和研究方向[1],本文旨在探讨优化护理在PICC中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PICC;优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78-01
为患者设计合理的医疗护理流程,制定优质、安全的围术期护理常规,实施高效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同期对照护理质量与效果及客户满意度。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PICC患者实施护理管理,观察其对PICC护理的效果,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1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安排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安排进行PICC临床优化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对比方案
2.1 对照组的传统护理方法安排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教育,包括置管前说明、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等,令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突发状况的基本应急处理措施,没有采取检查监控措施。
2.2 观察组的PICC临床优化护理安排
制定PICC置管优质护理制度,细化到各项工作措施,手术前主要有:
1)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做好积极地沟通,收集患者原始资料,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教育,向患者介绍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置管的操作方法,全面的将进行PICC置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知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手术前全套检查,对患者手臂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如果有指标异常的,先积极纠正,并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再行PICC。置管后护师跟踪评估置管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上。3)在术前一天对患者预防性地注射肝素,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栓塞。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解答患者疑问,建立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信任[2]。
手术后主要有:
1)PICC置管后的48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有无肿胀、渗血,穿刺点周围是否出现硬结等不良现象。敷料更换时间为24小时之内及每周。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应用碘酒酒精消毒针口,观察伤口情况等均是无菌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不可擅处理,应遵医嘱。2)及时给予患者常规的抗生素、抗血、止血栓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3]。3)嘱咐患者在术后4小时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轻轻握拳、适当的屈臂活动,如有需要进行动作的示范。4)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等重要生命体征。
在患者治疗结束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阻塞。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冲管时要用脉冲式冲管法,保证适中力度。观察导管定位是否正确,注意是否有由于外部因素而产生的扭曲、打折等导管阻塞现象。或由部因素产生的导管定位不当。如有血栓形成,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或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切不可使用导丝或者暴力行为来清除血凝块。
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2)不良反应如:非正常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导管堵塞率等的发生率;3)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依据置管日常维护涉及的问卷调查;4)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通过电话与问卷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4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24例,成功率96%;不良反应:非正常拔管者0例、静脉导管堵塞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共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PICC相关健康教育全部达标,护理满意率100%。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80%;不良反应:非正常拔管者2例、静脉导管堵塞3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共计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2%;患者、相关家属及陪护人员健康教育75%达标,护理满意率90%。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PICC相关健康教育达标及护理满意度高的绝对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宗旨。临床护理路径是以循证医学的基础为指导, 控制临床护理成本、规范护理工作行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提高了护士理论技术水平与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士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同时护理质量、护理安全都得到很好地保障。这样便是护士在PICC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工作,成为了医疗日常护理活动的主导者,通过本实验的效果观察可见,观察组在各项观察指标和辨别标准中成功率很高,都与该路径的个人护理工作质量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路径是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一种现代新模式。近年来各大医院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质量管理已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各个科室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
6结论
优质护理路径强调了健康教育的规范专业化,通过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全面宣讲,促进医患的交流,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降低了护理成本,增加患者对日常置管维护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我们研究此实验的目的降低了置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ICC临床护理路径是PICC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PICC临床护理路径保障了优质的护理服务,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秀荣.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5):77-78.
[2]刘卉.优质护理在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6):217-217,218.
[3]岑朝蕾,董晓武.优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依从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3):149-151,154.
[4]Polderman KH,Girbes ARJ.Central venouscatheter use:part2:infectious complications.Inten-sive Care Med,2002,28:18-28.
论文作者:葛立梅,孙肇潞,毛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家属论文; 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