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分析论文_尹建钢1,吴迎春2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412000

【摘 要】目的:探究影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收治的59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手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通气时间大于14天的归于长期机械通气组;通气时间小于7天的归于短期机械通气组。收集两组患者通气第三天外周血中的白蛋白(ALB)、N-心房脑钠肽(BNP)、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降钙素原(PCT)等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数据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短期通气组在白蛋白、BNP、RBC、HGB、降钙素原含量上高于长期通气组,在BNP含量上低于长期通气组。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均能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但对其早期干预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时间;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技术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实施的一种呼吸支持辅助治疗方式,主要应用于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循环衰竭的抢救【1】。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价值,减少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行机械通气技术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约有35%~67%的手术患者有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现象出现【2】,使其有并发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潜在可能,严重影响了AECOPD的预后情况,降低治愈率。本研究主要探究可能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并加以验证,通过早期干预规避并发症的风险,改善AECOPD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支的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技术59例,依据其病例资料分为长期机械通气组(>14d)和短期机械通气组(<7d)。长期通气组共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4±2.4)岁;短期通气组共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6±3.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和年龄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技术后第三天外周血中的白蛋白、BNP、RBC、HGB和降钙素原含量,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PCT测定方法【3】:患者禁食12小时,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沉淀血细胞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PCT含量。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正常值<0.5mg/l。

2)RBC、HGB检测方法:采取血常规检测。

3)白蛋白检测方法【4】:使用白蛋白试剂盒。本研究采用病例资料中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患者禁食8~12h,抽取手臂静脉血,进行肝功能的检测,读取白蛋白指数。

4)BNP检测方法【5】:使用全自动仪器,抽取患者静脉血血清样本,放入BNP全自动检测仪进行检测。

1.3 数据采集

读取入选患者行机械通气技术后第三天肝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PCT指数和BNP指数。从中提取出患者白蛋白、RBC、HGB、BNP和降钙素原的外周血含量,录入资料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数据间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短期通气组在白蛋白、RBC、HGB、降钙素原含量上高于长期通气组,在BNP含量上低于长期通气组。两组患者在外周血白蛋白、BNP、RBC、HGB和降钙素原含量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机械通气技术是治疗AECOPD的有效手段,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也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而当机械式通气时间过长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增加病死率。

为增加机械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探究了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五大因素,分别为血清白蛋白指数、N-心房脑钠肽、红细胞、血红蛋白和降钙素原,分别标志患者的营养状况、心脏负荷及心功能、贫血情况和肺部的感染情况。

血清白蛋白是评价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使用最为广泛。本研究中显示长期机械通气组血内白蛋白含量下降,明显低于短期机械通气组。提示可能是肺功能不全情况下,呼吸肌耗能增加,且胃肠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使吸收功能不良,使呼吸衰竭进入恶性循环【6】,因此及时纠正血浆白蛋白含量,加强营养支持,可有效避免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

BNP是公认的心力衰竭标志物【7】。研究数据显示在长期的机械通气时间下,BNP上升,高于短期通气组,提示此时心脏负荷加重,心功能恶化;同时,有创机械通气技术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右心室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不足,还可能并发肺水肿,影响撤机【8】。因此定期检测BNP含量,及时改善心功能,对尽早撤机,实现短期机械通气有重要意义。

RBC和HGB是检测贫血情况的标志。本研究中,长期机械通气组外周血中RBC和HGB均低于短期机械通气组,有贫血倾向。另有研究显示【9】,危重病人血液内EPO水平降低,体内对铁的摄取和利用造成障碍,可能提示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同时患者在贫血情况下,呼吸肌进一步缺氧,呼吸衰竭改善微弱,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PCT提示肺部的感染,严重肺部感染时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10】,阻碍肺泡的通气和换气,致使动脉血氧含量不足,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由研究结果中数据显示,长期机械通气组PCT含量高于短期机械通气组,表明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有肺部感染的趋势,因此在行机械通气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肺部的感染,有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综上所述,行机械通气技术的患者应严格监测外周血内白蛋白、血细胞、BNP、PCT等含量,避免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心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的现象,对此各项指标的检测及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吴代强,郑则广.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死亡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5):540-542

[2]曹霞,黄毅,李清泉.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4):760-761.

[3]孙治霞,韩丽华.有创机械通气不同实施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4(1):50-52

[4]刘军.不同时机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研究[J].医学信息:医学版,2013,5(4):76-77.

[5]豪必图.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9(2):53-55.

[6]马珍荣.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4):1760-1761.

[7]曲茂兴,于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10(2):156-158.

[8]贾嵘,曹莉锋,赵秋菊.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月刊,2010,2(8):125-128.

[9]张遂甫,李焱.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2,4(4):10-11.

[10]贺刚,刘代顺,陈代刚.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8(2):20-21.

论文作者:尹建钢1,吴迎春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分析论文_尹建钢1,吴迎春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