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有效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探索、质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预期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就不会产生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因此,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就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特点来说,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构建语文自主有效课堂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地接触文本,在学生亲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获得情感体验。因此,语文课堂上要想实现“自主有效”,教师就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抓好课文中的“点”,注重语文的“品”,关注学生的“自主”,努力追求课堂最优化。
一、抓好课文中的“点”
抓课文中的“点”也就是抓文章的“精华”(一段话或几句话甚至某个词语)。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进行剖析,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当有些学生谈到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父亲的话时,点拨引导:父亲说话时语气“平静”(第五自然段),那么父亲的内心真的平静吗?抓住“平静”一词,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正因为早有了与妈妈的约定,爸爸才内心“平静”地去做,正因为“平静”的做法,才影响了外孙女,让爱心得以延续。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抓文章的精华部分,有时可以牵动全篇文章的学习,有时也只是解决了对文章某部分的分析。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每一课设计出核心问题统领全篇的学习。教学设计中,文中的“泡泡”、课后思考题以及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都是很好的借鉴。
二、注重语文的“品”
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而语文味包括“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特级教师王菘舟语)
语文课上离不开反反复复的读。多种形式的读;通读全文,感悟大意的读;抓住文章精华,感情饱满的读;课外拓展资料的读等等。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谈:“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课上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写。生字的书写,圈点批注的写,深刻感悟的写,课文留白的写等等。有人曾说:“写是读的孪生兄弟。读是接受,写是释放;读是充实,写是升华。”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读写并重,读写相长。
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品读雷利“痛失父亲”的悲伤部分时,我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谈出体会后,把自己的体会送进文中读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2.教师点拨升华:父亲的牺牲留给雷利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就是对和平的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
重点品读“世界并不太平”部分时,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谈出体会后,把自己的体会送进文中读出来。2.思维拓展:面对战争,你分别想对发动战争的政府、战士以及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说些什么?让学生动笔写后交流。3.教师总结升华:面对着不安宁的世界,雷利,北京二中的一名普通中学生,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全世界喊出了我们共同的声音——要和平不要战争!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品味语文,升华思想,课堂效果颇佳。
只有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到了反反复复地读,扎扎实实地写,才能够真正“品味”语文。包括前面所讲到的“抓住精华”,就是要在课堂上避免老师问题提得过多、过碎,讲得过多、过碎,而是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刻品词品句,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而诸如修辞方法、各种句型的训练、段意的概括以及其他知识点的训练均可在品味语文中逐步渗透。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构建“自主有效”的课堂就是要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教育专家曾指出:“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因此,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注重学生的质疑,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朗读,学生的练笔,学生的思维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
教师的预设是建立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成之可能性基础之上的。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要充分研读,正确把握教材。只有教师做到了水源丰富,才会输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但不能一味地灌输,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最近听一位优秀教师讲授《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学生自我识字,找寻方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甘心做观众;以一个问题“文章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美”统领全文的学习,其间鼓励学生谈体会、美美地读文,感受文章内涵。整堂课异彩纷呈,学生灵动的思想火花尽情燃放,令听课者无不叹服。综观整堂课,教师话语不多,但每每发言,必是点拨、升华。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孩子们在老师倾心营造的情境中训练扎实,收获颇丰。
论文作者:付光辉 朱洪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文论文; 自主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