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娟 李俊梅 孙双全 陈丽晔 刘铭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 要】2014年本人参加了卫生部第20界全国脑瘫康复进展学习班,实践课程中学习了脑性瘫痪偏瘫型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结合本人从事脑瘫针灸治疗5年的临床经验,阐述一下脑瘫偏瘫型的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方法,与读者探讨及分享。
【关键词】脑性瘫痪;偏瘫;针灸;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12-01
一、脑瘫偏瘫型的临床特点
临床上痉挛型脑性瘫痪[1]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痉挛型偏瘫患儿仅次于痉挛型双瘫约占15-40%。以非对称姿势为主要特征,一般6个月后症状显现,1岁后左右侧差别明显。病因常为一侧颅内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头部核磁可见偏瘫对侧脑软化灶,局部脑室扩大及脑沟裂宽深。大部分均可获得站立及行走功能,主要的后遗症为单侧上肢功能障碍[2]。
痉挛型偏瘫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肢屈肌痉挛及下肢伸肌痉挛,典型表现:屈肘,前臂旋前,垂腕,腕关节尺侧屈曲,拇指内收及握拳。下肢表现为健侧负重,患侧屈髋,膝反张,尖足。运动发育迟缓,婴儿期可见患侧手常握拳,或紧张后握拳,主动抓物困难,习惯用健侧抓物,患侧仅起辅助作用。会独行后出现偏瘫步态。可能出现联合反应,即健侧抓物时患侧屈肘、握拳。
为了促进偏瘫患儿功能恢复,避免患手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以至于形成“习得性废用(learned-nonuse)”[3],而影响步态及精细运动功能,故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治疗中强调充分调动患儿的活动兴趣,提高主动运动的参与性,注重患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4]。
二、脑瘫偏瘫型康复训练方法(根据培训班实践课实际病例举例说明)
病例介绍:
患儿,女,6岁,智力及语言发育正常。可步行、跑,交替上、下楼梯,根据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肌力及肌张力检查,及临床查体,患儿有如下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两脚同时跳高<5厘米,右侧单腿站立时间<3秒,不能通过左侧半跪位站起。2、右侧轻微的偏瘫步态,偏左侧承重,立位略屈髋,右侧略膝反张、尖足、足外翻,右下肢略内旋。右侧略屈肘、前臂旋前,右侧屈腕,腕关节尺侧屈曲,右手精细运动差。3、右侧髂腰肌及腓肠肌肌张力增高,右侧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差,右上肢肌力差,均为4级。4、右上肢联合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肢康复训练方法:
1、肌力训练:右肩前屈或外展90°,肘伸直,手掌张开,手指向上,推盒子,训练师可以在盒子的另一侧施加阻力,为增加趣味性,可以和患儿比赛看谁力量大,或规定时间完成后给予奖励,为提高抗阻力能力可适量加沙袋(0.5Kg,缠绕上臂)。
2、精细协调能力训练:叠叠杯:训练师左手固定一最大的叠叠杯(杯口向下,杯底与水平面平行),嘱患儿右手拿起叠叠杯(由大到小)一个接一个扣在训练师拿的杯子上,可控制杯子高度,确保患儿右侧腕关节伸展。打地鼠:保持前臂中立位,腕关节屈伸,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可双手交替进行。双臂双侧强化:(1)右手握住圆木棒(上端是圆形平面),左手在棒上放积木块,达到一定高度,右手背侧翻转将积木倒入训练师指定的盒子里。(2)右手张开,掌心向上,手臂伸直(与水平面平行),训练师向患儿前臂上逐一摆放积木,根据指令前臂旋后将积木倒入指定的盒子里,可逐渐过渡到患儿左手放积木,自己玩这个游戏。
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1、降低腓肠肌肌张力:右下肢伸直,训练师被动牵拉跟腱,注意着力点,避免足弓损坏。
2、搭桥:双侧搭桥、单侧搭桥,双侧搭桥时将左足向前,则重心向右移,提升右侧臀大肌力量。
3、三点支撑:四点支撑位抬起并伸直右下肢,成为三点支撑位,右手略向前,防止右肩胛带后缩,同时训练师双手稳定患儿髋部。
4、跪立位:训练师扶持患儿双侧髋部,重心转移,注意纠正髋关节屈曲,提升髋关节控制及负重能力。
5、左侧单膝立位:扶右膝关节向前重心转移,训练股四头肌离心收缩能力。该患左侧单膝立位时表现出左膝向内,考虑代偿所致。
6、蹲位:该患儿表现为髋关节内收、内旋,足内侧着地,嘱患双手放膝关节之间,分开双膝。
7、坐起训练:凳子高度以屈髋、屈膝90°,足部着地为宜。患儿坐在凳子上,由坐位站起,重心左偏,可左足向前,重心向右侧转移。
8、核心稳定训练:患儿坐大球上,双足放一小球上,一训练师固定大球,一训练师在前方扶持患儿双手,二人配合,调整球的位置。
9、平衡能力训练:立位,左足踏球,球向前滚动。平衡板训练。
10、弹力绷带及外旋带:患儿坐凳上,绷带缠绕患儿双侧大腿,嘱患儿双腿用力外展、外旋,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阻力大小。可应用外旋带纠正下肢内旋。
三、针灸在脑瘫偏瘫型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5],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较好。本人取穴遵循焦式头针-头部功能定位原则选穴,同时四肢部位根据“治痿证独取阳明”的治瘫理论指导,多选取手足三阳经穴位。头针取双侧头部运动区及感觉区,而非单侧,有双侧大脑半球功能相互激发代偿之意。体针上肢取偏瘫侧肩髃、臂臑、曲池、外关、阳池、三间、合谷,下肢取穴环跳、承扶、委中、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位。
部分脑瘫患儿可能合并癫痫发作,故针刺治疗前必须行动态脑电图检查,有抽搐史、癫痫病史及临床下发作的禁止行针刺治疗。2岁前患儿注意避开囟门。过度胆小、恐惧的患儿选穴宜少、针刺宜浅,如影响睡眠的可少行针或不行针,严重影响睡眠的可暂不行头针治疗或终止针刺治疗。针具的选择以0.25mm粗细为宜,应用前挑选并剔除针尖带毛刺的针具,针具一次性应用,进针宜快,减少患儿痛苦。如拮抗剂肌力差可局部肌肉针刺治疗提升肌力。如患儿耐受针刺治疗,依从性好,疗效好且显效快,反之则差。
目前针灸治疗脑瘫取穴及针刺方法各流派不尽相同,临床缺乏对比研究,希望有幸能参加各脑瘫针灸康复机构组织的大样本的不同方法的对照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更好的为疾病服务,为患儿服务。
参考文献:
[1]史惟,杨红,施炳培等.国内外脑性瘫痪定义、临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01-803.
[2]梁薇,徐开寿,何璐.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2):145-147.
[3]何金华,张惠佳,王益梅等.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64-866.
[4]万鸽.上肢作业治疗在婴幼儿偏瘫型脑瘫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49-250.
[5]赵冬梅,高璇等.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现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18-419.
作者简介:
冯秀娟(1980-),籍贯山东省,硕士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瘫、脑炎及脑外伤后遗症、精神及语言发育落后等患儿诊断及康复治疗工作。
论文作者:冯秀娟,李俊梅,孙双全,陈丽晔,刘铭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患儿论文; 脑瘫论文; 上肢论文; 针灸论文; 下肢论文; 针刺论文; 功能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