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刘登强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刘登强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水务局 云南省昭通市 657400

摘要:水资源是社会生活、生产的核心资源之一,随着20世纪以来各地节水意识的逐渐加强,农业生产用水控制、节水技术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常见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切入点,对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新式灌溉技术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最后结合实例分析相关技术的应用成果,为后续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喷灌技术;滴灌技术;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工程

前言: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规划。这些工程的存在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社会发展催生了更多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二者优势,实现节约用水。

1.常见节水灌溉技术

1.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技术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出现于20世纪中期,一般认为始于德国。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喷灌技术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结合目前各地工作资料,可以发现喷灌技术能够满足除水稻之外几乎全部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节水效率一般在20%-40%之间[1]。

1.2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的应用范围略小于喷灌技术,该技术对设备和技术能力的要求较高,但节水效果最理想(40%以上),一般认为始于以色列。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与其他灌水技术相比较,滴灌技术的特点较为突出,灌溉工作需要以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技术作为支持,工作系统的组成和其他灌水方法也不同,而且滴灌系统造价极高,此前始终未能大规模推广。

1.3新式灌溉技术

现实灌溉技术包括自然降水收集灌溉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出现的时间较短,应用的经验也相对较为匮乏。如步行式灌溉技术,该技术是将农村现有的各种农用机械与电力作为灌溉动力,支持相应的配套灌溉设备,促进移动灌溉的适应性。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移动式灌溉,避免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壤盐渍化。不过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的机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由于我国推行农业机械化和现代节水技术的时间并不长,二者的结合也因此为时尚短,缺少大规模推广的经验。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强调技术推广

各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技术条件。比如滴灌技术,该技术虽然节水效果良好,但是对应用技术的要求很高,针对植物根系需水情况进行的滴灌,要求收集不同植物生长对水的基本需求,包括萌芽期、拔苗期、成长期、收获期用水等等。为实现该技术的应用,各地可以建立或者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处滴灌技术推广站,由县(区)一级技术中心进行人员培训,并周期性选派技术人员进入乡镇技术推广站、深入田间,了解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部分对滴灌技术存在疑惑的人员,也可以到技术推广站、技术中心进行学习,由相关部门印发学习材料、提供教学视频,强化人员对该技术的掌握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保证资金支持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需要来自资金的支持,很多地区无法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正是受制于资金条件。如喷灌技术,该技术的优势突出,但在应用时会受到风力条件影响,为应对该影响,往往需要增加投资,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单位造价高达12000-18000元/公顷。又比如滴灌技术,该技术节水效率最高,但因技术价格较高,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各地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对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了解不同地区的生产状态,划分节水等级标准,并根据等级设定资金扶持计划。政府部门可以应用PPP合作模式,以集体资金作为引导,进行早期投资,建立产业链模式和小额金融扶持体系,使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得到来自资金方面的支持[2]。

2.3建立示范田

示范田的建立,可以使一些对节水灌溉技术认识不深的地区充分认识其优势,也可以使部分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获取应用空间,比如步行式灌溉技术。该技术不要求配备复杂的设施,利用组装的方式进行机器装配,适应性强、流动方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急需地区和作物进行灌溉。与此同时,步行式灌溉技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渠工程,节省了劳动力和资金,并且保证了灌溉的有效性。各地可以在进行技术推广时,以县(区)作为基本单位,选取5-10公顷土地,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园,在园区内划定一块农田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进行生产作业,并邀请县(区)范围内的农业技术人员、普通农民进行观察学习,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为周期,集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育、发放学习材料,提升相关技术的推广效果,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3]。

3.应用实例

3.1应用概况

2016年11月,江苏省某地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将推广重点之一放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为提升技术推广效果,相关部门首先组织人员对当地农业生产概况和水利工程、水资源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上看,当地旱田共计9822公顷,水网发达,水利工程数目多且多为近10年来的新建工程,具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条件。完成调查后,当地拟定示范田推广和层次化技术推广方案。

示范田推广方面,共选取14处示范田,总面积22.8公顷,分布于当地4个自然村和10个乡镇中,由当地农业管理部门选派人员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强化喷灌技术和步行式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此外,每个月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一次集中的技术推广和宣传。层次化技术推广是指建立流动推广机制,由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乡镇级别技术人员进行流动培训,再由乡镇级别技术人员对村一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现场技术推广。

3.2应用结果

到2017年8月,当地推广工作基本完成,累积投资432万元,实现节水灌溉技术旱田面积扩大4.8倍,达到141.5公顷,灌溉用水总计节约29.9%。产量方面,粮食作物增产2.1%,经济作物增产1.5%,其他作物增产2.9%,较往年也有所提升。这意味着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够实现长期作用,可以继续在其他地区推广。

总结:通过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获取了相关理论成果。节水灌溉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一大主题,结合各地技术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常见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新式灌溉技术三大类,相关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求强调技术推广、保证资金支持,各地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示范田强化技术推广效果,实例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朗,刘金金.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3(06):45-51+93.

[2]张卿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97-98.

[3]孙文军.节水灌溉技术方法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7(05):54.

论文作者:刘登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刘登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