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教学改革以来,“读”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各种各样形式的阅读让语文教学亮出了它特有的色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一贯要求。只有加大对学生的朗读学习指导,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长期实践,我们发现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各种情境,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此,我们找到了一条提高学生有效性朗读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朗读所遵循的原则
情境创设要遵循“六性”。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情境创设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是情境创设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只能说是一次失败的无效的情境创设。
2.情境创设的形象性。情境创设要尽量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有效刺激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之中进行学习。相反,如果创设的情境枯燥乏味,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境创设的生活性。从学生身边生活着手创设情境,通过生活情境再现,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境创设的问题性。让问题贯穿情境的始终,课堂教学紧紧围绕问题开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5.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境创设必须切合教学实际,简单可行,尽量做到“低成本”。如果为了创设相关情境,而花费了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势必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那是行不通的。比如教学《观潮》一课时,如果组织学生都去钱塘江观潮,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6.情境创设的情感性。情境创设要表达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那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朗读在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运用
我们主要从导入环节、过程环节、评价环节以及延伸环节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1.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有三种,在运用的时候,可以依据课文题材灵活创设。
(1)视听感受。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大多没有去过钱塘江观看大潮,教师可以直接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学生通过另类的“观潮”,虽没有亲身观潮的那种真实刺激,但是也可以体会到潮来时的那种景象,满足教学需要。
(2)语言导入。例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课时,通过课文的导读,学生既回顾了旧知,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3)综合导入。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时,通过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很快就沉浸其中,情感也很好地被调动起来。
2.过程环节。在过程环节,可以针对不同的文体选择相应的策略,它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配乐朗读、图画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
(1)小说、故事类。学生大多数对这类体裁兴趣浓厚,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故事画面,抓住学生兴趣,还可以播放视频短片,更好地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感受。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通过生动的故事描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牢牢地抓住了。
(2)散文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教学时,可以采取配乐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图画再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朗读,以读代讲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在进行《荷塘月色》这篇课外阅读教学时,通过播放音乐,学生很快融入到情境之中,对于体会作者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3)古诗、诗歌。对于这类文章,一般采用配乐、示范朗读、展示画面等方式。部分带有乐谱的,可以让学生直接聆听。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时,通过示配乐示范朗读,展现画面,学生都能够陶醉其中。
(4)剧本类。可以放手让学生演一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的特点。比如说《半截蜡烛》一文,学生表演的欲望强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对人物心理的理解也很好地展现出来。
3.评价环节。在朗读评价上,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以鼓励性、积极性为主,评价及时。学生如果读得不到位,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帮其改正。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很好地提高了朗读效果。
4.延伸环节。延伸环节又分为课内延伸和课外延伸,不论是哪种延伸,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同时,延伸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变得更具可操作性。由于延伸环节往往缺乏有效跟踪,因此要做好评价工作,可以采取师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灵活进行。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要我们能够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教学所需,灵活地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开展朗读,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情境朗读这一教学策略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相信未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更加的生机勃勃。
论文作者:梁善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环节论文; 很好论文; 钱塘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