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_蔡春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_蔡春梅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国仁学校 646100

摘 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自觉主动地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熏陶,努力促进学生的智育和德育的双向发展。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渗透

数学虽然是一门理性学科,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与内容,象征着正直与公平,尤其是数学知识在其发展的历史当中历经曲折,更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与教材。也就是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与创新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深化素质教育打下基础,也为升华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增砖添瓦。

下面笔者就谈一下自己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望大家给予指点。

一、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数学背景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了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通过对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大数目表示法的介绍与比较,使学生体会现代大数表示法的优越性;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计算工具,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介绍有关规、矩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它们在中国古代几何作图及测量中的作用;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对各种简单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结果及其现实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等。教学时,我还注重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挖掘生活素材——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难点

挖掘生活素材渗透,需要数学教师多观察生活,尤其要用数学的眼光、德育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德育问题。在多观察的同时要注重积累,随时记录观察所得,为数学教学准备素材。另外,要注意避免非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发生,要注意在选择生活化的数学素材时,不要选择一些“过去”的生活内容,不要选择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的生活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数学第一册《几个与第几个》时,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观察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说:“排着队买冰淇淋。”接下去我再让他们看情境图,问:“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说:“小胖插到了队伍中间。”借此机会,我就问学生:“小胖这样做好不好?”学生都说不好。我接着又问:“为什么说他不好?”有的学生说:“这是一种不守纪律的表现。”有的说:“这是自私的表现。”还有的说:“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短短的几句话,让学生懂得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自觉遵守纪律,得到了很好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二年级教材中:如第四册《认识角》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角、动手做角等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角,又感受到角的美,还无形中渗透爱生活、爱公物等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又如《统计》的活动中,我们这样创设了导入情境:“大象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给他庆祝生日,还带去了鲜花作为礼物。你们看小动物它们的感情真好啊!你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看清楚来了什么小动物吗?”我还适时地插入团结友爱的教育,“过生日”这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德育教育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数学活动课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渗透品德教育也是一种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最终养成学科学、用科学、创新务实的优良品质。

如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并计算学校校园和农田菜地的面积。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数据、自编应用题并进行解答等。

如在学习了统计图表一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学校、班级的图书进行统计,计算出生均图书册数,统计生均校园面积,并绘制成图表,还可以对城市污水排放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成图标,最后提供给环保部门,作为环境整治的依据。这样,充分利用数学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广泛应用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建立合适的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皆是以考核成绩为主,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引入德育评价指标,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品德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动力培养学生的德行,同时小孩子也会重视良好品德的学习及养成,作为教师应该从小教会他们德性上的好东西,知识应该掌握,但是更应该有美好的德性,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些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小学生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解答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疑惑,让他们从数学角度解决问题,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对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老师给孩子们的建议、评价及教诲,对孩子是一生的影响。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云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1,(09)。

[2]潘挺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

[3]李彪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5)。

论文作者:蔡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_蔡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