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 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的表现4.1询问病史4.1.1应迅速了解:①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程度及有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②有无肾脏疾病家族史,阵发性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嗜铬细胞瘤)③阵发性肌无力和痉挛(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的表现;4.1.2 有无潜在的靶器官损伤,包括:①胸痛(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②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主动脉夹层);③呼吸困难(肺水肿或充血性心衰);④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或意识改变。4.2 体格检查检查心血管系统、眼底和神经系统以了解靶器官损害程度,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特别是对症状不典型、但血压明显增高者。侧重于有无心衰,如颈静脉怒张、双肺底湿啰音、病理性第三心音或奔马律等。眼底检查如发现新发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情况,提示高血压急症。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评估意识状态、有无脑膜刺激征、视野改变及局部病理性体征等。4.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和血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应列为常规检查。依据病情选择X线、心肌损伤标记物、尿钠肽、血气分析,必要时行CT、MRI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5 高血压急症治疗原则5.1 应尽快使血压下降,做到迅速、平稳、安全、有效。血压下降程度因人而异,如肾功能正常,无脑血管病或冠心病者则血压可降至正常。但如病人为60岁以上高龄,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病史,血压下降过快过猛可导致冠状动脉或脑动脉供血不足或少尿,其安全的血压水平是21.3~24.0/13.3~14.7kPa(160~180/100~110mmHg)。开始时降压药剂量宜小,使舒张压降至16.0kp(120mmHg)。密切观察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心输出量降低,少尿等现象。然后逐渐增加剂量,使舒张压降至14.7kPa(110mmHg)。1~2日内逐渐降至13.3kPa(100mmHg),应使病人能够耐受血压下降的速度。静脉用药者1~2天内应加上口服降压药,争取短期内停用静脉给药。如一药无效可合并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5.2 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并以适宜的速度达到降压目的。硝普钠数秒钟起作用,利血平、甲基多巴数小时起作用。高血压急症以硝普钠最为理想,无条件用硝普钠时,如病情不十分紧急,可肌注利血平。其中病人以在CCU或ICU治疗为宜,以获得密切的监测,避免脱水或补液过多,前者可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后者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并可引起心力衰竭。5.3 防治脑水肿 高血压脑病时加用脱水剂甘露醇、速尿等治疗;脑水肿、惊厥者镇静止惊。5.4 抗心衰 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时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选用硝普钠,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应给予持续监测血压、尿量和生命体征,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酌情使用有效的镇静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给予相应的处理。总之,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的处理,起始降压的目标不是使血压恢复正常,而是渐进地将血压调控至不太高的水平,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因此,一般建议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小时)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随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如果可耐受,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小时逐步降低血压,以达到正常水平。降压时必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升高的程度、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的临床状况,因人而异地制定具体方案。降压目标的制定还需考虑靶器官特殊治疗的要求,如溶栓治疗等。一旦达到初始靶目标血压,可开始口服药物,静脉用药逐渐减量至停用。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血压、改善症状,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迅速恰当地将患者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轻重要脏器损害。参考文献[1]沈路华, 高血压急症 中国循环杂志 2009 24(3)232-233[2]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诊疗指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4(1) 33-35
论文作者:杨东涛 任文超 孔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高血压论文; 急症论文; 血压论文; 器官论文; 患者论文; 脑病论文; 程度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