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评估论文_杨军蓬

山东省蓬莱市中医医院骨科 265600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评估。方法: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锁骨骨折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组(n=40)和钢板组(n=40),给予克氏针组患者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给予钢板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克氏针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与钢板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克氏针组患者延迟愈合率与再骨折率与钢板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效果

锁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锁骨骨折的临床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10%。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临床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越来越多。内固定术已经成为当前治疗锁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手段,此次研究中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锁骨骨折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锁骨骨折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均符合闭合性损伤;骨折时间<2周;排除其他骨科疾病;排除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组(n=40)和钢板组(n=40),克氏针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17;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4.5±7.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1例,交通意外9例,生活伤6例,其他伤4例;骨折部位:左侧23例;右侧17例。钢板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4:16;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4.3±7.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2例,交通意外9例,生活伤6例,其他伤3例;骨折部位:左侧22例;右侧18例。与克氏针组对比,钢板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给予克氏针组患者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使患者取仰卧位,给予患者臂丛阻滞麻醉,将患侧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手法摸清远折端,锁骨钳抓持远端,通过针尖确定髓腔的位置,将克氏针刺入髓腔内,用骨锤击打针尾,至阻力明显增大时,改用骨钻带动克氏针钻入,边进针边调整方向,以利于针尖沿髓腔外折段髓腔方向前进,最终从锁骨外侧向后的弯曲处突破并从肩锁关节内侧3cm以内、肩胛冈上缘穿出皮肤。助手用骨锤自外向内击打克氏针使其顺行进入近折段髓腔,将骨圆针继续插入至近端并不穿透胸锁关节,完成后,将肩后过长的骨圆针剪短,并将其弯折埋于皮下。术后进行创口包扎。

给予钢板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麻醉方式、体位等与克氏针组相同,根据患者实际骨折状况,在患者锁骨上方行8-10cm切口,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使用螺钉将患者较大的骨碎块进行固定,直视下进行骨折部位复位,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约3.5mm的S型锁骨钢板对患者进行治疗,将钢板置于患者锁骨上方,使用螺钉进行固定,若患者骨折部位血运较差,则需对患者进行植骨,取自身髂骨植骨,常规冲洗创面,逐层缝合、包扎。

两组患者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在术后给予患者三角巾将患肢悬吊,术后2-4周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患者骨折骨折完全愈合,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局部及周围组织无不适症状,肩关节活动正常;良:患者骨折部位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骨折局部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疼痛症状,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骨折错位1/3 或呈现为轻度成角,骨折愈合,剧烈活动时骨折局部及周围组织存在关节酸痛,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差:骨折部位存在严重重叠、移位,骨折不愈合,关节功能障碍[2]。治疗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0%。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以X?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克氏针组患者治疗后优30例,良10例,可0例,差0例;钢板组患者治疗后优25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克氏针组患者治疗优良率100.0%与钢板组90.0%相比明显较高,X?=4.211,P<0.05。

克氏针组患者延迟愈合率与再骨折率与钢板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畸形愈合发生率对比无差异。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n(%)]

注:与克氏针组相比*:P<0.05

3 讨论

锁骨位置较为浅,多处于皮下部位,极易在外力影响下导致骨折发生。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锁骨功能的关键。临床治疗锁骨骨折常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非手术治疗主要采取传统外固定方式,手术方法包括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方式。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髓内固定的材料及技术均有了显著提升,髓内固定能有效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使得其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3]。

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均是常用手术治疗方式。此次研究中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患者治疗优良率100.0%与钢板组90.0%相比明显较高,说明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更佳。锁骨呈现为S形架,处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的惟一骨性支架,行钢板内固定时,根据锁骨形态,采取针对性钢板对患者治疗,固定稳固,能有效减少患者骨折畸形愈合状况,但采取钢板内固定时,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易出现延迟愈合状况,且钢板在患者活动过程中易因应力过大出现断裂,引起患者再骨折发生[4]。克氏针治疗方式较多,此次研究中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过程中无需行切口,能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使用克氏针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时,能根据锁骨的实际解剖结构状况,采取克氏针有效固定骨折复位部分,控制骨折断端旋转,减少骨折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状况,也能有效消除剪性应力,避免再骨折发生;此外行克氏针固定时,能有效减少患者解剖结构损伤,对患者锁骨相关组织损伤小,复位及固定过程操作简单,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治疗费用[5]。

综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治疗过程较为简单,创伤小,不遗留手术疤痕,术后愈合快,避免二次麻醉及手术,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低,更能有效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善新.克氏针内固定与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7):478-479.

[2]谭力,接健,陈福扬,等.锁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62-64.

[3]邹俊,袁晨曦,梅昕,等.S型锁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8):2351-2353.

[4]曾浪清,陈云丰,张长青,等.重建钢板与钛制弹性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3,28(4):441-447.

[5]吕建元,陈勇,陈吉,等.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11):38-39.

论文作者:杨军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锁骨骨折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评估论文_杨军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