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和相应的隐患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本文将会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机制构建的有效路径、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机制的意义三个方面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的探讨进行阐述。
关键词: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
引言
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和隐患。为了稳定有效地运作,有必要有效地估计和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为了降低企业风险和相关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公司的经营利润和效益。它是管理企业效率,控制和处理企业将面临的风险事故,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发生隐患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和控制以及隐患调查和管理双重制度也是常用于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的有效措施之一。
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政策保障和理论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运营的管理的危险源、安全生产中风险、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8001)等其他的相关理论依据和体系、概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与当时我国在企业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所用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在本质上相同。在中国正式实施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营必须经过系统认证。对危险源和风险水平的识别也有明确划分。它主要基于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编码(GB / T13861-2009)以及《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作为主要依据。[1]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主要有20大类。但是这20个类别主要都是对事故的结果进行分类,在企业运营方面并不适合用于分析事故的发生原因,只能用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评断。这种评断方法实际分析的过程当中虽然是有一定的依据可循,但是对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此来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并不是的一件的很好的事情,缺乏实际性和科学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分析不当还有可能导致隐患排查失效,或者对方向错误使得企业在这个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生产过程中危险和危险因素的分类和编码中,主要是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但是当中主要是对危险源的理论分析,相关的实例列举较少,无法给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提供有效的参考,很难起到有效的安全管理的作用。
1.2分级方法不够全面
当前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对于风险分级主要采用的是两种方法,一是风险矩阵法,另外一种就是LEC法。在风险评级方面,大部分人对事故后果的认识没有太大差异,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不同的行业的从事人员由于专业的认知不同,加之在经验方面的影响,对其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于当前的企业风险分级状况来说。除此之外,还缺乏一定的宏观性。危险因素可以理解成为的危险源,危险源在企业生产当中指的主要是在生产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的某种因素,如生产过程、操作环境、管理系统、设备和设施,以及人员行为。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处理其主要目的还是便于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产品的工作人员对可能造成或发生的后果进行分析,但是当前的分级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某台设备或者某个工艺过程,甚至于整个厂房或工厂的危险性,既不利于政府的安全监管,也不利于企业实施安全管理。除上述以外,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作为联系紧密的两大方面在企业的实际经营当中却没有紧密有效的联系。虽然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引入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识别危险源以及对其进行分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存在着部分认知上的差异,对于识别危险源和风险分级结果并不会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当中,投资和收入不成正比,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运营负担。
2.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机制构建的有效路径
2.1理顺正确的概念与不同风险等级之间的关系
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要理清与风险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概念,如危险源、有害因素、风险评级和相关概念关系、表达方式等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认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同的风险水平有不同的标准和评估方法。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分级较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分级有很多的等级,主要为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以及重大风险。在认清这几个概念之前,要分清楚重大危险源和重风险之间在概念上的不同。重大危险源是以单元划分,例如一个具体的场所或者是区域,会引起较大事故发生,可以明确到具体的事物上。然而重大风险指的是会造成较大事故的危险因素,且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理顺重大危险源有关于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有利于在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当中对某一设备设施或区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定和评断,对起所能造成的风险事故进行相关的分析评定,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列出相应的注意事项,以便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后期管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收集和组织相关的运营数据以建立数据库
由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起步较晚,企业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也仍在研究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因此,在这个方面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对危险源进行评定和预估的时候给不到能够佐证评定结果或者是辅助评判的量化数据,所以的也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事故发生率的评定和判断。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建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库建立后,应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系统。建立良好的数据库和相关基础数据,以便于今后企业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调查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提高企业生产以及安全运营质量和效率。
2.3细化企业风险评断标准
企业的风险分级主要从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生产工艺、人员行为等一系列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的大小,然后全面评估危害的来源和风险,以及对风险进行的综合评断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风险分级的前提是基于生产过程,管理系统,设备和设施,人员行为和操作环境,这可能导致事故的识别和分级。这样的分级结果主要是对某种生产工艺、管理体系、设备设施等当中所有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并在相互之间进行比较,为了方便生产部门工作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的实际操作。
其次,对事故发生率的大小进行评估。建立在上述方面的基础上,将识别出的生产工艺、管理体系、设备设施、人员行为以及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之后在进行相应的分级突出当中某个特定环节或部分的整体风险,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绘制出针对整个生产车间,或者某一生产单元的安全风险分布图,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
第三个方面需要结合前两个方面,将识别出的生产工艺、管理体系、设备设施、人员行为以及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之后在进行相应的分级突出当中某个特定环节或部分的整体风险,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绘制出针对整个生产车间,或者某一生产单元的安全风险分布图,再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生产车间制定出相应的应对防范措施,有针对性的及进行管理,有的放矢,抓住重点,节省资源,提高管理质量。
最后需要对第三个方面的风险评定结果继续进行分析,进行综合风险等级评定,然后绘制出针对于整个行政区域的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在当中可以在一个行业当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等级划分,辅助综合评断。
除上述之外,企业要注重的对于风险分级的管控,加强对重大风险的生产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隐患排查,防范危险发生,消除潜在隐患,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检查质量,实现企业风险分级管理与控制和隐患调查的有机结合。这将使两者更好地整合并促进企业运营过程中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3.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机制的意义
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调查管理双重制度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当中要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的科学的风险分级管控,指导监管部门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结合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和控制,隐患调查和管理,做好安全质量检查,有利于员工准备安全检查表。有针对性对工艺设施、工艺手段等进行定期有规律的监督检查,有利于隐患排查治理的开展,预防或及时的消除工艺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隐患,降低操作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生产工作,维护工人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使用和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澄清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调查管理的双重制度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对于建立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机制,推进双体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结束语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的在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普及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与起色。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状况仍不十分理想。实施企业风险分级管理与控制双重制度及隐患调查与管理为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效率,它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运行效率,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双体系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结合的路径探究[J].祖国,2017(16):101-101.
[2]佚名.粮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26(01):34-37.
[3]郭庆平.筑牢风险管控防线实现风险纵深防御——浅析造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J].中华纸业,2017,38(9):34-36.
[4]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7(7):38-40.
论文作者:黎锦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风险论文; 企业论文; 隐患论文; 危险源论文; 事故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