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上海 200032)
【摘要】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引起的足趾坏死的患者针对性换药及配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加之庆大霉素局部用药再配合多方面护理。结果:换药及配合护理后患者坏死部位趾骨自然脱落,创面结痂愈合,未累及其余脚趾,预后良好。
【关键词】 老年人;动脉闭塞;坏死;换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80-02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一般见于中老年人。易患因素包括年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抽烟、肥胖等[1]。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对于老年病人,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不佳,而且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掩盖了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往往病情已发展到不可逆性阶段,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给老年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2]。
我院发生1例老人下肢动脉血管闭塞引起的右足第四足趾坏死的案例,老人足趾发黑呈湿性坏疽,持续少量血性脓液渗出,中节趾骨外露,经三个月的对症护理后,现中节趾骨自然脱落,创面结痂愈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96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左耳失聪等病史。神志清楚,言语沟通障碍。2017年3月27日出现右足第四足趾末端红肿青紫,压痛明显,由家属陪同外院就诊,拟诊为“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予以金黄膏外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后,未见显著疗效。3月30日老人患趾呈紫黑色,趾端皮肤出现破溃,并有血性脓液渗出,足掌及其余足趾皮肤呈缺血性青紫色,足背出现凹陷性水肿。经医生诊断,遂停用金黄膏,之后采取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湿敷抗炎换药治疗,并配合全身抗感染及改善缺血性动脉闭塞等对症处理。经过三个月的护理,足部血液循环逐渐改善,水肿消退,6月12日右足第四足趾中节趾骨自然脱落,当时创面湿润呈鲜红色。目前情况平稳,创面已结痂愈合,其余足趾血供良好,无明显水肿。
2.护理
2.1 伤口护理
老人患趾出现紫黑色,趾端皮肤出现破溃并有血性脓液渗出,并累及右足掌及其余足趾皮肤呈缺血性青紫色,足背出现凹陷性水肿。护士每日观察趾端坏死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为其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且注意观察老人的疮面变化及全身情况。清创后用双氧水及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并用浸湿庆大霉素的无菌纱布填塞患趾周围腔隙及覆盖创面,最后用纱布包裹该足趾。每日换药,观察疮面的渗出及周围皮肤组织情况,如渗出增多,及时更换外敷料并做好家属告知及医生沟通,促进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日常做好生活护理,减少走动,指导护理员尽量帮助其抬高下肢,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受压,注意患趾脚掌姿势,促进趾端引流。
2.2 治疗护理
在老人出现趾端坏死并清创后,即每天予以老人监测生命体征,掌握每日的饮食及睡眠情况,同时遵医嘱给予盐酸沙格雷脂片和贝前列素钠改善动脉血循环,甲硝唑,头孢克洛缓释胶囊等口服药物联合抗感染治疗。整个用药治疗期间,老人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及全身感染症状,三餐饮食及睡眠型态均正常,坏死组织相邻足趾血供良好,无坏死破溃等症状出现。
2.3 皮肤护理
老人因趾端坏死卧床时间明显增加,加之属高龄老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增加,所以对老人进行压疮的危险性全面评估,评估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皮肤情况、移动能力、失禁、营养和疼痛等。根据评估结果老人属于发生压疮的高危者,遂给予老人使用气垫床,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鼓励和协助老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指导护理人员翻身时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做好晨晚间护理,床单位及衣物保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护士每日定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至今,老人无压疮发生。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家属因担心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故而选择保守治疗。因此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做到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3]依据老人病情动态变化,及时做好家属告知沟通,识别家属的负性情绪和不良精神状态,鼓励家属多与老人沟通,取得家属对老人的心理情感支持,使其感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同时,每天换药时,将疮面转归情况用手机现场拍摄给老人观看,增强老人的自信心,安慰和鼓励老人。目前该老人情绪稳定,能够配合每日的治疗护理,家属亦表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5 饮食指导
合理的膳食是改进老人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措施[4]。老人由于趾端坏死,所以急症初期减少下床活动,但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及吸收能力降低,便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加强营养至关重要,饮食原则是进食易消化的、可口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适量脂肪,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少量多餐,以促进创面组织生长愈合,具体量为每天1个鸡蛋,250毫升牛奶、充足的动物蛋白(如鸡肉、猪肉),每日150g,新鲜的蔬菜水果,每日200g,适当多饮水,且注意饮食卫生。老人在治疗护理期间按照饮食指导进食,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未发生腹泻及便秘。
2.6 健康宣教
2.6.1开展与疾病相关的业务知识学习 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作为养老机构,通过该病例的发生,我们组织院内相关的护理人员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严格监测老人血压、血糖、血脂等动态指标,及早发现危险信号,对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老人应加强监测,建立重点预防观察老人名单,及时发现和诊治可能存在的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的老人,严格用药管理,鼓励老人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加强日常足部护理,做好清洁保暖,穿着宽松、全棉的袜子及鞋子,防止皮肤破损及外伤等,以免病情加重。
2.6.2做好家属的沟通疏导 我院住院老人均年事已高,疾病知识的缺乏及担心预后使得家属产生焦虑。日常我们采用板报,发放宣传资料或定期开展小讲堂的形式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和普及。针对已患病的老人则通过微信推送或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属详细告知老人的病情进展,日常护理及预后发展,减轻其焦虑,给予老人情感支持。
2.7 结果
在对伤口进行针对性的换药护理前患趾呈紫黑色,破溃并伴有血性渗出,足背有水肿,其余足趾呈缺血青紫色。进行针对性的换药护理后,坏死部位的趾骨自然脱落,干燥无渗出,创面逐渐结痂愈合,足背无水肿,其余足趾血供良好。
3.讨论
本例老年患者因下肢动脉血管闭塞引起足趾坏死,考虑老人身体年龄等各方面原因后采取保守治疗。针对性的对伤口清创换药,抗感染及加强营养,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支持治疗后,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护理,老人患趾中节趾骨自然脱落,创面已结痂愈合,未累及其余脚趾,预后良好。针对性换药及配合护理可有效改善高龄老人因下肢动脉血管闭塞引起的足趾坏死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芳.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28-630.
[2]张建华,李淑玲.老年人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66-667.
[3]阮继红.一例猝死老人室友的心理分析继护理[J].当代医学,2008,5(141):133-134.
[4]张红芳.1例重度压疮护理愈合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3):326.
论文作者:范琦,沈玲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老人论文; 足趾论文; 闭塞论文; 动脉论文; 下肢论文; 创面论文; 趾骨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