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论文_曹燕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后麻醉恢复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总结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674例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5例仅实施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措施,B组339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效果。结果:对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组间各项数据比较,B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手术后进行麻醉恢复室的患者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解决风险事件的能力,有效的减少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所谓护理风险,即指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和。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医疗救护中,对医护人员、仪器、药物及环境进行统一管理的活动,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有效的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护质量及水平。手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不具有自主行为能力,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较大、涉及面较广、风险小较强,且常常会出现气道、心血管及麻醉并发症问题,因此麻醉恢复室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抢救,还需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对患者有爱心,使护理行为更合情、合理、合法。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在麻醉恢复室室非常必要的,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接诊的6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在全麻进行。入选患者中男性411例、女性263例,患者年龄17岁到81岁不等,平均年龄(37.411.5)岁。患者手术种类如下:头颈部手术161例、胸部手术92例、腹部手术133例、盆腔手术139例、四肢手术87例、其他手术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5例、B组339例,组间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在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及麻醉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保暖等护理措施。对B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护理风险小组成立:在护士长带领下,选择年资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护士任小组长,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科护士会议,由风险管理小组长汇报出现的及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并对潜在的不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寻找潜在风险发生的因素、原因及总结对策。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应认真分析原因,使各科室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1.2.2加强风险教育及专业培训:每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教育,使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手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有效的掌握。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是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针对不同水平护理人员的特点,采取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着重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并由护士长抽查。护理组由新老搭配的原则进行建立,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新员工有监督指导作用,采取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着重安全护理及细节护理的建设。对高年资护理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及培训的机会,并每人每年负责科内的授课,包括专科理论及专科操作等。组织人员定期观看抢救实况录像,查找自身不足之处,改进科内的工作流程,有效的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提高应急工作的能力[2]。

1.2.3落实制度:每日检查麻醉恢复室的各种抢救仪器,确保功能完善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保证恢复室所需物品齐全、放置合理、标识清楚。由科内风险管理小组长负责执行、监管,检查每天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并检查排除存在的隐患,护理人员也应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后期追溯。组长做好监管工作,坚决杜绝落实不到位情况。此外,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主动护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基础之一[3],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责任心,做到主动护理,这样可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并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1.3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直接风险事件和间接风险事件两类,对比发生率,评价针对性管理措施实施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6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详见表1。

表1:表示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的比较[n(%)]

注:与A组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各大医院均会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管理。麻醉恢复室是全身麻醉患者进行麻醉恢复及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地方,应细心谨慎、确保患者机体及各器官恢复良好[4]。我院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因素三个方面。其中管理因素主要是指麻醉恢复室没有完善的制度及流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因素主要是缺乏充分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的评估,缺乏相关法律意识,对交接班等未严谨处理,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增加了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5];患者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差异较大,高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发展快。同事麻醉恢复室患者流动性快,也也会增加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患者在苏醒后的疼痛及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发生躁动及恐慌等,这也会增加坠床、脱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此次我院研究显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技术技能,数据对比显示,针对性护理管理的实施有效的将护理风险事件从39.1%的发生率降低到了7.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对手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慕瑶,朱琼芳,陈旭素.手术后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325-4326.

[2]朱儒红,谢杨,聂璐,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2902-2903.

[3]纪文英,郑爱英,黄泽泓.建立医疗管理体系预防医疗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8,14(1):65-66.

[4]沈禄珍.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2):183-184.

[5]韩晓莲,王静,刘芳.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探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90-291.

论文作者:曹燕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手术后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论文_曹燕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