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实践研究论文_赵雪娇

浅谈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实践研究论文_赵雪娇

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7 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中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在"新课改"以来的高考试题中,史料的分析与解读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从史料引用的具体案例来看,课内历史资料被引用的概率非常低,大多为课外史料,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结合课外史料进行答题,如此一来,就涉及到知识的迁移,学生需要根据历史资料,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找出与资料相关的知识内容,完成精准的定位,接着再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史料,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这就涉及到史料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历史教师应该以此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史料教学法,培养学生史料分析与判断的能力,以此来适应《考试大纲》的要求。

一、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硬件设备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史料以文字为载体,如果持续性的以文字方式向学生传输历史知识,必然会产生枯燥和乏味的情况,那么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巧妙的运用教学硬件设备,如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以学期为单位,教师使用历史资料的频率非常低,通常一个学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次数很难保持在10以上,教师仍然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用各类文字性的史料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除了多媒体的使用频率较低,学校图书馆的历史馆藏资料非常有限,当学生对某个历史阶段或事件产生浓厚兴趣时,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却发现图书馆根本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高中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可供教师参考的课件资源不完善,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极为有限,这样就会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同时受到阻碍。

(二)教学史料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史料就应该有参考价值,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还原史料的真实性,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在研究和分析史料时,在思维层面,培养学生的缜密性,在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的严谨性。比如在学习宋代农民起义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水浒传》搬到了历史课堂,把《水浒传》视为教学史料,开展历史教学,这显然是不够严谨的,因为从《宋史》来看,《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仅有36人,而小说中的108名"好汉"大多为虚构人物,宋江起义确有此事,但是宋江后期投降朝廷,主动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战败以后的无奈之举,而并不是小说中"以大局为重的权衡结果"。因此,把未经证实的历史内容作为史料,开展史料教学,非常容易误导学生,造成学生的知识混乱,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的应用

(一)加强史料教学硬件设备的覆盖范围

史料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是学校应该具备丰富的历史资料文献,不仅可以满足正常的课堂教学,还要满足学生的历史阅读需求,学生可以随时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到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书籍,因此高中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藏资料的搜集力度,不断的丰富历史馆藏图书,尽可能的让图书馆的历史藏书横贯古今,既可以从纵向的维度涵盖中国历史的每个阶段,又可以从横向的维度放眼世界,给学生提供世界历史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在信息技术层面增加投入力度,建设"教学演播室",便于教师录制视频,学校可以把录制的视频内内容传送到网上,便于学生随时观看,随时学习。

(二)注重"史出"与"史论"相结合

高中史料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遇到陌生的历史资料,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合理的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成果,为此在史料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史出"与"史论"相结合的策略。"史出"要求教师科学的选择历史资料,既要保证历史资料的客观性,确保历史资料的教育意义,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历史资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在同一个层面上;"史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以后,组织学生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辛亥革命》是胜利的,因为它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然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它并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因为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现象并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一种统治方式,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表达自己的态度,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随之而不同,多元化思维模式是史料教学的重要培养方向,学生要想让答案趋于"完美",就必须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

(三)注重迁移在史料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的迁移是高中史料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式,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学生必须充分的调动已有的知识内容,寻找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即找准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确保解决问题的方向正确,如果答题的方向出现问题,那么做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在知识定位时,学生就需要实现知识的迁移,为此迁移在史料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了解到我国民族资本家张骞的纺织厂生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了显著进步,可是在20年代中期却开始没落,连续亏损原因何在?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要让学生了解20年代中期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对于张骞的纺织厂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三、总结

高中史料教学法和史料解读策略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由于史料的客观性,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融合,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教师要积极的研究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腾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解读的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张筱琳.枣庄市高中史料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赵雪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实践研究论文_赵雪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